谢芬 肖育才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在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同时,逐渐成为重组要素资源和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图景,作出了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决策部署。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數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特别强调了数字中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引擎地位。数字成都建设既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成都这座超大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和巩固扩大竞争优势提供了时代机遇、政策红利,明确着力点加快数字成都建设正当其时。
平台支撑与核心竞争
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强化城市全局长远发展的平台支撑力。数字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成都还需持续推进5G基站建设,统筹做好城市不同空间范围在网络深度覆盖、网络室外覆盖与功能性覆盖的供需动态平衡,为城市生产生活打下坚实网络基础。用好作为“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枢纽节点和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政策红利,优化超算、智算、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资源配置,筑牢城市未来数字底座。扎实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研发、产业、治理智能化,实现人工智能发展能级整体跃升。围绕“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区块链发展先行地”目标,以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国家和省级区块链基础设施在成都落地投用,加快布局建设成都市区块链公服设施和行业联盟链,助力可信城市高效运行和有序发展。
着力提升数据资源规模质量,强化城市引领数字时代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是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深度嵌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催化剂和生产关系重塑的定盘星,在数字成都建设中居于核心位置。成都可发挥21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优势,丰富应用场景,汇集形成海量数据规模,着力提高数据供给质量,激活并释放数据潜能,探索形成与数据生产力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和治理模式。加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研究与探索,推动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的协同治理,突出数据的普惠共享特征,为创新创业提供数据要素激励,带动全体市民共享数据红利。积极争取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落地成都,争取并用好在成都设立的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为市场主体和数据交易行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支持和高效可信的流通环境。
内在驱动与前沿技术
扎实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强化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命脉所在,数字经济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不断迭代升级的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形成的数字化生产力即数字经济中的产业数字化部分,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伴随的资源要素重组、链条精简和效率提升为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加强数字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力度,积极探索乡村数字治理路径经验。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牵引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服务体系实现智能化升级,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传统制造业在质量、效率、动力等方面的整体变革,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攀升。纵深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金融、文旅、会展、餐饮、物流商贸等领域形成放大、倍增、叠加效应。
加大前沿数字技术研发投入,强化城市创新引领力。数字经济时代,城市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技术逻辑,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进而在数字技术方面表现出强大的创新引领能力是扩大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加大对前沿高端数字技术的创新研发投入,瞄准未来产业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开展科研攻关,积极发挥成都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应用场景丰富、商业转化渠道宽广等优势,形成数字前沿技术研发转化的良性循环网络。加强对数据科学、电子工程、人工智能等技术流学科高端数字人才的招引和培育,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和生活配套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蓉定居和创业创新。强化数字科创平台和科创空间建设,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全量创新要素加速集群成势。
安全应对与生态涵养
统筹兼顾发展与安全,强化城市风险管控力。数据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国家的战略资源与核心资产,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成都建设中是必须达成的底线目标。加强数据全流程合规治理和企业数据合规监管,对数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确保数据来源和使用合法,确保数据权益分配公正合理。加强域内企业的网络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数据和网络的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健全数据安全监管法规和制度体系,明确奖惩举措,引导和帮助企业主体和居民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加强风险应急预案储备,对可能发生的数据风险和网络攻击进行模拟演练,强化危机应对能力。
营造良好数字发展生态,强化城市精神文化涵养力。数字成都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全员参与、内外协同、包容共进,城市的数字发展生态和精神文化等软实力也至关重要。积极营造兼具活力与秩序、兼顾发展与安全的良好发展生态,使得城市的实体产业与虚拟产业、硬设施与软实力实现交相辉映和相得益彰。积极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增强效应,不断提升成都的城市精神感召力、城市文化涵养力和城市品牌吸引力,不断提升企业家和居民的自信心、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谢芬,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与财贸研究所副研究员;肖育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