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 常玲玲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镇域经济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愈发凸显,镇域经济是镇域范围内各种要素和产业有机构成的经济综合体,其产业融合发展是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链,完善供应链的支撑载体。简阳—雁江—乐至交界地带以镇域经济为主体支撑,积极探索“第六产业”融合发展,为加快城乡生产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培育新业态与新模式。
关键词:镇域经济;产业融合;比较优势;协同发展;农业现代化
本文索引:李晗,常玲玲.<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08):-15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4(b)--03
区域融合一体化发展既是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又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在国内,为实现交界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渝湘交界地区洪安镇和茶洞镇构建了交界区域旅游开发与扶贫的协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在国外,美国 Fresno农业旅游区以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为目标,形成了一城(Fresno)四镇的整体架构。简阳—雁江—乐至交界地带(以下简称交界地带)作为以镇域经济为主体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镇域经济的相关研究,还有利于推动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1 简阳—雁江—乐至交界地带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交界地带位于成渝相向发展主轴直线地区,主要由简阳市施家镇、雁江区老君镇与乐至县高寺镇组成,包含48个行政村与10个社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要素禀赋。交界地带具有良好的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一三产业基础。基于已有的产业布局与产业链条,交界地带以杨春玉桃产业园、简州大耳羊原种产业园等现代产业园区为根基,借力智慧农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将以食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为主的第三产业有機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第六产业”融合发展(见图1)。
2 简阳—雁江—乐至交界地带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交界地带产业融合发展适逢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双重机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交界地带镇域经济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适逢宏观政策机遇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与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为交界地带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行政区域合作与土地政策方面得到了大力支持。行政区域合作方面,建立健全跨区域统筹机制、多元主体联动机制、利益联结机制,打破了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的限制,为交界地带相关政策和规划的有效贯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土地政策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及土地确权工作的深入开展,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宅基地、集体用地等的使用与管理更加规范。同时,交界地带中,老君镇与高寺镇所在的资阳市被纳入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市,施家镇则被列入简阳市农村全域土地整理试点镇,为交界地带内的土地使用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降低了行政成本与交易成本。
2.2 产业比较优势突出
为了进一步分析简阳市、雁江区、乐至县的比较优势,本文根据三大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在全国(省)的占比情况,对三大地区的区位商进行分析。区位商系数LQij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Iij表示j地区的i产业的产值。区位商系数LQij越大,表明该区域的该产业具有较好的集聚能力及比较优势;LQij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区域的该产业具有集聚优势或,劣势(见表1)。
由表1可知,三大地区的第一产业区位商最高,均大于 1,表明三大地区的第一产业具有集聚的相对优势,同时说明三地的第一产业发展相对饱和。交界地带内部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牢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晚白桃、柑橘、大耳羊等农产品产量稳定,品质稳步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有较高水平的发展,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而言,三地的第二产业区位商较低,均未超过1,表明三大地区第二产业发展具有集聚劣势,比较优势并不突出。交界地带第二产业发展也较为薄弱,仅有青花椒的深加工。三大地区中,简阳市与雁江区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表明两地第三产业发展的集聚优势逐渐凸显;区位商虽大于1,但超出较小,也说明简阳市第三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交界地带内部的施家家风文化小镇、温泉小镇等文旅产业开发已初具规模,并具有较高的市场影响力,第三产业加速发展,逐渐成为主导产业,能够有效助推产业的融合发展。
2.3 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交界地带内部农村人口占89.44%,而当下农村人才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集聚在农村,乡村现有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缺少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高素质农民队伍中接受专业教育或中高等及以上教育的人数较少,人才的专业素质能力较低且培育难度大,缺乏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另一方面,由于行政区域限制,尚未建立统一的人才引进与培育平台,而交界地带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引进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人才吸引与培育难度大,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的数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3 简阳—雁江—乐至交界地带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3.1 探索行政区域合作,打破区域壁垒
交界地带由三个镇域组成,限制了交界地带产业的深层次融合发展。因此,应进一步探索行政区域合作,试行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适度分离。一方面,加强行政区域合作的制度保障。交界地带想要实现镇域经济之间的整体联动发展,就必须加强政策引导,打通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建立平等协商平台与机制,加强镇域间的沟通与协商;出台具体的权责划分、利益分配与纠纷解决政策,促进双方沟通对接顺畅。另一方面,强化行政区域合作的组织管理。交界地带中,各镇域应明确双方的管理权限与相应职责,避免交叉式管理。
3.2 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链条
交界地带在后续发展中,应加强产业布局规划,遵循产业链与上下游企业发展需要,缩小产业项目的地域距离,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供、销协同发展。
注重重点产业整体规划,推进区域电商平台建设,打造该交界地带以特色农产品为主,文旅产品为辅的区域电商平台;加强线上平台销售,通过微信小程序或借助已经成熟的淘宝、京东等将产品销售至全国;完善线下服务体系,通过政府指导与政策引领,将千余家散小零售商联合在一起,通过对散小零售商系统的培训,解决一些非专业的销售问题。培育发展冷链物流项目,引进高科技冷链技术,力争在生鲜产品保鲜和运输速度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冷链物流智能化水平,建立智慧冷链物流。建设都市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供给高效的农业生态圈;打造田园农业旅游,依托当地的田园景观、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业游、林果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同时,应重点引进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电商与物流等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在区域内深化产业链条,形成生产、加工、流通、贸易、消费完整的产业链模式,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3.3 强化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
交界地带应强化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增加人才供给,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第一,吸引优秀乡村人才返乡创业,吸引出生乡土,但已在城市立足的乡村人才返乡创业,增强其对乡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政府应加强返乡创业引导,全面落实好促进乡村人才返乡创业的具体措施,提升办事效率与服务水平,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对返乡农民的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为创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提高培训力度。第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应积极与广大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农业培训。
4 结语
综上所述,镇域经济产业融合发展面临众多的影响因素,既包含宏观层面的政策机遇,又包含中观层面的产业布局配置,更包含微观层面的人才。因此交界地带应积极抓住政策机遇,疏通行政区域壁垒,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从顶层设计上合理进行产业布局,适当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供应链,突出比较优势,避免区域间产业发展同质化;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健全完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深入发掘乡村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与文化功能,将多种功能价值有机结合开发,推动镇域产业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陈润羊.城乡融合视野下我国乡村振兴的挑战与路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16-19.
张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滁州的实证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5):85-89.
李永辉,李茜.价值导向与困境解决:“三乡”视域下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192-193.
王洪平.论我国农民集体所有制的必然性[J].求是学刊,2021,48(4):14-24.
钱华.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推動农业现代化建设[J].教学考试,2017(2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