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艳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城市建设发展的各项规划也在不断落实,雄安新区是我国城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典型代表,是刚刚崛起的新型区域。但在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中引发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城市建设发展、工业建设、交通建设等各项建设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就造成了农业用地资源流失的问题,从而要面对农民就业问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
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由于失去耕地而出现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农民,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对比原有工作造成压力与影响,引发失地农民一系列生计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问题。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雄安新区全面建设发展工作持续进行的过程中,征地工作也在高速进行,同时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问题也急需解决。脱离了耕地农民就要面临生活、就业与养老等各种生计问题,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势必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解决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问题至关重要,结合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就业情况制定出与失地农民相匹配的相关就业体系,落实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问题,是推动农民升级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1]。
2 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
2.1 过渡阶段转型难
在雄安新区发展过程中,很多农民多年自营的家庭工厂与养殖场被关闭,大量工人失去工作,建筑行业的管控,也导致很多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也同样面临的失业问题,加之失去了原有的耕地,生活生计难以维系。因此可持续就业问题也随之产生。
农民多年来在当地依靠自身的手艺与劳动力谋生,80、90后的新生代在接受义务教育后多数选择了进入到职业学校学习技术技能,由于专业的限制在就业方面也十分有限,很多人在城镇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加之对相关政策不够了解,很多人员对未来发展十分迷茫,也只能回归农村,依靠当地工厂,或做一些小买卖糊口。在国家的不断的规划发展中,政府出台了一些规划政策,使得农民的生计遇到政策性变迁,很多农民难以转变无法适应,只能过度依赖政府的安排,缺乏自主性。且面对政策规划,农民亦不能彻底执行政策规划,新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造成了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另外有相当部分农民并没有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这部分人群没有就业迁移能力,也没有就业转型的可能,上述因素也加大了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难度[1]。
2.2 就业创业意识低下
农民认为土地是被政府收走的,就要有政府解决自己就业问题这样的想法,因此在就业方面存在过度依赖政府的现象。从整体上看存在教育意识低下的情况,且当地的升学率也不理想。这种意识方面的不足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现象,青壮年会选择到城市务工,对子女教育问题不够重视与关注。同时,很多老年人存在思想意识滞后的现象,这也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成长与思想,很多农民依旧存在教学习无用的落后理念。农村儿童的教育环境也相对落后,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久而久之农村儿童对学习的认知也会出现偏差,最终也只能走到城市务工这条路[2]。
2.3 缺乏自信存在畏惧心理
上了年纪的农民对职业转换的积极性并不高,参与相关就业培训的概率较低,很多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年龄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很多上年纪的员工进行职业转换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在人力资源水平方面,高端岗位的竞争力十分激烈,在市场竞争激烈、开发性较强的背景下,很多雄安新区的农民在与外来劳动力竞争过程中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高端的工作对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有较高要求,学历更是应聘的敲门砖,但雄安新区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因此求职无门。在社會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类型也愈发多元化,企业的各项功能也逐渐健全完善,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农民的就业难度。可见,雄安新区失地农民若想顺利实现就业迁移,势必要经过职业培训,促进其自身资本能力提升,进而由低端就业向高端就业发展,逐渐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就业。而职业培训是对雄安新区失地农民进行资本投资的有效途径,能够提升失地农民的资本水平,同时符合当前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中对高水平人力资源的需求。从当前出台的对雄安新区规划发展大纲中能够了解到,在雄安新区对产业发展进行重新规划的过程中,主要以创新性项目为重点,大多集中在新兴产业方面,如:人工智能、信息前沿、现代金融、生物技术、总部经济、大数据和互联网等。同时,在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与影响。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将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从中迁出,将新产业迁入其中,为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与优化形成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改变了原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结构,大力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同时改变了雄安新区的劳动力市场。在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后,政府根据雄安新区当前的结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民就业模式,在对失地农民职业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培训项目。在缓解新区规划发展与农民就业矛盾的同时,切实有效提升农民的素质水平,促进就业迁移的实现[3]。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的对策
3.1 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为了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要积极探索产业升级转型,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有力的推动作用,从而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让失地农民在面对就业问题上有更多的选择,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农民就业提供新的机遇。从当前雄安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促进农民就业有积极辅助作用。自企业的起步发展阶段起便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社会解决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一些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在用人方面不会提出较高的专业要求,从而能够解决很多农妇就业的问题。当前雄安新区存在人多地少的现状,要尽快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相关部门要予以企业政策方面的引导与支持,引导企业优先考虑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同时也支持农民进行自主创业,以及调动雄安新区农民就业的积极性[4]。
3.2 改进土地征地补偿办法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
要重视保证失地农民的权益,对现有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改进与优化。对农民来说土地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资本,土地被征收势必会对农民生计造成影响。在制定补偿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经济来源,确保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会降低,促进可持续性就业政策落实。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考虑到以下因素。其一,即便无法实现对征收土地的全额补偿,也要保证足额支付置换农民资产的费用。其二,加大对失地农民发展的投入力度,成立农民社保基金会,确保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土地补偿款充足,推动新区建设发展[5]。
3.3 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意识
绝大多数的失地农民都没有能够在社会上自谋出路的一技之长,知识文化水平低下,不符合当前企业提出的岗位标准。同时,农民工能够从事的岗位,大多数不会有太高的薪资待遇,且很多工作本身存在较高的危险,因此很多农民对到城市务工兴趣不高。在我国城市化发展持续进行的背景下,势必要重视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与岗位竞争力,这才是实现可持续就业的有效途径。因此要通过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丰富培训知识内容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力度,促进失地农民就业能力提升。
通过开展相关培训教育工作,让农民能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城市生活的基本情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促进失地农民职业素养提升。同时,要综合市场的实际情况与用人需求为失地农民提供专业人才培养,为其选择容易就业的培训内容,促进其个人资本水平提升,从而进一步完善农民就业体系。再就业培训模式方面,培训机构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将竞争机制引入其中,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培训机构,让失地农民参与到职业培训中,或者对失地农民进行定向培训。将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调动农民参与职业培訓的积极性与热情。充分考虑到失地农民的具体年龄与文化水平,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促进农民综合素养提升。在培训内容上,要选择就业范围广泛且容易操作的项目,如:家政、物业、月嫂、收银员、保安和园林绿化等。另外,也可以让失地农民学习现代服务技能,例如:市场营销、酒店服务、西式餐点、美容美发等[6]。
3.4 健全培训体系
为了提升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培训质量,需要构建健全完善的培训体系。其一,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培训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将培训机构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二,打造一致优秀农业培训教师队伍,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人才建立合作关系,让其为农民进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帮助。其三,构建科学、全面的考评体系,重视培训工作是否高质高效。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其四,加大政府管理力度,做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7]。
3.5 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
当前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培训内容与方式存在单一性问题,没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工作。要充分了解农民就业需求,积极探索能够满足农民就业需求的培训内容,尝试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不但要有种植、养殖这样的产业。还要结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与政府的政策号召,积极探索绿色产业,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文化水平与就业需求等,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确保培训内容存在差异性。结合不同职业的具体要求与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计划与农民工就业能力培养体系,要在培训内容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得失地农民能够在面对求职岗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其一,生产经营类型的培训,针对此类型开展培训工作时,涉及绿色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多元营销等,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其二,重视培养农民的专业技术技能,在具体培训工作中,融入网络信息技术,重视提高失地农民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单纯局限理论知识方面,使其能够在日后岗位实践中操作现代化与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认识到在种植与养殖领域坚持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具备现代化思想,在考虑问题时有长远的战略目光[8]。
3.6 鼓励自主创业创造就业岗位
从河北省发布的关于雄安新区被征用土地后再利用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可知,政府鼓励雄安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尊重失地农民发挥出自身的价值,通过创造就业岗位的方式缓解失地失业农民就业问题。在开展促进就业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要进一步发挥出促进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的功能作用。鼓励农民进行自主创业,制定资金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扶持政策,让创业者积极掌握市场动态信息,把握创业就业机会,引导有创业意向的农民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同时要发挥出创业者的影响作用与带动作用,从而为其他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9]。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农村人口向城镇化集中的过程中,对区域经济发展也会形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新区建设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矛盾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在雄安新区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为实现失地农民持续就业发展,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与精力。当地政府要做好新区建设的统筹规划,应用各种有效的措施办法,尽最大努力保证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为其就业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让失地农民更好地参与到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中,享受新区建设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 葛一璇,张子晗,王苗,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2(9):70-72.
[2] 姚洋,牛建邦.基于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雄安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J].山西农经,2021(12):50-51.
[3] 陶雪.雄安新区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河北大学,2021.
[4] 宋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雄安新区农民就业培训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21.
[5] 闫震.雄安新区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20.
[6] 刘洁,路倩,锁罗曼.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智库时代,2020(2):141-142.
[7] 罗梓浩.雄安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乡村科技,2019(30):43-45.
[8] 刘玉娟,孙睿,王刊.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以雄安新区为例[J].中国商论,2019(13):200-201.
[9] 梁艳.城镇化背景下雄安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破解机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