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亮,侯湘德,黄邵斌
炎症性肠梗阻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是典型的腹部手术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炎症性肠梗阻以腹胀、腹痛、排气及排便停止等为主要症状,是影响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主要原因之一[1]。有研究指出,炎症性肠梗阻的发生由于腹腔严重感染引起,肠管壁在炎性因子侵犯下出现明显水肿、肠道蠕动减弱[2]。目前,对于炎症性肠梗阻的治疗主要采取保守治疗方案,多数患者可治愈。一般情况下,炎症性肠梗阻患者需要严格禁食,同时可根据肠梗阻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给予必要的胃肠减压,例如予以鼻胃减压管,另外,需要加强对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3]。奥曲肽为一种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与生长抑素药理作用相似,且可以延长药效持续时间,抑制炎症性肠梗阻患者肠液分泌,减少胃的运动,排空胆囊[4]。有研究表明,在对炎症性肠梗阻患者进行鼻胃减压管治疗的同时,给予奥曲肽联合治疗,可较快缓解患者症状,缩短康复时间[5-6]。现观察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炎症性肠梗阻患者74例,均为早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37例。A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8~66(48.64±2.18)岁;手术类型:胆囊切除手术14例,阑尾切除术10例,其他13例。B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28~67(48.70±2.21)岁;手术类型:胆囊切除手术15例,阑尾切除术10例,其他12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腹部手术后出现轻微腹痛、腹胀等症状,综合检查后确诊为炎症性肠梗阻;(2)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开展时间、开展方式等知情,并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精神状况良好;(4)手术成功,患者无其他术后并发症,例如术后感染、尿潴留等。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患者;(2)患者年龄<18岁,或>70岁;(3)恶性肿瘤患者;(4)依从性差,不配合研究,或者拒绝参加本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1.3.1 A组:患者予以鼻胃减压管治疗,首先进行常规治疗与干预,嘱咐其严格禁食,加强抗感染治疗,并进行有效补液,营养供给,维持电解质平衡;然后行X线动态监测,将鼻胃管从鼻腔缓慢置入,到达胃底,将胃肠减压器与鼻胃管末端连接好,对鼻胃管深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行持续的胃肠加压,治疗时间遵医嘱。
1.3.2 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注射液(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生产,国药准字H20090948)0.5 ml/次,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5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气液消失时间、恢复自主排气时间、腹围减小时间。(2)炎性因子水平: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5 ml检测炎性因子水平,其中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应用免疫荧光层析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3)腹围、日均胃肠减压量。(4)不良反应。
1.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腹痛、腹胀等)消失且X线检查无肠梗阻征象视为显效;症状缓解、X线检查可见肠梗阻征象部分消失视为有效;症状及X线检查显示肠梗阻征象未发生变化视为无效[7]。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比较 A组显效24例(64.86%),有效5例(13.51%),无效8例(21.62%),总有效率为78.38%。B组显效30例(81.08%),有效5例(13.51%),无效2例(5.41%),总有效率为94.59%。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χ2=4.162,P=0.041)。
2.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B组腹痛、腹胀、气液消失时间及恢复自主排气时间、腹围减小时间短于A组(P<0.01),见表1。
表1 A组与B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IL-6、CRP、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IL-6、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1),见表2。
表2 A组与B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腹围及日均胃肠减压量比较 治疗5 d后,B组腹围小于A组,日均胃肠减压量多于A组(P<0.01),见表3。
表3 A组与B组腹围及日均胃肠减压量比较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恶心呕吐1例(2.70%),腹泻1例(2.7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41%。B组注射部位疼痛1例(2.70%),恶心呕吐1例(2.70%),腹泻1例(2.7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炎症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类型之一,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痛等症状,且无法正常排气、排便,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需要及时治疗。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炎症性肠梗阻的发生主要是受到毒素、神经抑制的刺激,加上手术操作引起的创伤,对患者肠道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出现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形成炎症而发病。炎症性肠梗阻在临床鉴别诊断时容易与粘连性肠梗阻混淆,从而采取不适当的治疗方案,后果严重[8]。另外,发生炎症性肠梗阻后,如果通过手术方式将肠管粘连部分分开,会损伤肠管,增加腹腔感染概率。因此,临床在治疗炎症性肠梗阻时,常采取保守治疗方案,即通过胃肠减压方式治疗,对患者采取禁食、补液、维持电解质等非手术手段,使得肠道可以获得良好休息,对梗阻症状进行缓解,逐渐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陈声飞等[9]研究指出,阑尾炎术后炎症性肠梗阻患者采取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有助于患者肠梗阻症状快速改善,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中,对发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采取了单纯鼻胃减压管治疗方式(A组),以及鼻胃减压管联合奥曲肽综合治疗方式(B组),结果显示,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气液消失时间、恢复自主排气时间短于A组,IL-6、CRP、TNF-α水平低于A组,且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鼻胃减压管联合奥曲肽治疗相比于单纯鼻胃减压管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炎症性肠梗阻症状缓解时间,减轻炎性反应,从而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为:在对炎症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治疗的过程中,首选保守治疗,主要采用鼻胃减压管进行胃肠减压,帮助患者胃肠道尽早获得充足休息,对肠壁渗出进行防治。鼻胃减压管的使用可以对患者胃部、肠管进行有效减压,减少患者胃肠液分泌,并减少肠道内的气体蓄积以及液体蓄积[10]。但是,由于鼻胃减压管是一种被动的胃肠减压方式,整体的治疗效果有限,持续减压作用不明显,无法对患者炎症进行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存在会使得胃肠功能持续紊乱,导致炎症性肠梗阻病情进展[11]。奥曲肽注射液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可以对人体生长激素、胃肠胰内分泌系统肽的病理性分泌进行有效抑制,并且药效持续时间比生长抑素更长,且对生长激素、胰岛素释放的抑制效果优于生长抑素。奥曲肽注射液的药效作用与生长抑素相似,均可以通过结合内源性生长抑素对胰腺发挥作用,抑制胰腺液分泌,减少生长激素分泌,进而使得患者炎性因子IL-6、CRP、TNF-α水平下降,起到较理想的抗炎作用,减轻炎性反应,阻止病情进展[12]。同时,使用奥曲肽还可以对胃黏膜进行有效的保护,对胃肠道血流状况进行持续、有效改善,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患者排气、排便,实现胃肠减压效果[13-14]。
综上所述,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可对胃部、肠管进行有效减压,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加速症状缓解,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