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云 通讯员 司盼盼
一直以来,老旧小区治理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问题。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多元的需求,打通基层治理的末梢梗阻,金阊街道三元一村社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打造“妙师傅”网格志愿服务模式,让居民们享受到越来越多可观可感的惠民成果,推动老旧小区治理效能实现提升。
独居老人生病需要陪护、下水管道堵塞急需疏通、血压计坏了需要维修……每天,三元一村社区“妙师傅”网格志愿服务队都会接到居民们各种各样的求助。大到就医陪同,小到灯管更换,“妙师傅”的服务项目几乎无所不包。在“妙师傅”们专业细致的服务下,居民们的“身边小事”总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三元一村社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居民多以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随着城市建设水平和环境品质的不断提升,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更为具象,而现有的物业服务模式较为传统。“通常老新村的小区物业费低,物业重‘管理’,无法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存在公共设施维修服务不及时,非工作时间服务不够等管理和服务上的不足。比如楼道灯坏了,物业需要贴告知书,等收集齐居民维修经费才能开展维修。”三元一村社区党委书记缪婷雯介绍,现有的物业服务已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元的需求,“因而聚焦群众实际,以志愿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项目、补齐供给短板,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基层治理创新带来的红利,才有了‘妙师傅’网格志愿服务队。”
为了努力回应民生期盼,社区党委积极发挥“红色头雁”引领作用,积极对接辖区内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单位、两新组织等,并广泛挖掘居民中拥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建立起一支包含医疗咨询、水电维修、理发按摩、家政服务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志愿团队。目前,“妙师傅”团队共有队员10人,均为男性,并全部纳入社区网格员队伍实施管理。
与原有志愿服务模式主要依托项目化运作、网格化管理,志愿者只要有公益心、有时间,都可以参与社区环境整治、网格走访等志愿项目不同,现有“妙师傅”网格志愿者提供一技之长,聚焦居民小急难的问题。因而一经组建,“妙师傅”团队便广受好评,成为了三元一村家喻户晓的金牌民生项目。
“紧急求助!家中突然跳电,找不到电工,请社区帮助!”2月的一天深夜,社区网格微信群内忽然闪现一条求助信息,求助人是年轻女性小王,对方表示自己独自在家,漆黑的环境让她非常害怕。“妙师傅”老钱接到求助后,一边电话安慰小王,让她放松心情,一边立即挎上工具箱,骑上电瓶车赶赴小王家中。在老钱师傅的“妙手”相助下,电路故障很快被修复。望着重新恢复明亮的家中,小王非常高兴,在朋友圈为“妙师傅”点赞。
夜间是居民急事难事的高发时段,同时也是志愿服务的真空时段,根据居民建议,三元一村社区探索实践“妙师傅”夜间志愿服务模式,成功填补了社区志愿服务时间缺口,实现了志愿服务全时全域。无论多晚,居民只要遇到急事、难事,都能通过社区网格微信群获得“妙师傅”的帮助,从发出求助到上门服务,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
为了照顾部分不会操作手机的老年人,社区还贴心地通过网格手机设立“妙师傅”热线,居民可根据需求联系对应的“妙师傅”提供援助。
考虑到“妙师傅”的工作强度,也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妙师傅”实施轮班制,同类型服务排定AB岗,确保每一位“妙师傅”都能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
自开启夜间服务模式以来,“妙师傅”穿梭于暗巷,为居民们尤其老年人提供电路维修、送餐送药、燃气排查等各类应急服务40余次,点亮了守护群众的暗夜明灯。
义剪、家电维修、法律咨询……初春的三元一村“初心广场”上,“妙师傅”各展所长,各类志愿服摊点一字排开。
实现志愿服务常态长效是三元一村社区党委一直致力推动的目标。“我们不仅要济民于‘急’,也要便民于‘常’,让越来越多的网格志愿服务延伸到群众所需的每个层面、每处角落,努力实现‘群众没有’不满意。”“妙师傅”队长谢国彤说。
除了每月定期举办的“幸福里便民集市”外,“妙师傅”还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大代表之家、政协委员联络站、文明实践站等载体,打造了“幸福裁缝铺”“应急救护站”“幸福到家”等志愿服务阵地,“妙师傅”定时在岗,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涉及线路短路、维修家电、公共环境等各个领域。
志愿服务有起点,没有终点。服务品质有更好,没有最好。缪婷雯表示,社区将继续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上下足功夫,在持续深化“妙师傅”网格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并打造更多优秀的志愿服务品牌,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愿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