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有关思考

2023-05-09 03:19朱成升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5期
关键词:毒株猪瘟猪场

朱成升

(沂南县青驼畜牧兽医站 山东临沂 276300)

自2018 年8 月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国以来,我国养猪产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思路、目标和政策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和部分省份最近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生猪稳产保供、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幕正在全面铺开。当前非洲猪瘟防控进入常态化,养殖户和养殖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生猪疫病防控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提高疫病的防控效率,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 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概述

1.1 病毒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有囊膜的双链的核质大DNA 病毒,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虫媒传播DNA 病毒。ASFV 共计1 个血清型,9 个血清亚群,24 个基因型(B646L 基因分型),不同基因型之间交叉保护性差,其主要的靶细胞是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A,不诱导中和抗体或水平低下[1]。尽管ASFV 可以适应广泛的温度,对pH 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尤其是在高蛋白的培养基中(如血液、粪便、肉类等),使用热处理,即至少70 ℃加热30 min 以上,可以使ASFV 不再具有传染性。

1.2 编码蛋白

基因组编码共151~167 种蛋白质,成熟的病毒粒子包含54 种结构蛋白,重要编码及其功能见表1。

表1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重要编码及其功能

1.3 流行病学

①丛林循环传播模式:主要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以疣猪等为介质,通过蜱虫叮咬而感染或传染非洲猪瘟。蜱-猪循环传播,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宿主和载体,通过叮咬,可以将非洲猪瘟病毒传染至家猪;②家猪循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在家猪群体中,经口-鼻途径,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分泌物或接触受污染的产品进行传播;③家猪-野猪循环传播:野猪通过食用抛弃于野外的病猪而感染非洲猪瘟,野猪的流动性又加速了非洲猪瘟的传播。

2 全球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态势

2.1 世界非洲猪瘟流行态势

自2022 年以来(截至2022 年10 月23 日),全球共有25 个国家/地区通报854 起家猪和3 902 起野猪共4 756 起非洲猪瘟疫情,20.2 万头家猪被扑杀,超过3 600 头野猪感染死亡。2021 年非洲猪瘟继续在全球扩张:中美洲再次发生疫情、欧洲新发疫情、亚洲新发疫情。

2.2 我国非洲猪瘟的流行态势

截至目前,中国共计发生疫情195 起(家猪189 起,野猪6起)。2021 年,我国8 个省份报疫情14 起,累计病死1 015 头,扑杀3 561 头;上述疫情中12 起与生猪调运有关。

3 我国非洲猪瘟当前流行特点

1)非洲猪瘟疫情在各地零星散发,估计与地方活猪调运有较大关系,且病毒分布范围依然较广,在全国多地区有分布;进入秋冬季节,以及南方进入两季,养殖场户感染非洲猪瘟的情况明显增多;农贸市场、无害化处理场、屠宰场病毒污染较为严重;流行毒株呈现复杂化趋势。

2)非洲猪瘟病毒(包括变异株)当前流行情况。传入中国毒株属于基因Ⅱ型、血清8型;非洲猪瘟变异株发生明显变化:基因组序列、致病力等明显变化;多省阳性样本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部分样本存在无明显人为引入的大片段缺失或重组[2]。

3)非洲猪瘟野毒强毒与低致病性变异毒株同时流行,变异毒株隐蔽性强,感染后可28 d 以上无症状,呼吸系统成为变异毒株病毒重点侵害对象。过往认知认为感染强毒的症状包括厌食、呕吐、身体发红、发烧;母猪流产;重症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妊娠母猪突然死亡;肥猪大猪突然死亡等。而今的变异毒株隐蔽性强,早期感染少有典型临床症状或呈无症状感染;侵袭对象也主要为呼吸系统、骨髓和胎盘等。

4)非洲猪瘟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对于ASFV 基因缺失毒株检测技术,多用三重荧光PCR 检测技术;对于SFV 基因I、Ⅱ型鉴别检测技术,常用的有普通PCR 扩增测序、荧光RAA 检测、荧光OCR检测等。

此外,非洲猪瘟防控难点有些相关因素。农户对政府信任度有所不足,有关的非洲猪瘟防控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如不能及时的报告可疑病例,可能导致病例发现的时间过晚;缺乏生物安全水平和复杂的价值链,且存在饲喂厨房废物、泔水的猪;缺少快速的无血屠宰和尸体处理能力以及清洁消毒运输的能力。

4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建议

4.1 积极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工作

建设无疫小区是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国际通行做法。在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是防控ASF 的关键,开展以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为核心的无疫小区建设,成为防控ASF 的一条重要途径[3]。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2021 年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度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要求积极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工作。此外,随着政策引领的推动,《动物防疫法》《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评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支持引导以及评分表、评审要素判定的日益完善,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稳步推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7个省份累计建成115 个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分区防控、无疫区与无疫小区、净化场“三位一体”的新型区域化管理新格局已然形成。

4.2 猪场应强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①切断非洲猪瘟流行链条。及时发现患病猪只,做好"拔牙"净化工作,做好场区内洗消工作,防范野猪靠近养殖区域,增强易感群体抗病力;②避免错误思想。过度使用消毒药等错误的思想会带来更多的隐患,只有科学使用才是王道。以火焰消毒为例,用猪肉和软骨作为受试对象,结果显示因开启火焰消毒设备激发的灰尘会导致更大的感染风险;③进一步重视内部和外部双向的疫病防控工作。对于外部防控,应加强生物安全,从工作人员意识做起,保持对非洲猪瘟防控的警惕性。对于内部防控,阻断常态化传播风险,从猪舍改造做起。此外,应防止猪群发生其他疾病,提升猪群健康度,降低猪场死亡率,降低猪群料重比,降低治疗保健费用,猪群赚取更高利润。

4.3 以猪只为中心的全方位立体消毒体系

以猪只为中心的立体全方位消毒体系[4],即环境消杀,带猪雾化消杀、饮水消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专业消杀方案。第一道防线:加强场外环境消毒,对场外来的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消毒;第二道防线:加强对场内环境消毒,包括入场车辆消毒、场内人员消毒、物资进场消毒等;第三道防线:加强猪舍舍内环境消毒,建议用雾化消毒方式,减少应激反应;第四道防线:进行带猪雾化消毒以及饮水消毒。从而使立体消毒体系发挥应有作用。

4.4 猪场要加强非洲猪瘟病毒抗体的监测

西班牙非瘟参考实验室指出,在非洲猪瘟呈地方流行的区域,确诊可疑病例最好用标准的血清学试验(ELISA);猪感染无致病力或低致病力毒株时,血清学试验(ELISA)也许是检测感染动物的不可或缺的途径。我国目前强弱毒株同时存在(基因缺失株、自然弱毒株、自然变异株等)“弱毒株”;具有潜伏期更长、无症状感染,致病性弱、死亡率低,非典型临床症状Ct 值变化呈排毒量低、间歇性阳性特点,因此弱毒株感染存在漏检的可能。因此猪场通过非洲猪瘟病毒抗体的监测,可以实时把握场内非洲猪瘟感染情况,及时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此外,要重视ASFV 抗体结果判读:①弱毒株核酸检出率低,若发现非瘟抗体阳性猪,且经复检均为阳性,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建议淘汰处理;②"拔牙"猪群对出现临床症状的发病栋舍采集口腔液样本进行检测;③结合临床综合判定。对同一动物的不同部位(如口鼻拭子、血液、胎衣、脐带血等)采样检测,尤其是针对异常猪;对于存在争议的样本,建议间隔3~5 d 后进行采样复检。

4.5 提升全面“防非防疫”的认知能力

为全面切断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建议向养殖场户多倡导加强高质量养殖场生物安全建设:①加强猪场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宣讲,提高养殖场户生物安全理念,更好的学习到科学防疫,提高养殖效率;②重点宣讲4 个方面。包括统一猪场工艺设计,全进全出、多点布局、均衡生产、无人化施工,全面阻断病毒进场。在环控方面做到过滤进气口、净化出气口,实现猪舍温湿度随四季气候可调、可控,做到栏舍无病菌,舍外气体无污染,防止外部病原侵入及内部病原扩散。做好猪群批次化生产,做到全进全出,减少与外界接触的频率。保障猪场粪污处理环保化,指导各地猪场结合自身规模因地制宜建立粪污处理方法,如施行堆肥法、异味发酵床、干燥法、粪污专业化集中处理、能源利用及生化处理法等。

猜你喜欢
毒株猪瘟猪场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浅谈猪瘟防治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