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忆平/文
栾恩杰院士的论文选编《泊然思絮》出版了,感谢栾院士的厚爱,通知我出席了文集的出版发行仪式,并签名送书予之。捧着散发油墨书香的文集,我立即抓紧时间通读了全卷。癸卯新春时节,我再次阅读了其中有关航天事业发展的篇章,感到这些论述既气势磅礴、视野开阔、立论科学,又深入浅出,读来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和教育。
栾恩杰院士是新中国培养的知识分子,是我国航天战线的著名专家和高级干部。院士青年时期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和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开始,逐步参加或主持我国多个潜射、陆基战略导弹的科研攻关工作,为国家安全锻造了长空利剑;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后,将主要精力投向了探索浩瀚宇宙,开辟了我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新领域,取得了许多开拓性和原创性的成果,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国航天发展和科技攻关的许多重大事件及经验与教训,如松涛阵阵、风云漫展在院士的笔端。
建设航天强国是栾恩杰院士作为战略科学家思考的重大课题,《泊然思絮》上册收录了院士近年这方面的7 篇专业学术论文。院士提出把握“态势”是研究“趋势”的依据,战略目标应分解并逐项可实现、可检查、可评估、可评价;在深入分析梳理我国航天发展经历了学习仿制、独立研制、跟踪发展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后,提出应从核心保障、基础技术、工程基础和原创性发现四个角度实现的基本目标;提出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的大航天概念;建议我国航天应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将商业航天纳入战略规划、走工业标准化之路、制定航天人工智能(AI)发展规划等真知灼见。致广大而尽精微,这都是栾院士在对国内国外航天发展历史情况充分分析基础上提出的,显示了曾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所具有的宽广视野和求真务实而又超前的科学思维,给予我们这些从事航天宏观管理的同志以全面启发和引导。
有关深空探索的技术研究和实践是栾院士工作的重点。院士以坚实高超的数学和空间物理运动学功底和神来之笔,向我们描述了“空间轨道几何学”,以严密的逻辑分析推导了火箭发动机连续推力作用下的运动方程,介绍了深空探测的连续推力系统、脉冲推力的大椭圆转移和空间借力飞行3 种轨道实现方式。收录的有关嫦娥工程6 篇文章,使我们对整个嫦娥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攻关及工程管理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1998 年国家航天局开始组织论证嫦娥工程,2003 年9 月,中央专门委员会听取栾恩杰局长的专题汇报并决策实施绕月探测工程;2004年1 月国务院批准嫦娥一期工程立项,之后任命栾恩杰同志任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工程总指挥。栾总抒发感言“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时年64 岁的栾恩杰总指挥与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等一起,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组织协调了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建设。探月首先必须解决奔月方式和轨道问题,面对地月相对位置、测控、发射、燃料、月影、月食等一系列约束条件,在无任何成熟经验的情况下,栾总和总设计师系统首创了包括调相轨道、最小能量地月转移轨道和多次制动的月球捕获轨道的设想方案,栾总还对整个奔月霍曼转移轨道进行了认真计算,保证了运动轨迹和燃料每一个参数的准确无误,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适应性改造、卫星设计、有效载荷的确定和奔月、绕月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嫦娥一号工程历时四年,栾总以数十年航天工作的经验和智慧,运筹帷幄,建立健全技术和管理责任体系;老当益壮、殚精竭虑,深入基层一线,从分系统攻关研制、评审、检查、总体集成、发射、测控及数据回收,各个环节均掌握科研生产第一手材料,慎重而果断拍板,从无懈怠,确保了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所有参加嫦娥工程一期的科技人员和干部,无不为栾总指挥在各个分系统的渊博学识和决策能力所钦佩,更为他以成功报效祖国的信念和勤奋精神所感动。2014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栾恩杰星”,这是国际天文界、宇航界对栾院士为人类探索宇宙特殊贡献的高度褒奖!
以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研究解决航天问题,是栾院士数十年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担任多个工程型号总师和行政领导职务有效的工作方法。文集收录了14 篇文章,提出了工程学应包括“理论和实践知识、经验和抽象知识、自然和社会科学”三项知识的集成,工程学的方法论是“分析—综合”的还原论与“联系—系统”整体论的融合集成,重大工程必须有“非拥护性评审”(NVR)环节,互相批判构成了科学和工程技术进步的引擎,系统工程管理计划应包括“指标依据、设计规范、验证标准”三个要素等重要观点。回想在1990年代中期,面对导弹试验、火箭发射相继失利的困境,时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刘纪原总经理,王礼恒、栾恩杰副总经理等,创造性地总结了航天工程技术归零(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和管理归零(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双5 条准则,这为改变航天被动局面和近20 多年保持高可靠性、高成功率发射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突出作用,并被国际宇航界认可和采用,纳入国际标准(2015年,ISO 18238《航天质量问题归零管理》)。进而,栾院士提出要重视工程的“定义和说明”工作,系统工程必须包含规划性的筹划、程序性的设计、风险分析和处置预案、阶段的评估四个方面,以利于从源头防止和杜绝问题的发生。这些长期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形成的经验和理论,闪烁着系统思维智慧的光辉,成为了航天、军工乃至整个工程建设领域宝贵的科学理论财富。我们一是要继承,二是要面对新情况,不断丰富发展系统工程的思想,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也是栾院士所企盼的。
1987 年10 月,党的十三大召开,47 岁年轻有为的栾恩杰同志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之后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连选连任,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是省部级高级领导干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 项、一等奖1 项,2012 年获第八届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尽管长期处于高位,获得了巨大的荣誉,栾恩杰同志却始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他总是将取得的一切成就归功于党和人民及一起奋斗的同志们。文集收录了栾院士6 篇精彩的演讲稿,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实施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等重大工程和在总体集成、远距离测控通信、高精度测定轨、飞行控制、环境适应等关键技术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表达了对当代青年的激励与谆谆重托,阅后无不令人心潮澎湃。院士特别深情地回顾了1990 年他作为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承担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亚星”发射任务的情景,这是在当时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完成的一项重大对外合作工程,不仅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国际空间技术商务领域,更是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水平。
栾院士几十年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文集收录了数十篇记录他完成工作任务时的心情感触和亲情、友情、同志之情的文稿。院士饱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精通诗词歌赋文,喻大道于细微,明哲理于得失。“行必至、至必成、下笔千斤重”是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在“两总”系统联合签发神州五号飞行任务书时的心情,作为专家型领导对完成举世瞩目的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飞行任务的自信和责任感跃然纸上。院士在工作中结识了无数的同事,他写道“远贵知崎路,近重识挚友”,我想这些挚友都是和他一道不负重托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战友们。由于工作十分繁忙,院士内心感觉愧欠家人,“只待鸿雁报归期,再把天伦述”,表达了浓烈的家国情怀。“以孝治家、以志立身,以技立业,以诚立风”是他的《百年赋》家训,“炊烟不能久遮村景,金石终要闪光”是他开导逆境亲友的赠言。2020 年12月,八十岁高龄的院士不顾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凌晨亲赴内蒙古四子王旗,迎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他豪迈地写道“仙女奔月颂千载,神州梦,敢逞强;珍祯只取一捧土,仰天笑,回故乡。”文集中还收录了有关同志介绍栾院士任长征五号和火星探测专家组长期间关怀培养中青年专家的动人故事,殷殷提携之情,令人难以忘怀。栾院士真是集现代科学技术的严谨、睿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风范于一身的大家!
春风拂面,我掩卷沉思。栾恩杰院士深耕航天,情系军工,“唤得威风八面,我志问天九层”是他真实的自我写照,他把对人民的忠诚铸写在浩渺太空和祖国的大地海洋,编方案、审大纲、搭样机、建系统、谋创新、开新局、话改革、促开放、讲传统、育人才,成就非凡,谱写了光辉的人生华章,其经历对我们普通干部和科技人员来说,的确是高山仰止!笔者在航天宏观政策研究、军工大数据体系、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和区块链应用、战争效益评估等领域曾受到栾院士多次指导,受益良多,终身难忘。
栾院士数十年孜孜不倦工作研究的学术成果凝聚成《泊然思絮》和前期出版的《耕天思絮》《航天系统工程运行》三部文集,已成为我国军工特别是航天领域领导干部和中青年科技人员经典教科书。他顽强的学习和拼搏奉献精神,对我们的教育和启迪是深刻的,他的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正激励着中青年一代中华优秀儿女勇攀世界科技高峰。让我们衷心地祝愿栾恩杰院士健康长寿,永葆科学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