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林西报》《申报》对《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传播

2023-05-06 08:59贺永泰张芳芳
文史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申报

贺永泰 张芳芳

摘 要:1941年5月1日,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新中华报》发表。7月11日,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撰文加以介绍,该文又在次日的《申报》《新闻报》加以转译。8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外报深赞施政纲领”的报道并全文转载了《申报》的译文。《字林西报》对《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关注最多的是团结抗战、“三三制”选举、人权财权保障、民族宗教和外国人等方面的政策,并盛赞中共矢忠“国家第一”观念,推行民治主義和议会民治制。《字林西报》《申报》对《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宣介,表明它们对中共政策的认可,客观上对该纲领在外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新中华报;字林西报;申报;解放日报

在百年中共党史上,《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以下简称施政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执政时期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献和宪法性文件,已被收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毛泽东文集》等党的文献中。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不仅被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解放日报》宣传报道,而且曾被翻译成英文、日文等文字,特别是被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撰文介绍,继而被上海《申报》《新闻报》转译传播,影响很大。学界对施政纲领已有关注和论述,但未涉及其传播问题。本文以《字林西报》《申报》的两则史料为文本,对施政纲领在外界的传播扼要加以述析。

一、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施政纲领的起草、发表和传播

1941年5月1日,《新中华报》头版头条发表了由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发布的施政纲领。此纲领内容极为重要,可概括为一个总方针和若干条政策。一个总方针即团结抗战之总方针;若干条政策包括军事政策,优抗政策,“三三制”政策,人权保障政策,司法政策,廉洁政策,农业政策,土地政策,工商政策,劳动政策,税收政策,文化政策,妇女政策,民族政策,华侨政策,游民政策,俘虏政策及外国人政策等。中共中央认为,施政纲领“不仅陕甘宁边区可以施行,而且在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均可以施行,即在全国范围内说来,亦必有甚大之影响云。”[1]

施政纲领初稿由专门成立的“起草委员会”[2]起草,后经任弼时等中央有关领导修改补充,最后由毛泽东亲自改写审定。对此,杨尚昆、胡乔木两人有过重要的记述。据杨尚昆回忆:它由边区政府的同志提供初稿,再经弼时、博古、凯丰、王若飞和我修改补充,最后毛主席又作了大量修改,提交政治局通过。[3]胡乔木也说:“那个纲领最初不是毛主席写的,但他作了大量的修改,费的心血比较多,同他写的差不多”[4]。他还说:“这个《施政纲领》实际上是毛主席写的,全部由他修改定稿的。”[5]据《毛泽东年谱》:毛泽东对施政纲领作过多次修改。纲领共二十一条,第七、第八、第十、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九、第二十条是毛泽东起草的,对其他一些条他也作了重要修改。[6]

中共中央不仅重视施政纲领的起草与发表,而且重视其在外界的传播,以引起广泛关注,扩大影响。早在纲领发表前几天,中共中央就指示:除令边区党以此加重教育并且切实遵照实施外,在国民党统治区域、日本占领区域及海外侨胞中,须广泛散布此纲领,在重庆、香港、上海,国外菲律宾、新加坡、纽约等地须召集座谈会,征求各界意见与批评,在其他压迫严重地方则秘密散布。[7]毛泽东也指示:施政纲领在边区刊物上发表,并印多张广为散布于边区境内及境外。[8]之后,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首先对施政纲领撰文加以介绍。

二、《字林西报》撰文介绍施政纲领

施政纲领发表两个多月后,7月11日,被誉为近代中国“泰晤士报”的《字林西报》在接到施政纲领的英译文后于第三版撰文介绍。全文如下:

Chinese Reds Back Chungking

Chinese communists in border provinces of this country are preparing for their general election and developing the idea of “my country first” by achieving unity among all classes and parties against aggression, in keeping with the policy of resistance, contrary to recent rumours. They are so faithful to this idea that they are introducing democratic principles into their system of government and they are not carrying out the principles of communism.They are giving protection to even private property and ownership and welcoming outsid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ir affairs. Even foreign missionaries are welcome.

This communist programme is revealed in a document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sent to the editorial office of this journal. It is the “Political Platform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Shensi—Kansu—Ninhsia Border Regions”, published in preparation for the general election in the above mentioned areas. The document,which is said to be accessible to few outsiders, contains a 21 point communist programme to be carried out to the fullest extent in the three provinces. The platform is said to have been “ratified” by the Central Political Council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n May 1,1941.

Unity Emphasised

“To unite all classes and parties that avow loyalty to national resistance so as to mobilize and utilize all manpower, all capital, and all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 defence of the Border Regions,the north—west, and China proper, and for the abdication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This is the exact wording of the first point mentioned the statement. Point 11 deals with protec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and investments by outsiders, freedom of trade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A “co—operative system of election with all parties and people's organizations” is emphasized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f memb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ere elected to be heads of government organs, the party would guarantee that two—thirds of the officials of the organ employed would be other than Communists and that the strictest rules of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would be applied.” Religions and customs among the Mohammedan races are to be respected.The Communists have enforced “Regula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in Hsiens East of the Tientsin—Pukow Railway”, indicating, it is argued, that they are carrying out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so as to present a “united front of anti—Japanese resistance.”[9]

《字林西報》的这篇文章字数不多,共计388个字,四个段落,两个小标题。第一个小标题译为“中国红军重回重庆”,意即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中共实行民治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第二个小标题可译为“强调团结”,意即中共团结各阶级各党派以抗侵略、保卫中国。

由上文可知,《字林西报》编辑部先接到施政纲领的英译文,但未加发表,而是另文宣介;施政纲领是中共为准备陕甘宁边区的大选而刊发的,外界获得此纲领的并不多。文章重点阐发了中共在陕甘宁边区的施政理念和原则,及纲领发表的背景、时间、施行区域和批准机关等,并援引了施政纲领第一条原文,简述了施政纲领第十一条之要义,即保护私有财产和外来投资、贸易自由和工业发展等。文章最后指出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三三制”选举和议会民主制,推行三民主义,且已实行“津浦路东各县产权保护条例”。概言之,《字林西报》对施政纲领关注最多的是团结抗战、“三三制”选举、人权财权保障、民族宗教和外国人等方面的政策。

三、《申报》转译《字林西报》对施政纲领的宣介

《字林西报》撰文介绍施政纲领的第二天,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的《申报》将《字林西报》的英文稿转译成中文,刊登在第十版上。全文如下:

字林报云,中国边省中共党员,刻正准备大选,并遵作战政策,团结各阶级各党派,以抗侵略,而发展“国家第一”之观念,外传相反之谣言,不攻自破。中共矢忠于“国家第一”观念至诚,故在行政系统中实行民治主义,而不施共产主义,对于私人财产与所有权,予以保护,并欢迎外界参与其事,而外籍教士也极欢迎。上述之中共程序,载于字林报编辑部所接英译文告中,该文告名为“陕甘宁边区中共政纲”,乃该边区准备大选而刊行者,闻外界获此文告者,寥寥无几。

团结各党保卫中国。内载将在陕甘宁三省竭力实行中共二十一点程序,而此政纲,已于本年五月一日经中共中政会“批准”,其第一点为“团结矢忠全国作战之各阶级各党派,俾动员与利用全部人力、资金,及天然富源,以保卫中国本部,西北与边区,逐出侵略者之暴力”。

保护私产厉行民治。第二点述及保护私人财产与外界投资,及贸易之自由与实业之发展。文稿中又切言“与各党派及民众团体推行选举合作制度”,谓“中共党员若被选出任行政机关中要职,则中共保证该行政机关人员必有三分之二为非中共党员,并当施行极严格之议会民治制条规”。

确实推行三民主义。此外,回族宗教与习惯必予尊重,且已实行“津浦路东各县产权保护条例”,足证中共确推行三民主义,而维护联合阵线。[10]

《申报》中译稿全文共515个字,将《字林西报》称为“字林报”“西报”,并在《字林西报》原文前加了一个题目:“西报载中共文告,实行民治主义,矢忠于‘国家第一’观念,团结各党各派抵抗侵略”,以概括文章的主旨。《申报》转译时未按《字林西报》原文直译,而是将原文第一、二段合并后意译,另加了三个小标题,即团结各党保卫中国、保护私产厉行民治、确实推行三民主义,分置于第二、第三和第四段段首,作为主题句概括文章大意。另外,《申报》将《字林西报》原文中英文单词“democracy”“democratic”一词译为“民治”“民治的”,而不是“民主”“民主的”,如“民治主义”“厉行民治”“议会民治制”。这同林肯释民主的含义之一为“民治”相同。

四、《解放日报》报道“外报深赞施政纲领”

《字林西报》《申报》对施政纲领的传播,被《解放日报》所关注并全文转载。8月8日,《解放日报》第二版发表了题为“外报深赞施政纲领”的报道,称施政纲领传至上海后,不但为各阶层群众所欢迎,即在侨华外人中亦引起深刻的同情和重视,不仅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撰文介绍,上海《申报》《新闻报》皆加以转译,影响甚大。

但《解放日报》在转载时对个别话语作了增删和修改。如《申报》将陕甘宁边区译为“边省”,《解放日报》转载时改为“边区”。《字林西报》原文提及“闻外界获此文告者,寥寥无几”,《解放日报》将此句删除了。《申报》将施政纲领译为中共二十一点“程序”,并说此政纲经中共“中政会”批准;《解放日报》转载时改为中共二十一条“纲领”,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申报》原文二、三、四段开头所加小标题,《解放日报》转载时删除了。特别是《字林西报》《申报》最后一句写道:且已实行“津浦路东各县产权保护条例”,《解放日报》转载时改为:又中共在苏皖边区之新四军区域,亦已实行“津浦路东各县产权保护条例”。需要指出的是,施政纲领原文二十一条中并无这句话。这句话是《字林西报》加上去的。那么,这句话从何而来,《解放日报》转载时为什么没有删除,而是修改后保留呢?由相关资料可知,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共在华中地区津浦路东建立了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该根据地受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既有新四军与地方武装,又有抗日民主政权,即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办事处主任邓子恢曾报告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路东联防参议会定1月5日举行,会议上拟通过人权保障法令。[11]1941年1月13日至18日,津浦路东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召开,邓子恢作了《抗日民主政府一年来施政工作总报告》,提出了今后施政方针,强调“保证各阶层人民所有权与合法权益,纠正过左行动”;“政府应代表各阶层利益,调剂各阶层利益”。[12]会议制定了《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抗战时期施政纲领》。因该地区施政纲领的出台先于陕甘宁边区,并通过了《人权保障法》等6项法令,所以《字林西报》一文在文末加写了一句话:且已实行“津浦路东各县产权保护条例”。这句话与史实相合,表明《字林西报》编辑部不仅对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予以关注,而且对先此发布的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施政纲领及相关条例也有所关注,故而《解放日报》在转載时予以确认并在修改后加以保留。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施政纲领首先发表于《新中华报》,然后《字林西报》撰文介绍。该文旋由《申报》转译为中文发表,最后《解放日报》对此加以报道并全文转载。一个地方性的施政纲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经由四份报纸,其中两份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两份为外报,从发表到译介、转译再到转载,足见该施政纲领的重要和中共中央对其在外界传播的重视。众所周知,《字林西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出刊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以“公正而非中立”的报训而著称;《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以“不偏不倚”的办报宗旨而著称。此二者对施政纲领的宣传报道,表明它们对中共政策的认可,客观上对施政纲领在外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注释:

[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新中华报》1941年5月1日第一版。

[2]参见《边区中央局关于彻底实行“三三制”的选举运动给各级党委的指示信》(1941年1月30日),边区中央局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内部本)甲2,1994年,第305页、306页。

[3]参见杨尚昆:《杨尚昆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页、204页。

[4]《胡乔木传》编写组编《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64页。

[5]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增订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9页。

[6][8]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92页。

[7]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31页。

[9]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Friday, Luly 11,1941,(3).

[10]《西报载中共文告,实行民治主义 矢忠于“国家第一”观念,团结各党各派抵抗侵略》,《申报》1941年7月12日第十版。

[11]参见《刘少奇转邓子恢关于皖东津浦路东党政工作情况报告致中共中央电》(1941年1月9日),中共滁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中共中央中原局(1938·11—1941·5)》(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555页、556页。

[12]《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6页、77页。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共中央西北局体制机制研究(1941—1954)”(项目编号:18FDJ005)

作者 贺永泰: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张芳芳: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关于开展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申报的通知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议程设置框架下肿瘤防治议题浅析——以《解放日报》、《文汇报》2013-2014年相关报道为例
延安时期博古党报思想探究
舒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
察汗乌苏水电站CDM项目申报成功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