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风吹来想念

2023-05-09 16:25赵梓沫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23年2期
关键词:年味灶台外公

赵梓沫

过年前大扫除,母亲无意间翻出了压在柜子深处的相册,所有人都停下动作围过来,泛黄的页面一下子将我们带回了过往。

照片里的自己流着口水,满脸傻笑地坐在父亲怀里,身后的江面掠过一艘船,碧波荡漾。那是江心屿,是温州,是我的故乡。

小时候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离开故乡,也不曾想过在外的日子会如何想念故乡。长大后,离开故土,独自一人北上读书、工作,每每假期归来,都会发现故乡的变化。熟悉的小道被快速车道取代,青瓦砖墙被一片片拆除,街头巷尾不再有小摊小店叫卖年画,家家户户涌进超市购置年货。

外婆一边看着照片,一边用方言说着这是什么地方,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我和弟弟窝在沙发里听着,过去的那些回忆犹如猛然被撞击开的洞穴,带我们循着熟悉的路径回到多年以前。

放鞭炮、挂灯笼、蒸糯米饭、穿新衣、守岁,历历在目,好似借由相片凝住了多年光景,穿越时空隧道,将年味颗粒收于心中。

像是突然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外公伸手按住相册,他指着一张照片冲我说道:“你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大家都在干活,你却在使劲帮倒忙。”

我探头去看,是好多年前的正月,我们一大家子相约去农家乐的场景。山间年味浓郁,屋檐下挂着烟熏腊肉、鸡翅和腊肠,众人各司其职,择菜、洗菜、做菜,唯独我窝在灶台旁一根接一根地扔着干柴,扰乱进程。外公脸上虽然无奈,却也觉得好笑。

欢笑声中,我仿佛闻到灶台里缓缓散发出的烟火味道,那是经过岁月小火慢炖后的年味,唇齿舌尖,团圆成了最好的说明书。

后来,我们搬离乡间,住进市区,露天集市被超市和菜场取代,仍旧是新鲜的菜色,可失去了吆喝和热闹的喧嚣,心里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翻阅着照片,父母也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年味记忆:老人们口中逐渐变得神秘的“年”的传说;正月里在五马街头舞狮舞龙的表演长队;瓦市殿巷里画着脸谱的唱戏人;随着鞭炮声声,人们欢欣鼓舞,贴春联,贴窗花……他们的年,显得比我们现在的更隆重,更有仪式感。

前来小坐的隔壁阿姨也忍不住插嘴:以前过年呀,与其说过的是年味,不如说是人情味。

远方的游子,到了年末,纷纷归来。待在外的人归家,长辈们便带着孩子四处拜年。人们抛掉这一年来的烦恼,用最好的食物欢迎来客,用最好的状态告慰家人,这大概也是中国关于新年与传承的另一个味道吧。

作为家中小辈,幼时是极度盼望过年的,总觉得过年时灯火通明,大家欢聚一堂,时间的间隙里,吱吱地冒出温暖的味道。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长辈们纷纷拿出红包,塞进我们的口袋。虽说到最后,红包都会被父母保管,但是现在想想,从前的新年记忆更像是祈愿美好生活的一种仪式。

年后,父母就开始带着我们走亲戚,聊至深夜才归家。回忆起曾经,倦极的我趴在父亲的背上睡着了,路过江心屿时我醒来,看见被月光照软了的江边小路,心里温暖得一塌糊涂。

合上相册,窗外的白霜落在阳台的绿植上,洒下一片银色的光芒,月色从家乡的小径上,一路蔓延至远方。

人们常说,只有离开家乡后才会发觉家乡的好,或許和杭州、上海的精致与繁华相比,温州显得不值一提,但正如老话说的那般,年味最是故乡浓。因为故乡这样一个词,我们的生命中多了可以诉说的独一无二的回忆,而这些记忆里的年味,深入灵魂的末端,在岁月的长河里顽强生长,无论我们走到哪,它都随着风一起抵达。

猜你喜欢
年味灶台外公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时光的灶台
馒头里的年味
母亲的灶台
海坛年味
老灶台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