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运华 讲师 徐晴晴 讲师 李云涛 副教授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应急管理部油气生产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中要根据专业的特色,深入研究安全工程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安全从业人员肩负着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安全发展的重要使命。安全管理是安全从业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管理学在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大多被列为必修课程。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除了要求安全从业人员拥有足够的安全管理知识,还要求安全管理人员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因此,在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政教学非常必要。
安全管理学课程内容中涉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我国的传统文化、法制意识培养、中国优秀企业安全管理做法等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在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已有多位学者对安全工程专业课整体的思政元素进行分析。代长青等[1]提出从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奉献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开展品德修养教育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个方面挖掘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贾新磊等[2]根据安全工程专业导论的课程性质和任务,明确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安全生产形势的理性认识、对专业的认同感及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王雁鸣[3]提出根据安全工程课程的主要涵盖内容及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中可供挖掘的育人资源主要有爱国教育、奉献教育、责任教育、自律教育4点;何平等[4]总结得出应急安全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可以围绕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自豪感、创新精神、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
也有一些学者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的特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黄智勇等[5]提出在系统安全工程教学中可挖掘的思政建设着力点可包含“三观”及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牺牲和奉献精神培育、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教育、作风养成教育;关文玲等[6]提出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中的课程思政目标为形成“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安全发展观”和“勇于担当”的道德观。
针对安全管理学这一具体课程的思政教学研究较少,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褚家佳[7]分析文科院校开展安全管理学教学的思政设计,从基本理论和安全文化、安全风险管理、安全系统管理、事故应急管理、事故统计与调查、事故预防技术6大模块进行思政设计;黄冬梅等[8]探讨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思路及实施步骤。
笔者预期从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学方法、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3方面构建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为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安全管理学的教学知识目标可归纳为使学生了解安全工作者的职业性质和责任、了解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和现状,掌握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掌握具体的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掌握我国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为成为合格的企业安全管理者提供知识基础。
依据以上教学知识目标,笔者在10余年教学过程中形成如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包括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及我国安全管理现状。
第二章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一般管理理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安全管理基本方法。
第三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 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内容,体系建立过程及体系审核方法。
第四章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规定。包括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第五章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工作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JSA)、5S(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安全管理法、安全培训观察程序(Safety Training and Observation Programme,STOP)、管道完整性管理、作业许可管理等。
第六章企业应急管理。包括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
第七章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包括事故的报告程序、调查过程和处理办法。
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安全管理学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可归纳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的信念;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在安全管理中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深刻理解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我国的制度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基于安全管理学的课程内容,可挖掘出的主要思政教学元素如下:
(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在管理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的指导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
(2)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对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意义。
(3)中国企业的优秀安全管理体系(如中石油、中石化HSE管理体系)等。
(4)中国企业优秀的安全管理做法,如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等。
(5)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意识;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管理者职业责任感和全员安全责任意识。
在绪论部分,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包括我国古代安全管理方法、现代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安全管理现状中政府采取的重要举措。如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部分,可以引入我国古代积累的一些安全防护的经验,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道:“深至丈许,方始得煤,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该方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9]。在分析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引入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形成过程,我国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对安全管理的推动作用,以及近年来我国发布的重要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等)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价值。
在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部分的思政元素包括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在管理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的指导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通过充分认知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在安全管理中的时代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如讲到安全管理计划的重要性时,可以引用我国古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等至理名言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计划的重要性。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部分的思政元素可以包括中国企业的优秀管理体系(如中石油、中石化HSE管理体系)及我国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 45001:2018)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比我国企业制定的管理体系和国际标准ISO 45001:2018的内容,使学生体会我国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本土优势。
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内容部分着重分析我国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结合自身特色创新性地提出的安全管理做法的优势,如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等,提高学生对本土管理方法的认同感。本部分讲授过程中,应将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贯穿始终,深刻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意义和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我国的制度和方法优势,培养爱国、爱党精神,增强“四个自信”。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部分除讲授JSA、5S安全管理法、STOP等起源于国外的安全管理方法外,还应引入中国企业优秀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如鞍钢公司的“0123”安全管理模式、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模式、中海油的“五想五不干”行为安全管理法。
企业应急管理部分可以结合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我国在应急管理领域取得的成就。同时,结合我国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奇迹、川航3U8633航班成功迫降等应急救援成功案例,培养学生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对我国应急管理卓越成就的光荣感。
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部分主要引入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强调有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各项规定,以及有关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深刻领会依法治国的理念。同时,可引入我国在事故调查处理方面提出的“四不放过”等优秀做法和理念。在用于事故调查的事故致因分析模型讲解中引入我国本土事故致因模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傅贵教授提出的行为安全“2-4”模型。
在整个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还应注意通过事故案例塑造学生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存在敬畏之心,培养学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教学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具体的思政元素,设计适当的思政教学方法,使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贯穿始终、与课程知识目标自然融合。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在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均可采用。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上要尤其注意避免课程思政元素和知识点的生硬叠加。各章节思政元素对应的教学方法,见表1。
表1 思政教学方法Tab.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s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评价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重要手段。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应关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的提升,对坚持我国安全发展理念、方针、政策的信心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在安全管理中的时代价值认可度的提升等方面。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尽量贯穿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包括期末考查、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等。
在期末考查环节,可以出一些带有思政元素和道德要求但又紧紧围绕安全工程专业内容的开放性试题。例如,请同学们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安全管理理论的对应关系;论述我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等。在平时作业中,可以给同学布置查找我国企业优秀安全管理做法的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企业本土的优秀安全管理理念、方法,培养学生对我国企业的自豪感。在课堂表现考查环节,关注学生的道德与学风,以德才兼备的综合标准衡量学生平时表现。
论文通过以下方面构建了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1)提出安全管理学思政教学目标,系统地挖掘安全管理学课程各章节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2)设计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翻转课堂、案例分析。
(3)提出安全管理学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将对学生思政学习效果评价囊括到期末考查、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