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高勤俭,王强强,邵婷婷
(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康复科,安徽淮南 232001)
有学者认为,胸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上肢功能多保留完好,因此,步行能力的提升是其康复锻炼的重要任务,以便提升患者自理能力,便于后期开展更为精细、复杂的功能锻炼[1]。重建平衡功能是恢复步行功能的重要前提,而脊髓损伤患者核心稳定性下降则是影响平衡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升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对改善步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本院近年尝试在非稳定平面下进行脊髓损伤患者的核心稳定训练,意在促进患者的步行及平衡能力的提升,报道如下。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7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在非稳定平面开展核心稳定训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胸腰段脊髓损伤;成功接受减压、内固定治疗;ASIA分级为C~ D级;病程3~6个月,经评估对康复锻炼内容耐受。排除标准:合并脑卒中、帕金森病等其他影响肢体功能的疾病;合并冠心病、恶性肿等其他严重疾病;完全瘫痪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
对照组给予常规核心稳定训练。在平整、稳定的地面进行训练,包括常规的桥式运动、平板支撑、侧方支撑等,每个动作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做5~10组;若完成难度较大,初期可在治疗师的帮助患者完成动作。1次/d,每周5次,连续训练3个月。
观察组在非稳定平面开展核心稳定训练,即训练时借助悬吊绳索将身体处于非稳定平面。桥式运动:取仰卧位,将两侧小腿近端采用悬吊绳索固定,距离治疗床30~40 cm,抬臀、伸髋,尽可能保持躯干平直,使肩、躯干、髋、膝保持直线,均匀呼吸,维持10~15 s。②平板支撑:取俯卧位,双肘关节在床面上弯曲支撑,肩、肘关节与地面垂直,将两侧小腿近端采用悬吊绳索固定,距离治疗床30~40 cm,躯干离开地面并维持伸直状态,使头、肩、髋、踝关节保持直线,收紧腹肌、盆底肌,延长脊椎,目视地面,均匀呼吸,维持10~15 s。③侧方支撑:侧卧位,单侧肘支撑,一侧小腿近端采用悬吊绳索固定,距离治疗床30~40 cm抬高骨盆,头、躯干、下肢保持直线上,均匀呼吸,维持10~15 s。若完成难度较大,初期可在治疗师的帮助患者完成动作。1次/d,每周5次,连续训练3个月。
治疗前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3]分析步行能力,分析步频、步长、舒适步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干控制能力测试评分(trunk control test score,TCT)[4]、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5]。
治疗后,两组患者步频、步长、舒适步速均明显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T评分、BBS评分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步行能力比较
表3 两组平衡能力比较
对于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锻炼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下肢步行功能,恢复正常社会活动,提升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改善步行能力,是手术治疗后的康复重点之一。报道称,脊髓损伤患者因中枢神经损伤导致可募集运动单位下降,神经活动减少,造成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躯干控制以及平衡能力下降,导致步行困难、易跌倒等情况[6]。核心稳定的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在提升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运用,近来也有报道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也发挥了较佳的疗效[7]。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核心稳定训练,包括桥式运动、平板支撑、侧方支撑等,能够提升腹直肌、腹外、内斜肌、腰方肌、臀大肌等核心肌群肌力,从而提高核心稳定性,保持骨盆、躯干等维持稳定姿态[8]。本研究两组治疗后的TCT评分、BB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提示核心稳定训练能够提升脊髓损伤患者的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观察组患者在核心稳定训练时,借助悬吊绳索将身体处于非稳定平面,营造出非稳定环境,颈组间比较观察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TCT评分、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步频、步长、舒适步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非稳定平面的核心稳定训练较常规锻炼效果更佳。
非稳定平面核心稳定训练最早用于专业运动员的康复训练方面,有研究显示,与稳定平面进行平板支撑相比较,非稳定平面竖脊肌的积分肌电在30%、50%以及70%的1RM负荷下均显著提高[9]。核心肌群肌肉激活的增加,能够提升肌力,对维持核心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而核心稳定性对平衡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中,非稳定平面核心稳定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更佳,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10]。也有学者认为,相较于单一稳定条件下的训练,非稳定平面能够更好地开展核心部位多维度方向的训练,例如核心部位侧屈、旋转力量的提升;此外,腹外斜肌主要发挥躯干屈曲、旋转作用,因此在非稳定平面的肌力及功能提升更佳[11]。总体而言,在非稳定平面状态下,可开展基于人体三个解剖平面为基础的多维训练,对核心肌群的改善起到了更佳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