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曾思旺(1973~),男,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园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理念,是目前教学改革阶段的主导方向,若能推行赏识教育,将改善教学质量,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文章简要分析了赏识教育的内涵及其应用准则,重点围绕督促全体学生进步、满足学生心理诉求、塑造健康品格观念、培养语文探究兴趣等重要性建立明确的教学优化思路,以营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明确教师赏识教育态度、开设家校共赏实践活动、丰富课堂赏识教育内容等举措,强化赏识教育职能,落实人本教育方针。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2-0019-05
一、 引言
赏识教育属于爱的教育,以尊重生命规律履行教育职责。在“天才教育法”“自然教育法”中均有所体现。为取得显著的小学语文教学成果,应积极融合赏识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改革计划,以全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为小学生打造优良的成长环境,既能增强小学生心理体验感,又能在承认差异与允许失败的教育场景下规范小学生行为举止,提高修养水平,亦能深化立德树人任务。
二、 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理念中的赏识可拆分为“赏”与“识”。前者泛指“赞赏”“欣赏”,后者具有“识别”“认识”的含义。在渗透赏识教育理念期间,教育者应在识别学生长短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予以欣赏,由此表明教育者在赏识教育活动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具体涵盖以下两项:第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于赏识教育场景中,教育者应深入领会“赏识”内在特点,在知识传输与性格培养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以主体地位的表现为教育根本,进而促使小学生在赏识教育中获得充满人情味与生命情感的教学服务;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在师德规范中要求教师“关爱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的见识、家庭环境、天赋水平都有显著差异,故此教育者在赏识教育中应当积极释放学生个性,激发学习潜力,以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为依据,保证每位小学生都能在“拓展长处”“弥补短处”中拥有长足性进步,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能实现良性发展。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融合赏识教育理念期间,务必立足于教育内涵明晰教改思路。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准则
基于赏识教育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应遵循下列准则,由此强化教学效果,保证小学生在赏识教育中健康成长。
(一)因材施教
赏识教育中教师的赏识评语、赏识行为都要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予以转变。该项准则可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在潜能释放中实现个体化成长。所谓的因材施教准则先期在孔子教学中有所展現,即孔子对待弟子“子路”“颜回”时,分别以“约之以礼”“博之以文”,促使门下弟子各有成就。赏识教育务必贯彻因材施教,以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与之匹配的“赏识”指导。
(二)激励性
赏识教育中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表示认可,并在学习过程以及思维轨迹中进行激励,进而在乐观积极的态度导向下增强情感体验。同时,经过教师的激励,学生还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深刻的感悟与反思,并且指引学生逐步拥有创新精神。故此,适时激励是推行赏识教育的重要准则。
(三)包容性
赏识教育并非“不分对错”“不分时宜”地进行赞赏,也不是设立唯一的赏识标准漠视学生的缺点。而是以包容的态度看待学生发展中的“得失”“优缺”。赏识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懂得以包容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又要引领小学生在教师的赞赏与指引下建立正确的包容观,这样才能确保小学生成长为拥有健康人格与端正品行的优秀人才。
(四)承认差异
赏识教育应用阶段,教师还要秉承着承认差异的准则开设语文活动。通常情况下,在小学班级上,总有“学霸”与“学渣”之分,教师应承认两者之间在分数、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不足,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差等生的卓越优势,如记忆力强、思维灵活等,教师需在“差别对待”中承认“人各有不同”,以此避免出现敷衍赏识现象。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一)督促全体学生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较为主要的是语文教师能够通过赏识教育督促全体小学生获得长足进步。以往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对“宿建德江”“浪淘沙”古诗词的讲解,还是“少年闰土”等记叙文的分析,教师的教育重心多放在优等生身上,并不会一直关注差等生的学习进度,这就导致理解能力薄弱或学习水平低下的小学生,无法在新知学习中获得进步,长此以往势必会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而赏识教育理念的渗透可促使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逐渐树立自主学习观念,以清晰的学习动机增加课堂互动活跃度,由此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好比在某次“浪淘沙”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课程导入以及原文讲解全过程均体现赏识教育内涵。其中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询问学生预习情况:“在诵读诗句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预习得好不好?”待学生给出“认识生字”“简单背诵一句”回答后,教师可在多媒体技术辅助下,为学生列举“簸”“淘”等生字,以识读生字、点名背诵等形式认可学生的预习成果。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对“黄河”典故以及相关诗句进行拓展,某位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为其他同学讲述“徐霞客探寻黄河之源”的故事,促使该名学生在师生赞叹的语气与赞扬的眼神中得到了相应进步,并对该首古诗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满足学生心理诉求
小学生通常从三年级开始,逐渐重视他人看法,且渴望赞赏的欲望日渐强烈,不但会在认可中提高愉悦度,而且还能建立强大自信,反之则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赏识教育能够促使教师在锻炼学生语文学识能力的基础上,关注其心理需求情况,从而有方向性地给出客观评价。同时,因赏识教育可对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带来促进作用,更易保证小学生对教师产生深切信任,便于在成长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感与关爱感。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因小学生对古文表述方法与语序习惯较为陌生,造成在文言文课程学习中易出现挫败感,若教师开展赏识教育,可依据小学生的心理诉求给予所需教学指导。
好比在“伯牙鼓琴”教学环节,教师向学生提问:“伯牙认为钟子期是自己的知音体现在哪里?”某位学生以“其一,伯牙心仰高山,钟子期则夸赞其弹得如高山;其二,伯牙心慕流水,钟子期则说伯牙弹琴如流水”作答。教师可就学生的答案进行赏识教育,即夸奖学生条理清晰,能够利用“其一,其二”词汇有序描述,进而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夸奖下,其自我效能得以提升,也能形成自豪感,为下一次学习文言文奠定有力基础。所以,赏识教育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心理诉求的满足度,产生情感教育效应。
(三)塑造健康品格观念
在古代教育中常以“尊师重道”进行惩戒教育,包括戒尺、抄书等惩戒手段的应用,促使学习者凭借自律性与执行力主动完成阅读任务。而今在新时代背景下,单一使用惩戒教育不但会破坏家校和谐关系,引起投诉事件,而且还会危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剧品行不端可能性。因此,当代教师在积极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应对惩戒教育产生排斥,出于“明哲保身”的目的,不再过多对学生进行批评。虽然此种淡化惩戒教育思想的渗透是为了维护小学生身心健康发育,但有一定风险会形成失职甚至是“放任不管”现象。而赏识教育因其在教育阶段兼容惩戒教育中的“纠正”职能,故此可以引导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形成健康的品格与正确的学习观与人生观。
好比教师在查阅学生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词的背诵情况时,渗透赏识教育后,需先行认可学生的背诵结果,而后识别学生在背诵行为方面的欠缺,并进行提醒与激励,这样方可增加学生背诵成功率。关于古诗词背诵中应用赏识教育可以采用下述语句转变学生的背诵态度:“你能够从头到尾顺下来,表示你确实花工夫记忆了,我相信在你足够认真时,不但能够完全背诵,而且还能学会默写,想必下一首古诗的背诵对你而言也很简单。”在赏识教育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正能量指引,以此在乐观积极的品格下,逐渐形成越挫越勇、勇往直前的观念。小学语文教师应参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行合乎时宜的赏识教育。
(四)培养语文探究兴趣
赏识教育的实践应用还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探究兴趣,因语文学科属于文科,需要记忆的内容偏复杂,造成部分小学生认为语文学习较枯燥,从而在多次学习中逐渐失去对语文知识的探究热情。而赏识教育可为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摆正学习态度,也能适当增强学生的被重视感。比如教师结合“爸爸的计划”课文引导学生描述“假期出行计划”时,大部分学生均以“国外游”“短程游”“回乡探亲”等计划,引起同学的羡慕与感悟。而对未制订出行计划的学生而言,将形成失落感,此时教师可以就学生实际描述场景提出赏识教育。如某学生仅在假期“居家读书”“居家看电视”,教师可围绕学生阅读书籍名称、电视节目等细节,赞赏学生的自主阅读精神。而且也能鼓励学生述说电视内容,促使学生在教师的赏识教育中体会到个人时间的宝贵,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电视,都属于一种开阔眼界、接触新知的渠道,经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拉近生活与语文的关联,使之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建立终身阅读习惯。
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十分重要,为深化实践作用,还应当依据上述提到的多项赏识教育目的,确认赏识教育理念实际渗透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指引,亦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五、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重要性的实践路径
(一)营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
赏识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容错性,即学生在表述个人看法或者回答提问时,尽管出错,学生也不会担忧受到批评,进而在自信心与自尊的双重体现下,提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往往对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沟通表现力具有更高要求。为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赏识教育重要性,应当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便于在增加课堂互动活跃度的基础上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情。根据相关调查:在传统课堂氛围下,部分小学生常处于压抑、烦闷状态,仅以被动接受语文知识为主,且某些学生的专注度偏低,既无法从教师的教学内容中产生参与兴趣,又会加剧课堂紧张感,而教学氛围的调整是深化赏识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只有学生先行从外在感受上产生放松感,才能从内心深处接纳赏识教育新方式。
一方面,教师可以一改往日表述习惯,采用夸张语调、诙谐态度拉近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可增设课堂互动游戏,在游戏中消除学生的不安。以《开国大典》为例,教师在讲述该课程时,因开国大典属于较为严肃的历史事件,在调动学生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用“戏剧扮演”的方式烘托“开国大典”教学活动中拥有的“热闹”氛围。比如教师可以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引导学生参照“开国大典前夜”电影片段,对开国大典的实践意义进行深刻体会。相比课文语句的描绘以及单一的诵读,此种增加电影片段还原场景的扮演類游戏,更能为赏识教育的应用创造有利契机。教师可在学生角色扮演中,对学生的“语言复述能力”“情绪饱满程度”“独特看法”予以认同,之后再对文章中具体的“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等语句进行分析,学生经过角色扮演活动,对开国大典流程及其主要人物有了初步了解,自此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专心学习,赏识教育下将取得满意的语文教学成果。
(二)明确教师赏识教育态度
现如今大多数小学教师都已经意识到“刚柔并济”教学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不再一味以刻画威严形象巩固个人的权威地位,而是凭借人格魅力与学术成就赢得学生的认可与推崇,由此表明: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身属于“自然达成”的教改成果。基于新课改背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赏识教育逐步成为教改工作中的核心理念。要想强化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还需要保证小学语文教师对赏识教育理念持有正确认知态度。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愉悦度,也能在充满自信的学习场景中,增加对教师的喜爱感与信任感。对此,赏识教育应用态度的转变具有重要价值。
关于教师赏识教育态度的转变,可从教师自身与学校方面着手。于教师个人而言,应当充分考虑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因赏识教育在教学质量、课堂活跃度、师生关系、学生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都有积极影响,故而教师能够体会赏识教育的应用优势。尤其是学生评价偏低的教师,通过赏识教育能扭转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此外,学校方面应当分析教师不进行赏识教育的原因,由于某些教师无法正确使用赏识教育应用技巧,容易在赏识教育中出错。所以,学校应定期开设“赏识教育培训指导会”,为教师讲解赏识教育应用要点,协助教师及早运用赏识教育理念落实语文教学事项。
如可以借鉴半山实验小学赏识教育指导经验,专门为教师开展赏识教育培训服务,并在课表中增设赏识教育课程,从整体教学工作上体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因赏识教育已纳入教育课程中,教师将提高对赏识教育培训活动的关注度,最终引导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赏识教育。围绕上述内容语文教师应找准赏识教育与语文学科的相关性,以正确的赏识教育用语与赏识方法,保证学生在赏识教育下不断提高修养水平。
(三)开设家校共赏实践活动
赏识教育是在赞赏、激励之上,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表示认可,对学生的不当行为予以纠正,以此为学生良性成长提供明确方向。而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中,因小学生停留时间最多的环境为家庭与学校环境,还应当积极开设“家校共赏”实践活动。在学校层面,语文教师能在语文教学环节渗透赏识教育,达到规范行为、强化结果的目的。而在小学生居家学习与生活场景中,显然语文教师的可涉及空间存在局限性。因“原生家庭”不和谐环境下,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较大,故而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家长之间充当枢纽载体,确保小学生在家校联合赏识教育情境下得到茁壮成长。
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就“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宇宙生命之谜”等具体课程,组织学生家长前往学校参加“家校互动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家长布置带有赏识教育职能的亲子互动任务,而后引导学生家长对学生表现进行赞赏与纠正。好比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家长在晚饭后与学生共同观看《眉间尺》《少年闰土》等改编于鲁迅小说的动画片,进而加深对鲁迅文学作品的理解,因小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过相关课文,能在为家长讲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赢得家长的赞赏,也能在相互交流个人看法中知晓学生的行为思维特征。另外,也可同学生一起观看《典籍里的中国——楚辞篇》节目,围绕屈原所作《天问》,鼓励学生对宇宙奥秘进行探索,此种与语文教师共同开展赏识教育的方式,可以建立连贯的赏识教育服务,防止学生在家中因呵斥、高压形成不良情绪,削弱语文教师课堂赏识教育成效。语文教师除了可以与学生家长面对面讨论赏识教育途径,还可以在“微信群”“微博”等线上平台交换教育建议,教师也能从学生家长的赏识教育行为中汲取经验。如某位学生对语文课程中的朝代信息较为敏感,教师在赞叹学生朝代记忆行为的同时,也可以询问学生家长学生居家行为,而后了解该名学生日常喜爱观看《如果历史是一群喵》《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动画片,从中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语文教师也可将其推荐给其他学生家长,就此在家校共赏的联合教育环境下,提高赏识教育水平。小学生能在赏识教育中积累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且对亲子矛盾与家庭关系的协调处理都能带来重要影响,表明语文教师与家庭的联合教育具有可行性。
(四)丰富课堂赏识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还应当通过丰富课堂内容的形式得以展现。赏识教育无论是赞赏还是承认差异、允许错误,都要对赏识教育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一要结合语文教材;二要参照学生的课堂行为。一般在赏识教育中应按照创设情境、思维激发、情感共鸣的顺序,依托语文知识点布置赏识教育活动。
于创设情境环节,实则为了调动学生的专注度,使之对教师所言所行进行充分关注,这样才能贴合赏识教育理念,否则尽管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学生也会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忽视教师的反馈。因此,教师应利用趣味性教学情境,先行改善赏识教育条件。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五名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击退90余名日伪军,最终英勇牺牲。教师应先对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表示敬佩,而后鼓励学生表达个人对英雄事迹的实际感受,之后引导学生对其他“革命故事”进行描述,以“讲党史故事”的形式,引领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持久性保持高度注意力。
在思維激发方面,需重视小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这一点也是赏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赏识对象应以学生的行为结果为主。正如学生在阐述红军英勇奋战事迹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作战条件进行想象,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局限于单一情感。革命者在英勇奋斗中除了坚定信仰,也会有恐惧、有不甘,这些复杂的内心活动,都值得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想法进行赏识,也要及时纠正学生对革命时期战斗事迹的错误认知。
当学生从思维激发教学内容落实中增强思维能力后,教师还要在赏识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无论是对古代先贤创作佳作的品读,还是对革命先辈精神的传承,都要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自此在赏识教育中各有所成。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包括督促进步、满足心理诉求、品格形成、兴趣培养等,为充分彰显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实践价值,应从轻松和谐氛围、赏识教育态度、家校共赏活动、赏识教育内容等方面着手,在保障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引领小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为今后人格修养、情操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满足新时代五育并举要求。
参考文献:
[1]董丽丽.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2(10):112-114.
[2]刘烨烨,颜晓.积极心理学、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2(12):94-96.
[3]刘金辉.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浅析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2022(6):41-43.
[4]徐敬.浅谈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运用赏识教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2):139-140.
[5]杜会茜.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策略分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113-115.
[6]马红.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20(17):34.
[7]郝小宁.赏识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