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加强药品的监管、规范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办法指出我国实行ADR报告制度,医疗机构作为ADR上报的主要来源,应高度重视ADR监测和上报工作,这也是医院药事管理和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组定期对收集的ADR报告进行总结分析,以提升医院药事管理质量和临床药学服务水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5年的ADR报告,了解了我院ADR上报的特点,为ADR的监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来源 应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站检索2017年7月—202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上报的ADR报告,共计699例。
1.2 方法 从ADR类型、患者年龄、涉及药品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ADR累及系统、报告人职业及关联性评价方面对69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运用Excel表及人工筛选的方式对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
2.1 ADR类型分布 ADR类型主要为“一般”,占比74.2%,见表1。
表1 ADR类型分布情况
2.2 年龄分布 发生ADR患者年龄分布以≥50岁为主,占比75.4%,见表2。
表2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2.3 怀疑药品的给药途径分布 ADR以口服(47.8%)、静脉滴注(43.1%)为主,见表3。
2.4 怀疑药品的种类分布 发生ADR的药品以抗肿瘤药物(22.6%)、抗感染药物(15.6%)为主,见表4。
2.5 累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 ADR累及系统较多的为胃肠消化系统(228例,32.6%)和皮肤及其附属器(94例,13.4%),见表5。
表3 怀疑药品的给药途径分布情况
表4 怀疑药品的药物种类分布情况
表5 ADR累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
2.6 报告人职业分布情况 报告人主要为药师(591例,84.5%),见表6。
表6 报告人职业分布情况
2.7 关联性评价 ADR关联性评价主要为“可能”(387例,55.4%),见表7。
表7 关联性评价情况
3.1 ADR类型分布情况 699例ADR报告中,类型占比最高的为一般,比例为74.2%,表明我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大多为说明书中已记载的,且严重程度为一般的,部分无需对症处理或仅需简单处理即可好转的,或停药观察后即可好转的,但临床工作中亦不能忽视此类ADR,因一般的ADR也可能会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其次为新的和严重的,占比为25.7%,略低于202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30.4%的比例[2]。我院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医务人员应熟知常用药物的ADR,并重点关注非预期的及严重的ADR,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
3.2 年龄与ADR的关系 699例ADR报告中,年龄主要分布在≥50岁,这可能主要因为老年人罹患多种疾病的风险较高,往往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品,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往往会有所退化,对药物的处置能力大大降低,药物安全耐受剂量较年轻人低,是发生ADR的高危人群[3]。而且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人,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不够,缺乏用药安全意识,往往不能正确服用药品,因此老年患者用药风险较高[4]。临床诊疗用药过程中,对中老年患者,医师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疾病史和既往用药史;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开展用药教育与用药监护,重点关注一些合并多种疾病、合用多种药物的中老年患者,协助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安全性,科学有效地指导老年患者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3.3 给药途径与ADR的关系 699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占比最高的为口服,略高于静脉滴注,不同于202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给药途径占比最高的为静脉注射,这可能是因为我院近几年上报的ADR主要为内科住院患者,内科系统相关疾病以口服用药为主,且在各内科临床药师的大力宣教下,医师和护士的上报意识不断增强;外科系统用药中静脉途径给药相对较多,但我院外科系统医护人员相对缺乏上报意识,且没有临床药师的宣教,导致上报率偏低,医院及药剂科应加强对外科医护人员的培训,不断增强上报ADR的意识。
其次为静脉滴注,注射剂型为相对高风险的剂型,静脉给药发生ADR往往最多,是ADR监测工作的侧重点[5]。静脉给药吸收快,但直接进入体内,分布到各个组织或器官,可引起组织疼痛、损伤及感染等[6]。且静脉途径给药为有创途径,本身可能就会引起一些ADR[7]。另外在输注药物的过程中,可能需较长的时间,患者可能会心急而自行调节输注速度,使短时间内进入血液的药物过多或浓度过高,ADR的发生率增加,特别是某些对滴速需严格控制的药物,这要求医护人员及药师在患者应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加强用药监护。另外静脉给药应遵守配药操作相关规程,在洁净度级别较高的静脉配置中心(PIVAS)完成,我院PIVAS已开展全院科室静脉用药的配置工作,规范了静脉制剂的使用,降低ADR的发生率。
3.4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 我院ADR报告涉及药品最多的为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ADR发生率高,主要为新型靶向制剂、铂类、紫杉醇、氟尿嘧啶、多西他赛及抗肿瘤辅助用药等。抗肿瘤药物的特异性不高,往往无法精准杀伤肿瘤细胞,易导致全身细胞毒性或免疫功能损伤,且肿瘤患者一般自身免疫力较差,因此大多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系统,严重程度较重,不仅对患者身心造成损害,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也影响化学药物治疗的效果和预后[8]。临床上医师应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或给药方式,密切监护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在用药前采取一些有效预防措施避免或减轻ADR的发生,若ADR不可避免,应及时予以对症处理,并及时上报、总结分析,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为抗感染类药物,抗感染类药物滥用或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较多,耐药率和ADR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医疗机构需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开展合理用药评价,逐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目前我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严格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进行管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另外涉及较多的药品种类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治疗药物众多,且一般为多药联合,常见的ADR有抗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华法林等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抗血栓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广泛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但会导致各种程度的出血,表现为鼻腔出血、口腔及牙龈出血、大便潜血及皮肤瘀斑等,轻者对症处理可好转,无需停药,严重的需暂停抗血栓治疗,增加了患者血栓栓塞风险[9]。临床上应对该类患者实施用药监护,制定个体化的抗栓方案,密切监护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若有出血症状,及时对症处理,纠正出血的高危因素,必要时予以暂停抗血栓治疗,待出血停止后,及时重启。另外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硝酸酯类药物引起的头痛、造影剂引起的过敏等也较频繁发生,不容忽视。
再其次占比较高的为中成药,中成药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因为中成药是按照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以中药材为初始原料制作的成方制剂,与传统中药相比,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更加便利,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近些年随着中成药不良事件的不断出现,中成药的ADR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10]。中成药ADR的发生除因自身成分复杂、品种繁多外,不合理使用亦是重要的原因,西医往往诊断不明确而给予中成药治疗,造成中成药的滥用,导致ADR的发生率增高。中成药引起的ADR大多为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因此上报的新的ADR相对较多[11]。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用法用量,规范使用。这要求临床医师应加强学习中医相关知识,按照中医的思维去询问患者病情,不能单纯以西医诊断及西药的给药方式盲目使用中成药,应辩证施药,严格把握中成药的适应证,充分了解中成药功效、有效成分、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与西药的相互作用等。医疗机构应加强监督管理,高度重视中成药的合理使用,降低中成药ADR的发生率。
3.5 ADR累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 699例ADR报告中,累及系统与202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3位的类似,依次为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附属器、全身或给药部位不适[2]。这可能主要因为这几种症状表现明显,患者可直观地感受和观察到,且便于描述,更容易被患者及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上报。累及系统占比较少的如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等往往需较长时间的用药观察或需经过生化检测,并将前后结果对比后才能发现,往往容易被忽略而漏报[12]。提醒医务人员不仅要重视易于发现的ADR,也要关注隐匿性、潜在性和迟发性的ADR,临床用药期间做好药学监护,定期复查与药物治疗损害可能相关的辅助检查,尽早发现并积极控制。
3.6 报告人职业分布情况 699例ADR报告中,来源占比最高的为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对ADR相关知识了解较多,上报意识较强,且参与病区日常查房,与医师、护士关系密切,能及时了解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且获得药品使用信息更加便利,具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分析的便利条件。参与查房过程中能及时了解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且临床药师一般相关技术及专业素质较高,通过关注患者用药前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可及时发现因药物引起的一些不易被察觉的不良反应,如药物引起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可及时上报,能更好地承担该项工作任务。此研究中的职业分布情况不同于202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占比最高的为医师,我院医师和护士上报ADR的比率偏低,调查发现主要因为重视度不够、ADR相关知识欠缺、上报流程制度不熟悉、工作忙等。实际工作中,医师和护士直接接触患者,是ADR发生时的第一见证人,对ADR的发生、处置和转归情况最清楚,应充分发挥医护人员在ADR监测中的优势[13]。我院已采取对上报及时的ADR报告给予适当奖励的措施,上报不积极的临床科室可适当给予设置每月考核要求,并与绩效挂钩,鼓励医护人员积极上报。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务人员合作,为患者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3.7 ADR关联性评价 699例ADR报告中,关联性评价占比最高的为可能,其次为很可能和肯定,这主要是因为临床一旦怀疑某类药品引起了不良反应,往往采取及时停药并尽量不再使用该类药物的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因此一般不能肯定为某个药品引起的[14]。
ADR的发生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加强ADR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的培训和提升ADR监测管理的水平,可使医务人员对ADR有了全面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医院可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医务人员ADR上报的积极性。定期对上报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掌握上报的ADR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促进用药安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