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星
本文以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作为研究主题,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探索出了高中体育教师优化教学行为、设计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三维度
1.1 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
体育情感是指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包括对体育项目的热爱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情感态度;体育品格包括“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的规则意识、“不抛弃、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和合作精神、拼搏意识等。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优秀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还有助于养成学习、生活、就业所需要的优秀品质,从而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中获得竞争力。
1.2 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具备调动、控制身体的能力以及参与体育项目的运动技巧等,例如踢足球的能力、打篮球的能力、跑步的能力、跳跃的能力等。运动习惯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形成了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例如晨跑、夜跑等。学生获得运动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自己身体的支配能力,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后,一方面可以形成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利于减少疾病和延长寿命,另一方面定期参与体育锻炼能保证头脑清醒和发展思维,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也有重要帮助。
1.3 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
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一定健康知识,一方面能提升運动安全性,例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之前必须要热身,热身可以避免韧带拉伸,增加关节囊中的关节液,从而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作用,避免关节损伤,另外,热身还可以使大脑运动中枢活跃起来,从而令学生更准确、便捷的支配身体;另一方面能预防疾病和非正常伤害的产生,例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不应该在雨天跑步,从而有效避免了因为雨湿路滑而导致摔倒骨折的问题发生,例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注意饮食和天气对身体的影响,进而确保身体健康。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后便可以利用保健知识指导学生实际生活,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
2 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2.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争取的三观,三观是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世界观是指学生看待世界的方式,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拥有正确、稳定世界观的前提,根据国内外医学界针对运动与健康、运动与脑力、智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体通过运动会分泌一种神经递质,令人的思维更活跃,大脑更聪明,所以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有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进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基本态度,积极的人生观能帮助学生勇于面对各种挫折与困难,以坚强、坚韧迎接未来的一切挑战。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体育品格,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畏挑战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通过判断多种事物的价值并取舍的观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能令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从而了解“绝对自由”的虚无性和“相对自由”的存在性,进而能以“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指导个人行为,成长为新时代的高质量人才。
2.2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除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外,还引导学生形成定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健康保健知识。在健康保健知识的指导下,学生定期参与适度的体育锻炼,并形成早睡早起、清淡饮食、多笑少怒、多喝水等健康习惯,身体素质得到提升。目前,我国存在比较严峻的高中学段学生体质健康不达标的问题,截至2021年,我国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不及格率约为11.8%,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中学段学生由于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任务比较重,几乎每日食堂、宿舍、教师三点一线运动,很少参与体育锻炼。虽然我国高中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仍然怵目,但与往年相比有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我国自2014年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要求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2.3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首先能帮助学生形成体育情感,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并学习,从而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了体育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为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不再局限于散步、跑步等基本体育锻炼,在兴趣爱好的辅助下,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强。另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师通过为学生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能激发学生定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4 减轻高中学习压力
高中学段的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一方面高中学习内容无论是数量还是难度都相比初中学习内容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且即将面临的高考是学生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所以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综合来讲,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都背负着比较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这些压力若不通过合适的途径宣泄出来,则轻则导致学习效率降低,重则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运动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进而减少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运动是一种极佳的释放压力的方式,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能暂时忘却学习的压力,从而缓解焦虑情绪。
2.5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有利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明星访谈视频或体育赛场上的感人事迹实现德育,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述科比“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健康保健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将健康保健知识与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相结合,以学科融合的形式实现智育;最后,教师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不适合运动的天气组织学生观看类似《夺冠》的体育相关电影,领会体育精神,实现美育;例如教师组织学生清洗篮球、整理跳绳,令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实现劳动教育。
3 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
3.1 优化教学行为
首先,高中体育教师优化教学观念,及时接受最新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学校为教师提供核心素养宣传和培训。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题会议、下发学习文件等方式令教师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培养内容及培养方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核心素养培养优秀方案展览分享活动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培养核心素养的创新性、实用性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大胆改革、放手创新。
其次,高中体育教师要优化课前教学设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感受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必须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形成科学可靠的教学方案,提升对课堂的掌控力,为学生提供连贯顺畅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学生的兴趣爱好,考虑课程当天的天气和本校活动场地、运动器械等情况,对体育课堂的预期发展形成预设。
再次,高中体育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教学模式丰富多彩、教学内容新颖有趣、教学方法创新高效的体育教学过程。第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一方面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帮助学生利用体育课放松心情、松弛大脑,达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平等沟通,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获得学生的理解和尊重。第二,教师要丰富教学方式,及时吸收最新教学理念和积极探索新兴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例如教师灵活运动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新颖有趣的教学过程。第三,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多组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在实践中发现、运用真理,增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情谊,提升集体凝聚力。
最后,高中体育教师要优化教学反思过程,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教学反思。第一,教师要从自身表现出发开展教学反思,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准备、教学导入、教学内容讲解、动作示范、错误纠正、活动组织等环节,归纳经验和反思不足,并针对不足探索优化方案,从而实现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第二,教师要从学生方面展开反思,即反思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快乐,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应该通过什么方式优化改良。第三,教师要从同时方面开展反思,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没有课的时候观摩其他体育教师的课程,认真记录其他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化为己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寻求同事的评价,虚心接受他人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
3.2 设计教学内容
第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教师激发学生体育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体育竞赛、体育电影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奥运会我国运动员代表国家出征,勇夺金牌的视频剪辑,通过激昂的音乐和五星红旗在运动员身后缓缓升起的画面给予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体育情感,同时也让学生收起对体育的偏见,认识到体育运动员也有为国争光的机会,从而摘掉看待体育生的“有色眼镜”。另外,教师通过为学生展示不同运动的剪辑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和身体状况的体育项目,从而令班内所有学生都有至少一项体育爱好。
第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体育品格,包括“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的规则意识、“不抛弃、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和合作精神、拼搏意识等。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教师可以通过严格规定上课时间和集合时间的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从教室到达活动场地和集合完毕,对于没有及时到达活动场地或完成集合任务的学生,教师给予绕操场跑圈、蛙跳等适当的惩罚,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不抛弃、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活动,提升任务难度,鼓励学生超越自己,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不仅会收获成就感,还会在无形中锻炼了承受能力,从而逐渐养成“不抛弃、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第三,體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提升运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模仿教师的方式掌握运动能力,教师在做动作示范时很难对全体学生的模仿行为开展监督管理,学生模仿的动作是否标准只能自由心证,这不仅导致教学效率慢,还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一方面录制动作要点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利用视频剪辑软件自带的暂停、局部放大、慢速播放、字幕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更直观、准确、易于模仿的动作教学,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第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延伸教学范围的方式督促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即体育教学不再只局限于体育课程,而是渗透进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学校设计体育锻炼打卡APP,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每次不低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并打卡,学生在“被动打卡”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主动锻炼”的运动习惯。
第五,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令健康知识真正为学生生活提供服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很多高中生因为学习压力比较大外加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导致脸上爆痘,很多学生对缓解面部炎症、解决痘痘问题有很强的研究欲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何饮食、作息可以缓解面部炎症的健康知识。
3.3 提升教学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学,意味着在教学时长不变的情况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内容,组织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效率,为核心素养教学挤出教学时间。教师要借助新兴科学技术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体育赛事视频等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感官体验,更高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情感;例如教师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提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质量和效率,从而令课堂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例如教师利用运动APP监督学生的课后运动情况,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的锻炼质量。
4 结语
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可分为情感、能力和健康三个维度,情感维度要求培养学生形成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能力维度要求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养成运动习惯;健康维度要求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健康生活观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提升身体素质和养成运动习惯,还能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实现全面发展。高中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并付诸实践,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