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
摘要:文化振兴是全面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镇江有镇江的特色,镇江有镇江的实际,镇江的乡村文化振兴也有自己的实现路径。只有了解乡村文化深刻内涵,才能发掘其功能与价值,为镇江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可行性依据。
关键词:文化;乡村振兴;特色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地方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提出“让乡村振兴成为‘镇江很有前途的鲜明标志”的号召,并且在镇江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全面增强城市软实力 展现独具魅力的城市风骨”。可见乡村文化振兴对于地方发展的重要性。然而,镇江有镇江的特色,镇江有镇江的实际,镇江的乡村文化振兴也有自己的实现路径。课题组认为,只有了解乡村文化深刻内涵,才能发掘其功能与价值,为镇江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可行性依据。因此,课题组以问题为导向走访了镇江文广旅和镇江乡村振兴局,又针对性去丹阳柳茹村镇、扬中油坊镇以及镇江新区姚桥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对镇江在乡村文化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集思广益提出了镇江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建议,以期能对镇江的乡村建设有所裨益。
1 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所在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是弥补我国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1]。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20字的总要求,是乡村振兴的具体衡量标准。可见,乡村振兴有着丰富内涵,不仅有物质层面的要求,也有精神层面的要求;不仅要解决硬件问题,也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总之要解决的是综合性发展的问题。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了七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其中之一就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决定着乡村的未来走向,也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前途。因此,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构成和内在动力,是乡村振兴的内在保障和根本目标。
2 镇江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镇江市立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落脚点,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进行着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在乡村文化振兴这一块也进行了很好的尝试。课题组将在文广旅和乡村振兴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实际调研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2.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全市建成“六有”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47个。从扬中、句容的调研中可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庄发展、培育提炼村庄精神,已非停留在口号上,而是实实在在体现为村庄文化精髓,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比如,扬中新治村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将其作为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善治体系不断健全,美丽乡村劲吹文明风。
2.2 改善基础设施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市县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布局逐渐完善,同时各地根据本村特色建起多种文化场馆,兼顾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比如,扬中联合村,利用5500平方米的荒地打造了法治主题公园,建设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各农家书屋成为村民们经常“打卡”的文化栖息地,会说话的书屋、能上课的书屋、能致富的书屋……“多功能”的农家书屋正让文化乡村“活”起来。在珥陵村农家书屋内,一面墙上显示了8个二维码,每个二维码都对应一个书籍类别,内容涵盖党建政务、亲子教育、生活科普、种植养殖等知识。只需拿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听到想听的书籍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真正实现了“人在哪里,阅读阵地就在哪里”。
2.3 传承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是道德教化、礼仪规范、民俗风情、手工技艺等的综合体现,凝聚着中华传统的根基和灵魂。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村庄发展的产业资本,例如扬中利民村,盘活红色资源、农林茶文化,依托山水优势,融入时尚创意元素,推动了红色旅游、民宿经营、农旅结合、微型文创等产业蓬勃发展。
2.4 创新传播方式
2019年开始,镇江市在数百个乡村与社区全面启动“文艺播种计划”,有计划、有规范、有组织地动员全市文艺工作者投身基层文化建设,探索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創文化”的生态链。“文艺播种计划”实施以来,足迹遍布全市610个乡村、社区,志愿服务超3000场次,培育了600多支业余团队,惠及5万基层文艺爱好者。
2021年,镇江7个村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3个镇、8个村复查保留全国文明镇村荣誉称号。2022年,农业农村部公示了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同时还从已认定的示范村镇中遴选公布了“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镇江共有8个村上榜。
3 镇江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思考
课题组针对镇江实际提出了兴盛文化,助推乡村内涵式发展的想法和对策建议:
3.1 坚定自信,转变发展理念
乡村文化蕴含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层面的文化自信尤为重要的。只有对乡村文化深刻认知,只有对乡村文化存有敬畏之心,只有对乡村文化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有充分判断,才会找到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和路径,彰显中国自信。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政策导向,使得一个个乡村通过土地商业化、居住楼宇化,变成了集镇和城市,使得一个个农民洗脚上楼,变成了市民。乡村的人才、劳动力、资金等优质资源被单向度吸纳到城市。在这种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乡村文化被遗失、乡村价值被忽视,甚至,独有的乡村社会结构被消解。诚然,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在中国绝不能以城镇化为理由简单粗暴地轻视甚至取代乡村。以牺牲乡村文化为代价一味追求所谓城镇化最终是解决不了中国问题。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乡村情结萦绕在游子心头,不可复制不可替代[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进行思维调整,不再唯城镇化,而是“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并行不悖”。总书记指明了一条乡村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的发展要通过人文气息的培育和创新力的厚积薄发来实现,要把现代的理念、机制和要素融入乡村传统的文化、生产、生活、治理中:“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高乡村发展水平,让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解决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自治、法治、德治成为乡村治理新格局。
3.2 保护传统,重塑乡村文化
西方不少发达国家的乡村建设也经历过盲目追求功能、简单复制城市,最终回归到乡村复兴的阶段。漠视甚至破坏乡土文化,不仅对文化自身的传承是一种打击,而且往往会走向乡村衰落的“现代化陷阱”。乡村难能可贵就在于在现代生活的同时保持地方历史文化基因,同时将这样的文化发扬光大。
振兴乡村文化,首先是加强保护,捍卫乡村记忆,推进“留住乡愁”工程。保存乡村的乡土味道和泥土芬芳,坚守生态底线,坚守田园生活,让乡村的居住风貌和生态环境有别于城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培育乡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抓紧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名录,着力保护,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普查与保护等[3]。
其次,创新是乡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在保留吸收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将传统中有益元素利用新的工具新的载体,整合发扬创新,使得乡村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保护和促进乡村文化,尤其需要为文化载体培育健康的成长环境,提供丰富的制度供给。课题组认为,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是乡村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载体,是乡村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支撑,但是单打独斗在现代生产下显得势单力薄,实践证明,很多地方正在积极探索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模式,采用统分结合,使得小生产对接大市场,不仅可以壮大集体经济,而且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适合乡村特色及可持续发展,也应该是乡村文化重要载体。镇江在农村股份制改革方面进展还需要加大力度,获取实质性突破。
3.3 理顺体制,破解服务难题
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收入差距上,更多的则是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福利保障上。乡村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破解文化服务难题。
体制机制是总开关。城镇化,像一个无形的抽水机,把优质资源集中到了城市。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依靠政策引导、制度配套,通过资金投入、资源倾斜、市场激活、业态融合、完善设施、畅通要素,从而形成雁归效应,提升乡村吸引力,让乡土文化在农村厚重土壤中生根开花。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盘活现有的文化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并且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深入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加大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图书馆、文化馆乡村分馆建设,壮大“一懂两爱”人才队伍,鼓励人才在城乡、板块和行业间流动,加大招引、培养、激励力度,推动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实施文化惠民“暖心工程”,开展公共文化流动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3.4 深挖特色,撬动乡村发展
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潛在的、能转换为经济资源的生产力。所有竞争力背后最核心的力量就是文化。
一是要因地制宜确定乡村的产业发展策略。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等,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产业规划。规划应立足实际,避免千篇一律以及不伦不类的模仿。比如,对于扬中来说,耕地分散,农业属于“弱势产业”,但是作为长江黄金水岸的一个节点,水产养殖较之其他农业项目更具地理优势,特色渔业建设是很好的选择。
二是推动“互联网+”计划。如何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挑战。互联网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创业、就业方式,让农民不离开土地同样可以实现高收入。一方面,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引导特色发展;另一方面,用现代的理念、科技的手段、前沿的商业模式来经营特色产品,整合物流、技术、人才培训等资源,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各自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三是实施“文化+”计划。发掘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利用独特乡村文化资源,发展手工技艺、表演艺术、民俗活动、饮食文化等传统产业,组织自然生态艺术展览,拓展具有特色乡土题材的影视、出版等现代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新兴文化产业,实现遗产保护、艺术创作、传媒推广和功能创意的有机统合,提升乡村振兴的品质。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拿得出、记得住、叫得响”的农产品,探索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生态农业等,实现乡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4]。集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特色小镇就是途径之一。特色小镇特在文化,有着与城市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感受。没有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表达形式,乡村文化就缺乏感染力。镇江许多乡村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要打造特色小镇,关键就在于如何表达和展示特色文化,既提升颜值,又要提升气质。比如华山古村落,可以通过华山畿的美丽传说,通过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点石成金,用更多的艺术形式表现文化,同时增加体验型项目,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来推动乡村焕发光彩。
没有文化的振兴就没有乡村的振兴,乡土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镇江要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然要实现传统乡土文化的现代转型,传承而不守旧,创新而不忘本。
参考文献
[1] 褚果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义探析[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560(7):7-9.
[2] 杨艺,佳怡.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乡融合发展[N].吉林日报,2019-09-24(002).
[3] 王继锋.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 张坤.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0,2952(8):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