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 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业题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在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机会的同时,也为教师的调控及进一步教学提供了直接的信息反馈。
作业内容单一: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务。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题内容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业题型单一:习题形式单调、陈旧,重点放在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
作业层次单一:没有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选择,使得很多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出现畏难情绪,作业效率不高。
作业评价单一:传统的作业评价注重的是学习的结果,而非过程,无法起到良好的激励与促进作用。
因此,设计作业题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而且要有目的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既明确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又注重形式新颖、生动,使学生作业具有实效性。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难点,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现状出发,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作业。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作业形式:
1.验证性作业
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作业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画、算算的方法进行验证作业,从而得出结论。
2.专项性作业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作业,而不能平均使用力气。如在教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出题中的“单位1”的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分散难点,对如何找单位“1”可以进行专项作业。
3.思辨性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思辨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在新授课的时候突破难点。如在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意义》这个单元中,本来的习题是比2.5 大并且比2.6 小的小数有( )。
A.9 个 B.10 个 C.无数个
虽然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就记住了“无数个”这样的答案,并没有真正考虑给定的条件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比2.5 大并且比2.6 小的小数有( )个,比2.5 大并且比2.6 小的两位小数有( )个。这样给出一组需要对比思辨的作业后,学生就会印象深刻,使学生在对比辨析中深刻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
课堂作业要讲究技巧,作业要有针对性,要在“巧”和”趣”字上下功夫,设计一些新颖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作业:
1.发现式作业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多设计几道相似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本质。
2.变式性作业
通过一些变式的作业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在变通性上得到发展。比如,本来的习题是简便计算:102×78-78×2,我们可以通过变式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数值特点、内涵加深理解和掌握,变式后的习题是102×78-78×( )。这样的开放性的习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
3.花样性作业
由于学生好动,如果一味进行高密度的作业,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可设计一些小游戏、抢答等花样性的作业。
设计和布置作业,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作业,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差异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思维的拓展。
1.内容层次化
作业内容的设计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又要有一些变式作业,以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2.布置层次化
只有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适合各自“最近发展区”的作业,才能构成问题情境,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作业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精神。第一层次是布置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次是布置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层次是布置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型作业,这种高层次的作业,既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呈现坡度化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提示,系统地规划分步骤的练习,在学生对若干个具体问题作答后,再进行整合。这种难度分解的作业,可以使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逐阶而上,一方面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效率,减轻疲劳程度,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负荷适当的情况下,达到作业目的。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鼓励他们进行自评与互评,反思自己的作业情况。还应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采取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主体多元化
作业批改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先决条件。评价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整洁美观、书写规范、作业正确程度等,也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学困生,及时有度的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除了教师给予的评价外,学生还可对自己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学生的每次作业后,加上自评。例如,做对几道就涂几面红旗,每做对一道题不要忘了给一颗星星涂上漂亮的颜色,让它分享你的快乐。你认为自己能点燃几根蜡烛呢?拿起你的彩笔,点燃成功的蜡烛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检自查的学习习惯。作业的评价还可以采用同学互评,尤其是课堂口头作业、家庭实践性作业,给小伙伴打几颗星,插几面小红旗,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通过有效评价,学生特别关注自己的作业,使作业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还可以适当让家长参与评价,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数学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2.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除了打“√”和评星,还可以创新评价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用印有优秀的印章,可以用大拇指,也可以用一句鼓励性的话来评价。一个单元结束后可以根据作业情况颁发单元“优秀作业卡”,让学生对每一次作业都充满憧憬与渴望,在作业过程中也必定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智慧和心血。
3.成果丰富化
随着各种作业形式的出现,不同层级的学生带来的作业成果也必然不同。因此,作业成果丰富化就成了必然趋势,我们可以在一个单元结束后让学生画一画思维导图,总结一下本单元的内容;也可以出一张小报,把重要的知识点展示出来;还可以把一个单元里学生认为自己最满意的那一页作业展示出来,自我激励,不断进步。这样丰富的评价成果必然会带给学生积极自信的心态,从而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希望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冲出“以知识为本”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增强师生关系的开放性,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