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建立研究

2023-05-09 12:00刘文静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以人为本高校学生

刘文静

(阜阳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阜阳 236037)

高校学生在专业学习、课外活动、休闲娱乐、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动态性;同时,高校在教育制度、教育软硬件条件、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也具有动态性,这些“动态性”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十分复杂,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需要精心设计与统筹安排。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忽视管理客体(即高校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1]。“以人为本”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体现了高校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根本宗旨,将该思想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能够使“学生管理要为学生服务”真正实现。

1 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本原理及机制解读

充分认识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本原理,是高校学生管理主体(主要是高校领导和高校辅导员)建立学生人本管理机制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本原理体现在:高校学生管理的本质是为高校学生服务,以构建高校学生发展良好环境为基础,以尊重高校学生、关心高校学生、理解高校学生、依赖高校学生、培养高校学生、发展高校学生为原则。在高校学生管理系统中,高校辅导员是重要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管理的最终质量。高校学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核心任务。高校学生管理尊重高校学生的人性差异,管理的另一个核心任务是“促进高校学生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离不开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是特殊的高校学生管理主体。高校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需要遵循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等活动中特有的客观规律,结合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

高校学生管理机制是高校学生管理主体(包括高校领导、高校辅导员、大学生)为了尽快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目标而确定的高校学生管理要素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工作方式或功能体系。高校学生管理要素间相互关系包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等。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建立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谁来管高校学生?管高校学生什么?怎么管高校学生?何时管高校学生?”等问题。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实际,“谁来管高校学生”对应的是高校学生管理主体问题;“管高校学生什么”对应的是高校学生管理对象问题;“怎么管高校学生”对应的是高校学生管理目标、管理内容与管理方法问题;“何时管高校学生”对应的是高校学生管理环境问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主体始终追求一个目标,即找到学生管理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动力源——利益和需要,促使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耦合,最终实现管理目标[2]。

高校学生管理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客观性。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结构、内部要素关系一旦确定,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性质、作用具有了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除非改变其管理系统结构、内部要素关系。(2)自动性。高校学生管理机制一旦建立,就会自发、能动地引导高校学生管理运行,使管理主体的学生管理工作有规律、有秩序、有方向。(3)可调性。高校学生管理主体可通过改变学生管理系统结构、内部要素关系来调整当前学生管理机制的性质和作用。(4)系统性。高校学生管理机制是由高校学生管理导向机制、高校学生管理激励机制、高校学生管理协调机制有机组合构成的系统。

2 “以人为本”视野的高校学生管理导向机制建立

2.1 作用过程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导向机制是指高校学生管理系统内部具有的引导各要素朝着高校学生人本管理目标发展(或发挥作用)的机能[3]。高校学生管理导向机制对整个高校学生管理机制起着“指南针”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内部要素为实现学生人本管理目标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动力。高校学生人本管理导向机制的作用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人本原理的高校学生人本管理系统结构、要素关系

基于人本原理的高校学生管理导向机制直接反映出高校学生管理主体、管理客体与除自身以外的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具体见表1。

表1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导向机制反映出的有机联系

2.2 重要环节

结合图1和表1,高校建立学生管理导向机制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创建与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密切相关的利益关系规则。包括高校辅导员与高校学生的关系规则;高校辅导员与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的关系规则;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管理环境的关系规则。(2)提出有利于高校学生的方向选择。包括高校辅导员满足高校学生的利益;学生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环境能够增强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动机;促使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行动;有助于高校学生达成自我发展的目标。(3)借助高校学生切身利益与学生管理目标方向的密切联系,形成整体联动,见图2。

图2 整体联动

2.3 具体工作

2.3.1 确定高校学生管理的目标导向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目标是满足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利益(需求)的目标,这样才能引导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满足高校辅导员利益(需求)的目标如“高校辅导员获得更高水平的学生管理技能”“高校辅导员获得更高的待遇”;满足高校学生利益(需求)的目标如“高校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能担当国家重任的新生力量”。以上目标一旦确定,高校领导就要将目标融入学生管理各项工作中。建议高校领导将学生管理目标尽量细化、量化,以确保目标的导向性。

2.3.2 建立高校学生管理的行为导向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的行为导向强调的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身体力行,从而引导高校学生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主体的重要角色,他们的思想观点、言行表现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对待学生管理工作的态度以及他们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4]。为此,高校领导应要求高校辅导员以模范行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高校领导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态度与行为进行评价,发现有问题的辅导员,及时与其谈话,责其改正。

2.3.3 建立高校学生管理的舆论导向 高校领导要鼓励高校辅导员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尤其是他们熟知、乐于接受的舆论工具,宣传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管理作用等,引导和鼓励学生重视并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当代高校辅导员对新型舆论工具的接触和应用程度,高校领导应鼓励、支持高校辅导员在运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画)、校报(刊)等传统舆论工具的基础上,注重运用网站、贴吧、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型舆论工具[5]。

3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人本管理激励机制建立

3.1 作用过程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激励机制,就是高校学生管理主体以学生管理目标为取向,把自身和高校学生的利益(需求)通过某种媒介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管理机制系统运行提供内在驱动力。高校学生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过程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激励机制能够直接反映出利益(需要)在高校学生管理机制体系中的作用,它既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动力源,也是高校学生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动力源。结合奥尔德弗的需要理论,笔者认为,在高校学生人本管理机制中,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都有生存、关系、发展三个利益(需要),具体见表2所示。

3.2 重要环节

结合图3和表2,高校建立学生管理激励机制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针对学生管理主体的管理工作效果建立规范,如辅导员日常工作规范、辅导员礼仪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等,确保他们组织开展的一切学生管理工作真正面向学生、为了学生。(2)针对高校学生管理系统内部各要素具体内容建立规范,如学生管理目标管理规范、学生管理内容安排规范、学生管理方法选择规范、学生管理环境营造规范等,确保各要素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针对管理客体的日常活动建立规范,如学生课堂学习规范、学生宿舍活动规范、学生食堂饮食规范、学生课外活动规范等,确保规范贴近学生实际。

图3 高校学生人本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过程

表2 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的利益(需要)

3.3 具体工作

3.3.1 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物质激励 高校辅导员是组织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人员。为了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高校领导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物质激励,如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在奖金、补助方面向他们倾斜。对于严格遵守辅导员日常工作规范、辅导员礼仪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的辅导员,高校领导应为他们进行物质激励。对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辅导员,高校领导也应为他们进行物质激励。

3.3.2 对高校学生进行文化激励 文化激励是高校领导或高校辅导员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高校学生产生激发、动员、推动作用。结合高校学生的利益(需要),高校领导应让高校辅导员通过校风、校训、班风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和教育高校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自我价值感;通过独特的文化规范,如课堂文化规范、寝室文化规范、体育文化规范、食堂文化规范、网络文化规范等,感染和激励高校学生[6]。

4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协调机制建立

4.1 作用过程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协调机制,就是高校学生管理主体为了增强学生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在系统内部建立起的调整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关系的机能。“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协调机制的作用过程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协调机制的作用过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这与“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要求相一致。在高校学生管理协调机制体系中,人与人的关系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与领导的关系、高校学生与领导的关系、高校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及他们自己之间的关系。根据协调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协调机制的表现形式如表3所示。

4.2 重要环节

结合图4和表3,高校领导建立学生管理激励机制时要把握好以下环节:(1)在确定组织共同目标时要高度关注个人目标。共同的组织目标能够促使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内部各成员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然而,根据个人所处地位和担当角色的不同,高校领导对共同的组织目标关注较多,而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对个人目标的关注较多。高校领导作为学生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若一味地强调组织共同目标,而忽视个人目标,必然会降低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降低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为此,高校领导在确定组织共同目标时要高度关注个人目标。(2)加强信息沟通。协调是以信息沟通为条件的。高校领导、高校辅导员、高校学生三者之间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了解彼此的利益(需求)、动机、行动、结果(目标),进而快速明确学生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管理效果。

表3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协调机制的表现形式

图4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作用过程

4.3 具体工作

4.3.1 建立会议协调制度 高校领导要定期召集辅导员、学生代表开会,就学生管理现状与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会议期间,高校领导要鼓励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交流学生管理经验,鼓励学生代表对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意见。会议召开的频率建议固定为每月一次。当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重大突发问题时,高校领导应召开临时会议。

4.3.2 建立访谈协调制度 建议高校领导定期走访辅导员,了解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关注他们的利益(需求),增强他们持续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自信心[7]。另外,建议高校辅导员定期走访学生代表,改善他们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态度,使他们对学生管理组织的共同目标有更深刻地了解,同时关注他们的个人利益(需求),增强他们持续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自信心。

5 结 语

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管理效果。无论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导向机制、激励机制,还是协调机制,高校领导都要关注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的利益(需求)。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以人为本高校学生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