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智 张将 张斌(滁州市科技局)
近年来,滁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农业大市转型为农业强市的目标,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等方式,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滁州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先后承担“中央引导地方资金专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及滁州市级重点研究科技项目157 项,项目资金累计达6240 万元;全市农业领域授权专利数为493 项,其中发明专利189 项;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 个,并在全国年度考核中获批“优秀”等次。滁州市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切实发挥示范带动和技术服务作用,全市农业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滁州市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高标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平台,取得显著成绩。按照“专家与企业和项目”对接的模式,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承接科技项目等方式,园区内每家企业至少与1 家以上研发单位建立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协作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科技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机制,安徽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提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小岗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小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截至2022 年12 月底,全市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 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 家,国家级“星创天地”7 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0 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42 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34 家,省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0 家。
滁州市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抓项目促工作的理念,狠抓项目申报实施工作,找准切入点,加强科技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57 项,获扶持资金1885 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制定各项规程与标准178 余项,涉及领域水产、奶业、滁菊、农机、水稻、茶叶等产业;涉农龙头企业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全市涉农龙头企业共设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 个,实施市级科技项目128 项,研发经费投入4.8 亿元;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涉农企业达286 家,共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 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12 项。
为支持农业科技发展,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滁州市在农业科技人才、科技项目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作用,相继出台《滁州市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计划(2021—2025年)》《滁州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创新建立“农民+科技特派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家大院+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整合多项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机构组织无缝高效对接,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技特派员既懂技术、也懂政策和市场的复合人才优势作用;建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选派1228 名科技特派员,其中大学生科技特派员213 名,指导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591 个,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01 个,建立利益共同体258 个,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1.71 亿元。2019 年,在安徽省科技扶贫暨科技特派员助推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滁州市作了典型发言。
每年集中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型活动,为群众提供大量科普和科技咨询服务,编印《稻茬麦高产栽培》《板栗丰产栽培技术》《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油桃栽培技术》《滁州市农业科技推广要点》等技术资料,活动当天邀请市农业专家进行现场咨询。多次组织“三下乡”活动,发放科普、农业技术资料,解答群众种养技术问题,达到宣传科技和切实为群众服务的效果。在凤阳县黄湾乡梨园村、全椒县石沛镇白庙村、定远县张桥镇杨店村、明光市古沛镇楼张村等多个村开展科技扶贫服务培训,通过课堂讲座、实地讲解、现场观摩、发放明白纸、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实用技术服务培训。截至2022 年12 月底,全市科技实用技术服务培训累计服务22.35 万人次。
滁州市大力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科技需求,支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成果熟化和示范推广,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成功打造“天长芡实”“定远猪”“雷官板鸭”“千秋山羊”等农产品品牌,其中“定远猪”“池河梅白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工作,成立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 家,其中4 个战略联盟获安徽省科技厅等8 个部门批准试点。
下一步,滁州市将深度融入区域创新大格局,争取主要创新指标在长三角中心区实现稳步提升,农业企业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3 个指标实现“倍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平台建设水平、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水平、科技园区和载体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能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能力实现“六提升”。
创建农业科技类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建成若干重大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招引市级以上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并争取省级项目扶持。
在农业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形成一批在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
持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促使全社会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农业双创平台建设更加高效,创新孵化能力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