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梦洁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对新时代教材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辑工作为例,提出新时代教材编辑需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丰厚的专业储备、突出的服务意识以及教材数字化出版等能力,如此才能做好教材出版与服务工作,推进教育教材体系高质量建设。
[关键词]教材编辑;素养;能力
2019年,普通高中阶段各学科教材通过了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审查,并于本年秋季起在全国开始陆续使用。作为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责任编辑,笔者经历了新一轮教材编写出版、宣传等工作的全过程,尤其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要求后,对教材编辑工作的核心素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基于此,文章以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辑工作为例,提出新时代教材编辑需要具备的素养,以期推进教育教材体系高质量建设。
一、过硬的政治素养
教材是国家主权的无形边界,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和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育人育才的关键依托。作为教材出版的第一责任人,教材编辑应该严把教材内容与形式的政治关、思想关,确保教材的政治正确。
(一)站稳政治立场
教材建设实质是国家事权,集中反映国家发展需求、安全需求、利益需求,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教材编辑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决有力地把好政治方向盘,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避免教材中出现任何政治问题。以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以下简称高中《生物学》教材)为例,在提及中国人口时,作者采用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9》,考虑到这些数据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口数据,编辑在处理时就要严格按照《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中的要求,不能简单地将这些数据称为“中国大陆人口数据”,而要做好备注或说明,以确保涉台用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严把价值导向
教材担负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责任与伟大使命,其内容的思想意图与价值导向关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教材编辑应始终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例如,笔者在审读高中《生物学》教材的原始稿件时发现,教材中个别图片是外国人形象,有的案例是宣传国外文化的。鉴于这些图片、案例不涉及实质性知识体系,仅作为装饰性配图或是某一知识点的举例说明,若选用则可能不利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于是笔者建议作者更换图片与案例。
(三)熟知教育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心教材建设,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要求,如《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進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的印发。教材编辑应时刻关注这些管理办法和制度要求,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根据政策或有关要求及时修订教材。例如,在党的二十大顺利闭幕后,笔者按照有关要求第一时间联系教材编写作者,通过有机融入重大主题教育、合理编排社会发展新变化等方式,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生物安全等内容进《生物学》教材,着力体现教材的思想性、政治性与时代性,让教材更好地发挥铸魂育人功能。
二、丰厚的专业储备
教材的功能之一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教材的权威性使得其内容要具备科学性与严谨性、文字表述要具备可读性与连贯性、编校与设计要具备规范性与美观性等。这就要求教材编辑应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熟练的编辑基本功以及超强的审美感知力,从而把好教材的科学关、质量关和审美关。
(一)学科专业知识扎实
教材编辑首先要具备某一学科的专业能力,拥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了解掌握该学科的课程体系与框架结构以及有关概念、原理、论证等内容,能了解学科的研究前沿与热点议题,积极参与教学课程研究,并指导教材使用者开展教学。以高中《生物学》教材为例,其涉及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专业性较强。笔者在高校学业习得的基础上,通过自学其他大学课程教材、聆听专家报告、关注高水平期刊等方式,了解生物学分支领域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以及研究的前沿热点,通过单位合作共建,积极参与教研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有效运用于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
此外,教材编辑要适当了解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明白最新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在教材中的渗透方式,以掌握教材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取向。高中《生物学》教材编写团队在明确以学习科学理论为教材设计依据后[2],笔者查找了大量与学习科学理论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该理论的实质内容及其对教学实践产生的影响,并根据这些理论依据来检验教材的课程内容体系。
(二)编辑基本功熟练
高水平的编校能力是打造精品教材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责任编辑的初审工作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责任编辑在审稿、编辑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教科书出版的基本规范,对书稿的政治性、科学性、可读性等进行把关。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涉及诸多学术名称、数据、法律条文等,笔者都逐一核查并修改。例如,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的专业学术名称为“克兰费尔特综合征”,而不是“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条文“《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不是全称,教材中首次出现时应改为“《禁止发展、生产、储存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公约》”;单位“ppm”已不再使用,可以换算成“mg/L”;等等。教材中类似的问题均需要教材编辑仔细查阅有关资料,认真识记相关标准,以不断夯实自己的编校基本功。
(三)审美感知力强
教材的版面与插图设计不仅要严谨科学,还要符合大众的主流审美取向。教材编辑应立足于教材的学科特点和功能定位,精心设计版式,严选插图作品,避免教材中出现画风丑陋模糊、配色混乱突兀、技法粗糙浅薄的插图作品。高中《生物学》教材在刚交稿时,书稿中有一些图片模糊不清,部分内容缺少配图。一方面,笔者从多家专业网站中精选具备学科性、知识性、专业性的高清图片,并从审美和艺术的角度做进一步筛选与把关;另一方面,笔者联系多位既了解生物学知识,又有一定美术绘画功底的插画师,并从配色、色调、版面等角度给出建议,辅助插画师完成那些不易购买、复杂度高、难度大的插图,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插图风格。
三、突出的服务意识
教材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教材编辑不仅要保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还要帮助广大师生用好教材,特别是新教材刚投入使用,对一线教师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带来了巨大挑战。教材编辑要以教材为原点,积极开发配套教学资源,用心做好教材培训、回访服务工作,保障教材的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配套教学资源开发
配套教学资源在教材使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教材的补充与延展。教材编辑要积极开发配套教学资源,丰富配套教学资源种类与形式,想方设法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高中《生物学》教材通过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后,笔者立即联系教材作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和优秀教研员编写配套教学资源,先后开发了教师教学用书、生物学实验手册、生物学活动培优教程、学生同步练习册、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等系列图书;拍摄录制了教材配套课例、考试复习课例、专家解读教材等系列视频;策划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图说、湿地鸟类的观察、野外植物图鉴等实践性较强的生物学拓展读物。
(二)做优培训与回访服务
教材的培训与回访调研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教材的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教材编辑应勇于探索,扎实开展各级培训与回访工作,不断细化培训与回访举措,有效推进教材服务体系建设。
高中《生物学》教材自2020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一方面,笔者邀请课标研制组组长、教育部专家、教材主编、学科教研员等组织关于课程标准解读、新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课堂改革等主题的大规模培训或小范围常规培训。另一方面,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与有关部门开展教研课题合作,通过成果推广与交流大会,将课题研究成果有效运用在生物学教材的培训中,为一线教师指明应用新教材的路径与方向。
回访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关心教师的使用感受,解决教师的问题疑惑,回应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笔者采取的回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立体网络”回访,借助省、地市、县区教研员和名师工作室的力量,定期向各地学校收集使用建议;二是不定期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教材使用学校名单,名单尽可能覆盖城市和农村学校,兼顾重点高中和一般高中,然后深入这些基层学校开展实地调研,以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形式认真听取并如实记录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
四、具备教材数字化出版的素养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必然。教材编辑不仅要清楚数字出版的相关政策标准以及发展趋势、技术特征,承担起数字化课程出版过程中的多媒体教材建设任务[3],还要掌握一定的融媒体传播技术,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理念,对教材的策划、编辑进行创新[4],从而打造符合新时代教育出版需求的数字化教材精品。
(一)熟悉数字教材出版的政策
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在持续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数字教材作为我国教材建设工作中的一部分,也被纳入了教材创新工作中,有关数字教材建设、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新政策频出。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附则中明确数字教材可参照纸质教材的方式进行管理;2022年,《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三项数字教材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教材编辑应熟悉这些与数字教材出版有关的政策文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明确数字教材出版的方向、目标以及行动对策。
(二)做好数字教材出版的策划者
数字教材的交互式、立体化、跨媒介等呈现特征决定了教材编辑在设计制作数字教材之初就需要做好整体内容与框架结构策划,综合考虑数字教材的形象定位与风格样式,包括内容选取、版面布局、交互功能、图文音视频比例等。例如,高中《生物学》数字教材拟采取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多维度动态呈现教材内容,策划开发具有书签、标注、涂鸦、笔记、划线等功能,集在线学习、课堂互动、测试评估于一体的智慧教学系统,并从生物学竞赛、生物学选考、生物学学考等多层次的课程资源着手,全方位为师生提供教学支撑。
(三)具备常用的技术处理能力
在数字教材出版过程中,教材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的页面处理能力、视听处理能力等[5]。页面处理包括图文编排、色彩搭配和多媒体互动等,教材编辑应在考虑学习对象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配置页面元素。视听处理能力包括对视频动画、音效等的处理,教材编辑应使教材内容表现更加生动、有趣和逼真。
五、结语
教材编辑是教材出版事业的核心成员与关键责任人,其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不言而喻。教材编辑应具备的素养与能力也远远不止上述提到的几项。新时代教材编辑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各项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在生产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成为一位既精通出版与管理,又深耕学科学术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为推进建设高质量教育教材体系贡献力量和智慧。
[参考文献]
[1]黄强.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N].人民日报,2021-02-19.
[2]刘恩山,朱立祥,李晓辉.基于学习科学理论 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取向[J].生物學通报,2020(08):13-18.
[3]武君丽.编辑在数字教材出版中的角色探索[J].采写编,2021(10):127-128.
[4]石伟丽.融媒体时代教材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编辑学刊,2021(06):85-89.
[5]蔡国宏,赵谦.浅析数字化教材编辑工作[J].时代教育,201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