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其开门角度与疗效及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

2023-05-05 02:20陈双辉段伟利邓松旺王淼刘雅
颈腰痛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轴性椎板活动度

陈双辉,段伟利,邓松旺,王淼, 刘雅

(南阳市中医院脊柱外科,河南南阳 473000)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open-door laminoplasty,ODLP)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经典手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相比,ODLP创伤较小,且较好地保留了颈椎活动度,手术并发症较少[1]。但文献报道,ODLP术后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可达37%~80%[2-4],而关于微型钛板固定ODLP手术中椎板开门角度对手术疗效和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较少引起学术界关注。因此,本研究以本科于2018年3月~2021年3月采用微型钛板固定ODLP手术治疗的106例多节段CS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中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手术疗效和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106例CSM患者均存在典型的CSM临床症状,包括:颈肩部酸痛,四肢麻木无力,上肢精细动作能力下降,持物困难,下肢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等表现;同时,病变节段以下存在明显的束带感、Hoffmann征阳性体征等表现。经X线、CT和MRI检查,均证实存在多节段颈脊髓受压,包括C3-6节段27例,C4-7节段41例,C3-7节段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ODLP手术,术中对“开门侧”椎板采用微型钛板固定;且术后有至少6月的随访记录。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颈椎退行性疾病;②采用前路手术或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全椎板切除术等其他术式;③ODLP术中对“开门侧”椎板采用丝线悬吊或带线锚钉固定等其他方式处理。

1.2 研究方法

依据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的CT检查资料,测量其ODLP术中的椎板开门角度(测量方法见图1),并据此分为三组:A组33例,椎板开门角度<30°;B组41例,椎板开门角度为30~45°;C组32例,椎板开门角度>45°。收集三组患者的以下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1)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和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分析其基线资料是否呈均衡性分布;(2)疗效指标:①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的神经功能变化,采用颈椎JOA评分进行评价,总分17分,分数越低则表示颈椎功能障碍越严重,术后6个月时计算JOA改善率=(术后6个月JOA评分-术前)/(17-术前)×100%。②术后6个月时,采用曾岩等[5]的标准,并依据患者术后严重程度以及对生活的影响,评估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优”、“良”、“可”和“差”,其中“可”和“差”均视为术后出现轴性症状。③影像学指标:在术前、术后6个月时复查的X线片上测量C2-7Cobb角,以及颈椎活动度。

图1 在CT上测量椎板开门角度。A:术前椎板角度a,B:术后椎板角度b;椎板开门角度=b-a。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的均衡性

对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性分析

2.2 JOA评分

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三组间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以及JOA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B、C组显著高于A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和JOA改善率比较

2.3 影像学指标

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C2-7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2-7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比较

2.4 轴性症状

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A组15.15%

表4 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

3 讨论

ODLP手术是通过椎板开门,使脊髓向后漂移而解除其压迫。因此在理论上,椎板开门的角度越大,则可为脊髓提供越充足的空间以解除脊髓压迫,与手术疗效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有密切关系。林金堆[6]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管侵占率较大、脊髓漂移距离较短,均是ODLP术后疗效欠佳的影响因素,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但目前,关于术中最佳的椎板开门角度,学术界仍无定论。有学者指出,当开门角度<15°时,将不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7]。Zhang等[8]认为,ODLP术中椎板开门角度应在30°左右为宜;Maezumi[9]则认为,椎板开门角度应在45~60°之间较为合适。本研究中,虽然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均较之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A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提示开门角度过小不利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在影像学指标方面,表3可见,三组患者术后的C2-7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均有所丢失,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椎板开门角度的不同对于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并无明显影响。

轴性症状是ODLP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经后伸肌群萎缩、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小关节囊损伤以及颈椎活动度下降等因素有关[10-11]。文献报道的ODLP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可达到37%~80%[2-4]。本研究中,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A组15.15%

综上所述,椎板开门角度对多节段CSM患者行ODLP手术的疗效及术后轴性症状存在明显影响,若椎板开门角度过小,不利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若椎板开门角度过大,可增加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轴性椎板活动度
抗阻训练改善颈椎后路术后病人轴性症状的效果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颈椎病术后并发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
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原因的研究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导航系统对伴骨质疏松的椎体轴性旋转脊柱疾病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效果的影响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椎板棘突切开复位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