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荣 李紫嫣
【摘 要】 政府审计结果解读是中国特色审计结果信息传播体系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审计结果解读的内涵、要求和内容进行分析,指出不同类型的审计结果公报解读形式不同,内容各有侧重,但其目标都是帮助公众理解审计结果,进行舆论引导和绩效宣传。审计结果解读的目标决定了审计结果解读必须对问题进行解释,相对于被解释的公报具有信息增量。内容分析表明,我国的审计公报解读以重述为主,信息增量低、针对性不强,且缺乏对移送办结结果公告的解读。建议增加移送办结结果公告解读和审计结果解读的信息增量,提高解读针对性。研究首次将审计结果解读纳入审计结果公开传播范畴进行研究,填补了审计结果解读理论研究的空白,拓展了审计结果传播理论,对优化审计结果解读和传播模式、提升审计结果解读和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审计结果公报; 审计结果解读; 内容特征; 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10-0022-11
一、研究背景
审计结果公报①解读是中国特色审计结果信息传播体系的组成部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行政机关主动公开需要公众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对政府部门开展政策解读工作提出了要求。审计署2016—2018年的《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均表明,审计署正在健全完善以审计结果公告为核心的信息公开和政策解读回应机制②。根据审计署公开的《审计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审计署要求针对审计结果公告及时就焦点、敏感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解读[ 1 ]。1996年,审计长第一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2001年,审计署第一次向社会公众公布审计工作报告。2002年,即第二次公布审计工作报告时,审计署就为报告附上了配套解读稿,对报告进行权威解读。随着审计结果公开实践的开展,审计署在2011年2月16日公布单项审计结果公告时,也开始附上答记者问形式的公告解读。截至2022年,审计署共公布审计结果公报404份,审计结果解读123份。其中:审计工作报告22份,解读23份;审计整改公报22份,解读8份;审计结果公告338份,解读92份;移送办结结果公告22份。除了移送办结结果公告之外,其余审计结果公报类型均得到解读。2002—2022年,有13年解读比例达到或者超过50%。审计结果解读已经形成了由审计机关相关业务部门、综合部门或者新闻发言人代表审计机关作为解读主体,以配套解读稿和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为解读方式,以总述、问答和图表等多种文本形式与审计结果公报同步同渠道发布的相对稳定、完整的传播体系③。
黨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审计也应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各项业务水平,这其中包括提升审计结果解读水平。目前关于审计结果解读的内涵、类型、现状等问题少有研究,而对审计结果解读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将在这些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审计结果解读效果的提升。
二、文献综述
目前大部分关于审计结果公开的研究只关注审计结果公告,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一是运用审计结果公告对具体审计类型进行分析研究。例如运用国有企业审计结果公告研究政府审计对企业行为和发展的影响,包括对企业行为规范[ 2 ]、企业业绩承诺可靠性[ 3 ]、企业金融化[ 4 ]、企业高质量发展[ 5 ]等方面的影响;运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研究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面临的实践困境,提出优化建议[ 6-7 ];运用财政审计结果公告分析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8 ];运用金融审计结果公告分析金融审计现状、效果、缺陷[ 9 ]。二是对审计结果公告自身进行研究,包括对公告信息含量与信息披露质量[ 10-11 ]、审计结果公告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 12 ]、公告治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虽然有学者在研究中对审计结果公告解读有所涉及,但这些研究大多通过媒体解读进行分析,认为媒体解读可以引起社会关注,促进审计机关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13 ],有助于增进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效率、政府单位情况的了解[ 14 ],仅有少数研究涉及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公告做的解读,认为可以通过审计结果解读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可理解性[ 15 ],帮助审计机关在公开审计结果后进行舆论应对[ 16 ]。
因此,尽管审计结果解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但在审计结果公告领域的研究中还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三、理论分析
(一)内涵探析
在《现代汉语字典》《实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白、分析说明的意思,二是懂、明白的意思;“读”有念文字、阅览的意思。“解读”的意思是阅读理解、分析研究、理解体会。解读的英文为interpretation,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与《柯林斯英语词典》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某人解释或理解事件、信息、他人行为等的方式,对某事物含义的看法;二是某人表演戏剧、音乐等方式并表现出对这些戏剧、音乐等的想法和感受。概括来讲,解读是个人、单位或者组织对各种事物、信息、行为的分析、理解与解释。解读的一般对象是文本,解读的内容是文本内容及其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事物。
依据解读的词源学含义、审计署历年《审计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及审计结果解读文本,笔者认为审计结果解读是审计机关为了深化理解、实现舆论引导与绩效宣传,而对审计结果公报内容进行的分析、说明、解释,以及对审计结果其他相关内容的解释性说明。解读的内容是审计结果公报本身的内容,并延伸到与审计结果相关的其他内容。解读的重点是对审计项目本身的解读,对审计发现问题的解读及对审计整改情况的解读。解读形式有配套解读稿和答记者问,解读方法主要是说明与论证。具体要素分析如下。
1.解读主体
审计结果公报公开以后,引起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专家学者以及各种自媒体人员或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广泛解读。概括来讲,审计结果解读的主体包括个人、单位或组织。例如:欧阳华生[ 17 ]通过解读审计结果公告的信息来分析财政违规资金特征,这是专家学者对公告的解读;人民网发布新闻《审计署公布二季度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 重点关注五大方面》,这是新闻媒体对公告的解读[ 18 ];审计机关相关业务部门、综合部门或者新闻发言人代表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开展解读工作,这是各主体解读中的主流解读,对其他各类主体的解读具有影响和引导作用,本文研究的正是此类解读。因此,本研究的审计结果解读主体是审计机关相关业务部门、综合部门,或者代表审计机关的新闻发言人,概括为审计机关。
2.解读对象
审计结果解读的对象是审计结果公报,包括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整改公报、审计结果公告和移送办结结果公告。
3.解读内容
审计结果解读内容是审计结果公报文本的内容,还延伸到审计结果公报相关内容,重点是以下三个方面。
(1)对审计项目本身的解读
对审计项目本身的解读包括审计开展的背景、审计的依据、审计指导思想、审计目的、审计实施的基本情况等方面。审计开展的背景包括审计调查的原因与考虑、同类型审计的开展历史、有关政策背景、国家发展情况等,主要回答公众为什么要开展某项审计;审计指导思想是审计开展遵循的理论方针,以科学的思想指导审计工作正确开展;审计目的是阐明审计调查希望达到的效果或发挥的作用;审计实施的基本情况包括审计开展的时间、内容与范围,人员安排,工作实施等。
(2)对审计发现问题的解读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解读是说明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说明可能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对问题产生的过程进行介绍、对问题导致的后果进行分析(包括问题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对产生问题行为违反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既定标准进行说明,解释问题性质界定的依据,对审计处理进行说明,并对审计建议的有关情况进行解释。
(3)对审计整改情况的解读
对审计整改情况的解读一方面是介绍有关地区或部门的积极措施与整改措施,肯定有效的整改工作,宣传优秀的典型案例,并对整改尚未完成的情况做出说明与解释;另一方面说明审计机关在促进整改方面做的工作、发挥的作用,对审计下一步促进整改工作的规划进行介绍等。
4.解读目标
(1)深化理解
在多份《审计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中都提及解读是“为公众答疑释惑,帮助公众深入理解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過对涉及公众利益、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的审计情况进行解读,在审计结果公报内容基础上深入解读审计背景、审计依据、问题及整改等情况,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解释,详尽、全面地反映真实情况,降低审计结果公报中专业用语、政策用语带来的阅读门槛,回应社会大众对审计结果公报存在的疑惑,帮助大众准确理解审计情况,避免信息传递偏差和受众的误读、误解,引导公众、媒体、有关专家学者及其他审计结果公报信息接受者、使用者正确认识审计情况,正确解读审计结果。
(2)舆论引导
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审计结果公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占有较大篇幅,这些问题往往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受到大众与媒体的重点关注。而且,在有限注意视角下,社会公众更关注负面情况,在传播效应下,媒体也更倾向于传播负面新闻。审计结果公报经过传播,社会公众容易受被审计对象中部分地区或部门问题行为的影响,从而对政府机关产生负面印象,客观上降低了政府对民众的公信力,这是审计结果公开可能产生的舆论风险与负面效应。审计机关公布对审计结果公报的解读,消除了社会公众对公共事项的疑惑,帮助公众客观全面地认识审计情况,充分展示党中央、国务院实事求是和勇于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魄力及勇气,树立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确保舆论平稳,这一目的在2014—2018年的《审计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中均有所体现。
(3)绩效宣传
审计结果解读起到了绩效宣传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计绩效宣传。审计机关通过对审计的指导思想、理念方法、工作措施进行介绍,对审计在国家治理、政策落实监督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宣传,增进了社会大众对审计工作的了解和理解,树立了审计机关高效监督、切实有为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是被审计单位绩效宣传。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和采取的积极措施进行介绍,对被审计单位的良好做法及合规情况进行肯定性宣传,树立被审计单位中积极、认真、创新开展工作的优秀典型,对高效完成整改工作的被审计单位进行介绍,能让公众客观地认识到被审计单位的高效工作与积极作为。
5.解读形式与方法
(1)解读形式
审计结果公报解读形式有两种,分别是配套解读稿和答记者问,前者通过总述与分述来提供解读内容,后者通过回答记者的问题,以问答的方式提供解读内容。在123份解读中,有21份解读为配套解读稿形式,均为对审计工作报告的解读,其余102份解读均为答记者问形式。
(2)解读方法
文本解读方法与文本类型、解读目的密切相关,审计结果公报客观、真实、严谨的特点与文体中的说明文、论述文特征比较相似。审计结果解读目标包括深化理解,再结合审计署现有审计结果解读文本语言组织方式,审计结果解读方法主要为说明与论证。
说明包括直接阐明、补充信息、举例说明、解释说明和数据说明。直接阐明是指以主张、看法、观点、评价、意见直接指导公众解读、思想和行动;补充信息是指补充审计有关的信息,增加解读视角,对原因、现状、影响做出全面客观的描述;举例说明是指通过列举地区或者部门的具体行为、实际情况来说明、解释、支持有关情况、结论、观点等;解释说明是指对关键语句、公众陌生语句、公报首次提出概念的含义、内容、影响进行诠释,用通俗、具体的语句解释有关概念;数据说明是指运用数据,通过具体的金额、数量、占比等客观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
论证包括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和因果论证。归纳论证是指通过归纳总结部门或地区微观个体情况,形成审计调查的总体情况;演绎论证是指通过讲解国家规划、具体政策、审计工作等,深入解释具体审计调查情况;因果论证是指通过评述说理,以条理清楚的原因得出结论,对审计工作、有关情况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解释。
(二)解读要求
1.提供解释与观点
审计结果公报与解读分别从事实和观点两个方面回应公众关切。公报向受众传播信息,客观公正地反映被审计对象有关情况,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履行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义务,为受众留有思考空间。审计结果公报解读补充公报的事实信息,侧重于为审计结果公报的受众提供观点、评价、看法、意见和解释,分析事实表象背后的原因、意义,帮助公众正确理解审计结果,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审计情况,并非仅仅传递审计信息。
2.有针对性、提供增量信息
审计结果公报是真实可靠、全面系统、客观中立地披露,审计结果解读主要针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容易误解的问题以及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问题进行解读。公众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审计情况,并且公众在阅读审计结果公报文本时,由于阅历不同,对审计专业知识、相关政策了解程度不同,存在对审计结果公报内容误解的可能。审计机关应针对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言有的放矢进行解读,在解读中提供受众感兴趣而公报没有提及的内容,解释社会争议比较大、公众困惑的内容。审计机关还应对审计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问题进行解读,主要是对在多个地区、单位、部门或连续多次发现的普遍的、典型的问题进行解读。
审计结果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所对应的审计结果公报内容进行简单重述。审计结果解读应当盡可能地提供新的增量信息,运用与被审计对象审计情况紧密相关的增量信息来满足公众的审计信息需求,达到审计结果解读目标。
四、审计结果解读类型
依据《“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与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开实务,我国审计结果公报体系包括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整改公报、审计结果公告与移送办结结果公告。其中:审计整改公报分为审计整改公告,审计整改报告;审计结果公告分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财政审计结果公告,国有企业审计结果公告,金融审计结果公告,农业农村审计结果公告,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民生审计结果公告④。
除移送办结结果公告未得到解读外,其余类型审计结果公报均得到解读。在不同类型审计结果公报的解读中,审计结果公告解读数量最多,达92份;审计工作报告解读比例最高,达0.95。在审计结果公告中,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解读最多,有28份,解读比例也最高,达到0.96。审计结果解读比例情况(按类型)如表1所示。
五、审计结果解读内容分析
(一)审计工作报告解读内容分析
在两种审计工作报告解读稿中,配套解读稿是审计工作报告解读的主要形式,也是审计署最早的解读形式,审计署从2002年起连续21年对上年度审计工作报告进行权威解读。审计工作报告答记者问只有两份,是对2014年度和2015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接受媒体采访进行的解读。
1.审计工作报告配套解读稿
2002—2022年,审计署共为审计工作报告同步配发了21份解读稿,解读稿来源为审计署、审计署办公厅与审计署政策研究室。字数最多的一份解读是2006年对2005年审计工作报告的解读,有6 017字;字数最少的一份是2003年对2002年审计工作报告的解读,有2 017字;解读平均字数为3 543.10字。解读篇幅往往不足公报篇幅一半,在所有配套解读稿中,2010年对2009年审计工作报告的解读篇幅是公报篇幅的43.39%,占比最高;2005年对2004年审计工作报告解读篇幅是公报篇幅的21.24%,占比最低。平均解读篇幅达到公报篇幅的29.02%。
解读文本结构主要为“总—分—总”结构,先总体描述,再分段或分点说明,最后进行总结或未来规划,少量年份解读为“总—分”结构,不包含最后总结或规划部分。解读稿内容立足宏观,概括性强。除2005年度审计工作报告解读外,其余年份审计工作报告解读均以主副标题命名。结合解读稿名称与解读文本内容发现,解读稿反映的主要内容从报告文本本身在写法、结构、角度等方面的变化逐步转变为总结上年度审计工作开展的特点,包括审计工作理念、重要的审计工作、审计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内容。
2.审计工作报告答记者问
审计署对2014年、2015年度审计工作报告的解读除了配套解读稿之外,还由政策研究室负责同志接受媒体采访,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公布解读。解读问题皆在10个以上,201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答记者问较2015年度审计工作报告答记者问篇幅长,问题数量多,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也较高,两份新闻采访稿平均为7 261.00字。解读主要关注了报告特点、总体评价,或总体情况及报告各部分审计情况。
对比审计工作报告配套解读稿要点与答记者问中记者提出的问题(见表2),可以看出:配套解读稿内容更具有概括性,从宏观角度对审计工作进行提炼;答记者问更关注微观个体,关注某项审计情况、审计工作或者报告的某项变化,更详细具体。
(二)审计整改公报解读内容分析
审计署在2015年12月第一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整改报告,在2017年12月第一次就审计整改报告答记者问,并连续6年开展审计整改报告解读。在此之前,审计署分别在2015年、2016年公布了对2013年度和2015年度的审计整改公告解读。综合来看,审计整改公告解读是审计整改报告解读的过渡形式。
1.审计整改公告解读
审计署共公布审计整改公告解读两份,由新闻发言人和政策研究室负责同志接受媒体采访,以答记者问形式公布。2015年对2013年度、2016年对2015年度审计整改公告解读字数分别为4 960字、3 998字,解读问题数量分别为5个和7个,解读篇幅分别占公报篇幅的6.42%、41.00%。
解读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各相关部门促进整改的主要措施;(2)审计机关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与促进整改的工作;(3)对整改工作的评价;(4)问题未得到全面整改的原因以及审计如何督促未整改问题整改到位;(5)推进完善体制机制的具体情况以及审计在推动整改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2.审计整改报告解读
审计署从2017年开始连续6年对上年度审计整改报告进行解读,6份解读皆由审计署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同志接受媒体采访进行解读,解读形式为答记者问。问题数量4~6个,平均为5个;解读字数3 000~5 000字,平均字数为4 018.83字;解读篇幅占报告篇幅比例均不超过40.00%,稳定在22.77%~31.79%,平均为28.73%。
解读主要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1)审计整改工作的特点;(2)报告列示变化的考虑;(3)总体或部分审计整改工作的情况;(4)尚未完成整改的主要原因、情况与后续计划;(5)审计机关进一步推动整改工作的规划;(6)对总体或部分整改工作的评价;(7)审计机关为促进整改所做的工作。
(三)审计结果公告解读内容分析
1.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解读
审计署共公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解读28份,解读形式均为答记者问,由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相关负责人进行解读。解读问题数量3~10个,平均4.96个;解读字数1 000~5 500字,平均为3 182.96字;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的34.84%~500.92%。除了对2015年5月、6月审计结果的解读(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为34.84%)和2019年第二季度公告解读(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为93.49%)这两份解读之外,其他解读篇幅均大于公报篇幅,其中对201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部分的解读篇幅占公報篇幅比例最大,达到500.92%,这是因为报告中该部分字数较少⑤。
解读主要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范围、关注重点;(2)审计总体或部分情况;(3)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特点、原因、处理,问题的审计关注点,持续关注问题的原因;(4)相关部门或地区积极作为的情况与经验做法;(5)审计建议;(6)整改效果及整改较好的案例;(7)审计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未来关注的重点内容、将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2.财政审计结果公告解读
审计署自2011年起对财政审计结果公告进行解读。审计署对财政收支、政府债务、重大公共工程投资等审计结果公告进行解读,共有20份,解读形式是答记者问,解读人主要是财政审计司负责人、外资运用审计司负责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相关负责人与新闻发言人。解读问题3~11个,平均4.90个;解读字数900~8 000字,平均为1 960.75字;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的3.29%~331.98%,波动较大。2014年第3号公告对审计的36个县的情况分开列示,公告字数较多,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最小,为3.29%;2015年公布的两份解读均是对201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对应内容的解读,由于报告中对应部分篇幅较短,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较高,达到296.44%与331.98%。
解读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1)开展审计的原因;(2)审计的范围与重点;(3)被审计对象情况;(4)审计情况;(5)审计发现的问题;(6)审计评价;(7)审计建议;(8)整改情况;(9)部门和地区的管理措施;(10)审计未来的方向、重点。
3.国有企业审计公告解读
审计署共公布了8份国有企业审计结果公告解读,每年由审计署企业审计司负责人以答记者问形式对多家企业审计结果进行统一解读。解读问题数量5~7个,平均为6个;解读字数1 000~5 000字,平均为2 465.00字。2015年公布的解读是对201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企业审计部分进行的解读,报告中该部分篇幅较短,该份解读篇幅大于公报篇幅,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为436.48%;其余解读由于是多份公告共同解读,解读篇幅远小于公报篇幅,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均小于20%,有6份解读篇幅不到公报篇幅的10%。
解读主要回答7个方面的问题:(1)审计基本情况;(2)审计目标;(3)审计重点内容;(4)对企业改革成效、经营管理情况等方面的评价;(5)中央企业采取整改的情况;(6)下一步审计打算、未来工作方向和重点;(7)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和移送纪检司法机关等情况。
4.金融审计结果公告解读
金融审计结果公告解读共6份,由审计署金融审计司主要负责人对多家金融机构的审计情况进行统一解读,解读形式为答记者问。解读字数1 000~4 000字,平均为2 165.33字;每份解读问题数量为5个或6个,平均为5.17个。2015年对3家金融机构审计结果答记者问是对2014年审计工作报告中金融审计内容的解读,该部分报告字数较少,因此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较高,达到366.01%,其余解读篇幅均小于公报篇幅,占公报篇幅的23.59%~66.38%。
大部分金融审计结果解读结构与内容一致,主要包含以下6个方面:(1)审计的基本情况;(2)审计中重点关注和把握的内容;(3)审计结果;(4)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5)金融企业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6)审计部门在加强有关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建议。除此之外,还有少数解读关注了当年审计的金融企业跟以往比户数多、涉及面宽、范围广的变化,以及金融审计未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简要评价金融机构改革成效和经营发展情况3个方面。
5.农业农村审计结果公告解读
审计署从2012年开始公布农村农业审计结果公告解读,截至2022年共公布8份解读,由行政事业司、农业审计司负责人接受采访答记者问,解读问题数量4~10个,平均6.50个;解读字数1 000~5 000字,平均为2 766.38字,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的7.72%~244.66%。2012—2013年度由行政事业司负责的3份解读篇幅均小于公报篇幅,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在60.00%以下;2016—2018年度由农业审计司负责的5份解读篇幅均大于公报篇幅,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均超过150.00%。在8份解读中,1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结果公告将19个县审计结果分开列示,公报字数远大于同类其他公告,使得解读占公报篇幅比例较低,只有7.72%。
解读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1)审计背景;(2)审计的主要内容、重点、范围、对象;(3)审计如何组织、实施;(4)被审计工程、工作成效;(5)存在需要改善和完善的问题;(6)整改情况。
6.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解读
审计署共公布了9份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解读,由于不同时间审计署有关具体业务部门名称发生变化,该类解读先后由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资源环境审计司、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审计司有关负责人进行解读,解读形式为答记者问。解读问题数量4~11个,平均为6.89个;解读字数1 000~7 000字,平均为2 722.44字,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的82.72%~857.97%。除2013年审计署就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审计情况答记者问(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为82.72%)与2016年审计署就1 724宗矿业权审计结果答记者问(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比例为96.10%)两份解读外,其余解读篇幅均大于公报篇幅。其中,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结果解读是对201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对应部分进行解读,该部分报告内容字数较少,解读字数较多,因此该份解读占公报篇幅的比例远高于其他解读,为857.97%。
解读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1)开展审计的原因与考虑;(2)审计范围与重点关注的内容;(3)审计发现的问题;(4)资源管理、项目建设实施、资金管理等情况;(5)如何看待资源环境方面的情况、问题及相关影响;(6)工作改进、政策优化等方面审计建议;(7)整改情况;(8)资源环境审计未来工作设想以及如何加强审计。在9份解读中,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结果解读问题数量最多,除上述问题外,该份解读还回答了审计意义、审计总体思路、审计实施、加强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的措施与成效、土地审计发挥的作用等问题。
7.民生审计结果公告解读
审计署公布的第一份审计结果公告解读即为2011年2月16日的社会保障审计结果解读,截至2022年审计署共公布了13份民生审计结果解读,由社会保障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负责解读,解读形式为答记者问,均为文字表述,其中彩票资金审计结果解读在文字之外还以图表形式作为辅助说明。解读问题数量4~9个,平均为6.62个,解读篇幅1 000~5 000字,平均为2 547.15字;解读篇幅占公报篇幅的41.48%~173.20%。
解读主要包括8个方面:(1)开展审计或连续审计的原因;(2)审计总体思路、关注重点、主要内容、范围等;(3)被审计对象总体情况、被审计对象建设管理等工作成效;(4)审计的相关情况介绍;(5)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原因;(6)审计建议;(7)整改情况;(8)下一步审计规划或如何加强审计。
综上所述,审计结果公报解读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由审计主要负责人进行审计结果解读。在所有审计结果解读中,只有一份解读由新闻发言人代表审计机关进行解读,即对2013年第32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的解读,其余均由审计主要负责人进行解读。
二是不同类型审计结果公报解读主要内容有所不同。通过对各类型审计结果解读内容进行汇总,发现审计工作报告配套解读稿从报告文本写作特点、变化逐步转变为上年度审计工作要点,答记者问主要关注报告特点、审计总体评价或总体情况、报告各部分审计情况;审计整改公报解读问题集中在未完成整改情况、审计机关推进整改工作的措施、审计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对审计结果公告解读中各类型公告解读多次出现的问题进行概括汇总,如表3所示,发现审计结果公告解读集中关注了审计内容、审计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审计建议、整改情况与审计规划。
三是在审计结果公告解读中:从内容上看,财政审计、资源环境审计、民生审计结果公告解读内容充分性更强;从篇幅上看,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农业农村审计与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解读充分性更强。通过对各类审计结果公告解读在解读篇幅、解读公报篇幅比、问题数量三个方面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与中位数进行统计,形成表4,可以看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农业农村审计与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统计量数值较高,意味着这三类审计结果公告解读相较于其他审计结果公告解读的信息含量较大,充分性較强。
四是存在对被解读公报内容重述现象,解读的针对性不强。审计结果解读中,存在较多直接将被解读公报内容简单重述的现象,部分解读中存在以简单重述为主的现象,解读增量信息较少,缺少解读受众广泛关注问题的针对性解读。例如对2019年第二季度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进行解读时,在记者提出的4个问题中,有3个问题(2019年第二季度政策跟踪审计的总体情况如何?第二季度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主要发现了哪些问题?从跟踪审计情况看有关地区和部门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如何?)的回答与公告对应内容文字高度一致,是对审计结果公告内容的简单重述,信息增量较少。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审计结果公报内容进行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审计结果解读的内涵、类型、内容现状等问题,主要结论如下。
1.审计结果解读内涵
审计结果解读是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公报内容进行的分析、说明与解释,以及对审计结果其他相关内容的解释性说明。解读的内容是审计结果公报本身的内容,并延伸到与审计结果相关的其他内容,解读的重点是对审计项目本身的解读、对审计发现问题的解读与审计整改情况的解读。解读目标包括深化理解、舆论引导与绩效宣传。解读形式为配套解读稿或答记者问。解读方法包括说明与论证。解读应当侧重于提供解释与观点,提供增量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
2.审计结果解读类型与内容
现有审计结果解读实践包括审计工作报告解读、审计整改公报解读与审计结果公告解读。对于不同类型的审计结果公开文件,对应的解读内容不同。以配套解读稿形式的审计工作报告解读主要内容从对报告文本内容架构与写作逐渐转变到对审计工作的总结,以答记者问形式的审计工作报告解读主要关注报告特点、审计总体评价或总体情况、报告各部分审计情况,审计整改公报解读比较关注未完成整改情况、审计机关推进整改工作的措施、审计评价等方面,审计结果公告解读集中关注了审计内容、审计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审计建议、整改情况与审计规划。在审计结果公告解读中,从内容上看,财政审计、资源环境审计、民生审计结果公告解读内容充分性更强;从篇幅上看,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农业农村审计与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解读充分性更强。
(二)政策建议
1.增加对移送办结结果公告的解读
解读目标的实现是以充分的解读为前提的。审计署对除移送办结结果公告外的审计结果公报类型均得以解读,对移送办结结果公告一直未解读,需要增加对其的解读。
2.减少对审计公报的重述,增加解读信息增量
现有解读内容存在一定重述现象,部分解读以被解读公报内容的简单重述为主,解读信息增量较低,解读针对性不强。解读中重述的部分基本意味着该部分解读内容无效,因为对应的审计结果公报已经公布了相关信息,这种重述不仅浪费了审计人力、宣传等方面的资源,而且不利于审计解读预期效果的实现,因为解读受众对审计结果公报的疑问并未得到解答,也难以从重复的信息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因此需要避免解读内容高度一致的情况,通过提供较高的增量信息来增强解读的针对性,提升解读效果。
3.提高审计结果解读的针对性
提高解读的针对性就是根据受众的需要进行解读,补充审计结果公报中没有公开而公众需要的信息。对公众关注和感到困惑的进行解读,而不是仅仅为了解读而解读,根据接受者的理解进行解读。把审计结果公开解读作为满足公众知情权的一部分,要提前了解公众的信息需要和审计结果公报的信息差异,在保密的前提下加以补充、阐释,提高审计结果解读的受众导向。
【参考文献】
[1] 审计署.审计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EB/OL].2022.
[2] 韩梅芳,李德山,黄哲.国家审计功能、央企行为及其治理效果:基于审计结果公告的证据[J].财经科学,2022(7):31-46.
[3] 窦炜,张书敏.政府审计能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可靠性吗:基于审计署央企审计结果公告的经验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5):11-22.
[4] 梁思源,郑田丹.政府审计能抑制国有企业“脱实向虚”吗:基于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的实证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8):108-122.
[5] 董志愿,张曾莲.政府审计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审计署央企审计结果公告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1(1):1-10.
[6] 李晓冬,马元驹,南星恒,等.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理论基础、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J].理论月刊,2020(8):51-63.
[7] 剧杰,庄碧琛.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实践总结与思考:基于2016—2018年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9(24):119-123.
[8] 郑朝阳,朱飞.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审计结果公告分析[J].审计研究,2019(1):10-15.
[9] 张凤元,吕平章.金融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風险的路径探究:基于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J].会计之友,2020(8):49-54.
[10] 郑小荣,何瑞铧,曹源.基于熵权法的中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信息含量研究[J].当代财经,2018(12):123-132.
[11] 唐大鹏,王璐璐,常语萱.国家治理体系下审计结果公告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基于2012—2015年省级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17(6):48-57.
[12] 吴艳文.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统计分析与完善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5):52-61.
[13] 郭檬楠,吴秋生.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家审计与媒体关注协同机制[J].管理科学,2021(11):127-141.
[14] 王春飞,郭云南.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与媒体关注度:基于国家治理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6):3-158.
[15] 徐霞.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J].财经界,2021(25):189-190.
[16] 彭巨水.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舆情应对策略探析[J].审计研究,2013(6):27-32.
[17] 欧阳华生.我国国家审计公告信息分析(2003—2006):解读我国财政违规资金特征[J].审计研究,2007(3):8-15.
[18] 人民网.审计署公布二季度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
重点关注五大方面[EB/OL].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