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燕
(福建省安溪县中医院药剂科,福建 安溪 362400)
高效、安全的用药方案是医院医疗安全的基础保障[1],随着药品种类和用药方案的不断更新,临床上不合理用药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医院积极借助于处方点评展开药事服务,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2]。尤其是西药处方,容易出现重复给药、用药剂量错误等情况,不利于治疗安全和疗效[3]。更需要医院西药房落实安全责任,全面展开安全管理,一方面提高处方点评质量,另一方面对药房展开科学管理,提高发药效率,优化药品存放环境,全面提升西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4]。本文于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围绕药房安全管理的实施,现做报告如下。
以本院120例患者为样本,实施前60例,性别:男/女=28/32,年龄(40.25±3.75)岁,平均用药疗程(7.24±1.10)d。实施后60例,性别:男/女=35/25,年龄(46.38±3.82)岁,平均病程(7.29±1.13)d。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患者接受西药治疗,0~90岁之间,家属或患者对研究知情。(2)家属或患者具备正常沟通能力,意识清醒。(3)配合随访调查,全程参与。
排除标准:(1)存在药物过敏史或者中断治疗。(2)失联或不配合调查。
实施前按照传统药房管理,药房人员根据处方进行审核,按医嘱给药,核对药品信息和剂量,完成文件记录工作。
实施后采取安全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1)组织全员培训:定期组织药房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每次采购新药均需要组织工作人员了解新药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等信息,以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同时临床医师也需要定期学习药学知识,了解药品剂型、配伍等知识,提高处方的合理性。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在多元化培训活动中提升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能够提高发药速度以及质量。
(2)展开处方点评: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处方进行点评,查看医生处方信息后检查处方合理性,发现问题或者不合理用药,第一时间退回处方,使用信息系统和医生进行沟通。应当详细检查药品剂型、种类、规格、配伍、联合用药等合理情况,经过审核无误后按照处方进行发药。药师应交替休息,根据药房人流量进行差异化排班,满足临床需要。处方点评均需要进行规范化记录,保证文书记录的完整性,责任人需签字。
(3)规范药房管理:需要西药房根据药品储存条件、使用频率、剂型、种类等合理设置分区,将注射药、口服药、外用药等区分摆放。并在药品柜上做好清晰易辨识的标识,方便于药师随时查看。按照药品效期取用药品,先进先出,避免药品积压过期。药品均通过计算机系统记录扫描,保证每个药品都登记在册,计算机系统可以显示出药品的有效期,杜绝过期药品的出现。对所有有效期不足半年的药品,应做好登记处理,避免失误发放近效期药品。如麻醉药物等危险药物均需要统一保存管理,严格上锁。
(4)加强用药指导:在发药时应耐心对用药方法进行指导,结合患者病情以及药物种类耐心讲解药物作用机制,向患者强调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按照规定用药。建议患者查看药盒和处方信息,保证正确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有严格的使用指征以及用药疗程,应当细心向患者强调用药疗程以及要求,杜绝患者私自增加用药剂量,或者延长用药周期。并借助于广播、海报等设施展开健康宣教,让患者通过听广播、阅读宣传栏等方式可以了解药学知识。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渠道了解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及时将不良反应做好统计,反馈给管理人员,在后续处方点评中予以考量。
(1)于实施前后分别调查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统计不合理用药情况,如:重复给药、用法用量不合理、不合理联合用药、超说明书使用抗菌药物[5]。(2)持续随访患者,统计用药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胃肠道反应、嗜睡/失眠、皮疹、其他[6]。(3)持续2个月(共61天)调查实施前后药房管理质量,统计存放柜有灰尘、摆放位置错误、标识不清、分类错误、补充不及时次数[7]。(4)由药房工作人员随访调查患者对药事服务的满意度,使用自制问卷调查,从用药指导、服务态度、纠纷事件等方面调查,引导患者做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的评价,对比前后满意度。
实施后重复给药1例(1.67%),用法用量不合理1例(1.67%),未见不合理联合用药、超说明书使用抗菌药物,合计2例(3.33%),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详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
实施后头晕/恶心1例(1.67%),胃肠道反应2例(3.33%),嗜睡/失眠1例(1.67%),其他1例(1.67%),未见皮疹,合计5例(8.33%),少于实施前(P<0.05),详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对比
实施后存放柜有灰尘1例(1.64%),摆放位置错误1例(1.64%),未见标识不清、分类错误、补充不及时,合计2例(3.28%),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详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药品管理不合格情况对比(次)
实施后满意度(98.33%)高于实施前(83.33%)(P<0.05),详见表4。
表4 实施前后患者对药事服务满意度对比
药房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需要为患者提供准确、专业的药品服务,保证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院药物治疗的安全性[8]。一般情况下临床用药以医师开具处方为主,处方药物合理性是西药用药安全的关键[9]。但由于药品种类不断增加,临床用药方案也不断更新,增加了选择药物的难度,更需要药房加强处方点评,保证西药用药安全[10]。西药房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合理用药,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支出,更可能增加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影响医疗质量及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因此西药房针对不合理用药问题展开安全管理,首先加强对药剂师、医师的培训工作,定期学习药学知识,对不合理用药问题保持警惕意识。其次要加强处方点评,药剂师应当重视点评处方,严格审核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杜绝不合理用药问题。再者要求对药房药品管理加以完善,提高药品管理规范性和完善性,杜绝药品过期和变质等问题。最后加强药学服务,重视药房对患者正确用药的指导,充分保证患者能够正确用药,避免私自更改用药剂量和时间,提高药房药事服务质量。
经过西药房安全管理后,实施后重复给药1例(1.67%),用法用量不合理1例(1.67%),未见不合理联合用药、超说明书使用抗菌药物,合计2例(3.33%),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可见安全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处方点评效果,更全面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从而事前控制不合理处方,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从源头上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经过对患者用药后的持续随访,实施后头晕/恶心1例(1.67%),胃肠道反应2例(3.33%),嗜睡/失眠1例(1.67%),其他1例(1.67%),未见皮疹,合计5例(8.33%),少于实施前(P<0.05)。可见由于安全管理减少了不合理处方,同时更重视对患者用药方法的指导,增加药房药事服务,耐心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不适感。经过本文对比研究,实施后满意度(98.33%)高于实施前(83.33%)(P<0.05)。可见安全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药方服务的满意度,更符合患者的需要,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此外经过对实施前后药房管理质量考核的对比,实施后存放柜有灰尘1例(1.64%),摆放位置错误1例(1.64%),未见标识不清、分类错误、补充不及时,合计2例(3.28%),少于实施前(P<0.05)。证实安全管理在提高用药安全的同时,也能全面提高药房管理质量,有利于药品的合理存放,杜绝药品过期、变质等一系列问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西药房实施安全管理有利于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对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有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全面提高药房药品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