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易
2008年,张玉凤告别了大学校园,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踏上了教育事业的热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多年来,她辗转多个学校,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乡村特岗教师,来到大同市浑源县下韩村下韩小学任教,目前是学校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张玉凤的教书生涯已十年有余。在工作中,她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关心学生,严于律己,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到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培养新时代人才是历史赋予每个教师的使命。为了激发课堂活力,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乐园,张玉凤加强理论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多次承担公开课和示范课教学任务,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课堂上,她将自己视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学生运用知识,通过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边学边思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张玉凤特别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开展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真正成为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
张玉凤在教育学生时,始终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学困生,她总是本着从不放弃,也绝不放弃的原则,用课余时间把学困生落下的知识补回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减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能够轻松学习、乐于学习。
在张玉凤多年的从教生涯里,有个名叫彬彬的学生令她印象深刻。他学习成绩不错,但是父母离异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创伤,性格变得孤僻,思想变得偏激。有一次,张玉凤在课堂上问孩子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道:“我喜欢小鸟。”“我喜欢小狗、小猫。”可是轮到彬彬时,他却说:“我喜欢蛇,我想变成毒蛇,把对我不好的人都毒死。”张玉凤听后大吃一惊,其他学生也惊讶不已。她意识到这个孩子的心理可能已经出现问题,就在课后找他谈心,谈爷爷奶奶的辛劳,谈爸爸对他的爱护,谈老师对他的关心,谈同学们对他的友爱,努力开导他,教导他要正确看待问题,但是彬彬似乎并没有听进去。张玉凤没有灰心,继续在平时认真观察着他的言行,把握着他的心理,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一次交谈不行,就来第二次、第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多次教育、开导、鼓励下,彬彬走出了禁锢自己的圈子,性格开朗起来,懂得了亲情与友爱,懂得了理想与责任。渐渐地,彬彬真的像变了个人似的,和同学们交往起来,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多年来,张玉凤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德育工作,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她给学生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给他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他们懂得谦让是一种美德。针对班里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导致自理能力弱的问题,她在学生中开展了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开展“多给别人留方便”的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只会关心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孩子常年和爷爷奶奶或者姥爺姥姥生活在一起,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学校调查,她班里有的学生父母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才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地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子关系出现了障碍。有的学生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面对这种现状,张玉凤平时对他们特别注重情感教育,通过日常的“感恩教育”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让他们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历经艰辛,为的是全家幸福,为的是让他们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完成学业。并且想方设法开设“真情电话”,要求外出打工的家长们,每周至少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节假日、父母或孩子的生日,更是不能错过。在学习上她尽职尽责,不厌其烦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在生活上扮演“爱心妈妈”,让孩子们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都能愉快地在这个和谐的班级大家庭中生活、学习。
龙龙同学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在内蒙古打工,爷爷奶奶更是疾病缠身,家境十分贫寒。北方的冬天,严寒来得早,立冬刚过便寒气袭人,班里大多数孩子早早就穿上了保暖的棉衣。那天,张玉凤看见操场上玩耍的孩子们红光满面,龙龙却脸色煞白。走过去仔细一看,原来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天气,龙龙还没穿棉袄。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我能眼看着他挨冻吗?不能!”中午放学后,张玉凤专门回了趟城里,按龙龙的尺寸买了一件棉衣。下午到学校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他穿上。龙龙十分高兴,满心喜悦。看着孩子满含感激的双眼,张玉凤也感到由衷的高兴与幸福。
如果孩子是一株幼苗,那么家长和教师就相当于土壤与园丁。家长要帮助幼苗扩张根系,向上生长;教师要修枝剪叶,促进树苗茁壮成长。在张玉凤看来,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品性与习惯,消除不良习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光靠爱是不够的,必须互相依靠、互相信任,才能成就孩子。每学期,她都会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全面家访,并建立专门的家庭联系卡,然后汇总分析,对症下药,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
同时,张玉凤还经常利用微信平台和家长沟通,谈孩子的性格,谈孩子的学习情况,教给家长辅导孩子的方法。学生家长也会及时将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她反馈。学生铭铭的妈妈说:“孩子平时写作业太较真,非要写一个准确无误的答案才行。”“那以后您就适当放手,不能太过拘泥于条条框框,尤其是语文主观性表达,一定要鼓励他自己写、自己表达,哪怕用词有点不妥,或者语序有点凌乱都没关系,但是必须跳出定式思维的框架。”“我也让他自己写,但是他有了依赖性,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肯下笔,非要我和他一起写。”“铭铭妈妈,你知道吗?每次我批改他的作业都觉得接近完美,但是你说这样是好还是坏呢?低年级内容、试题都比较浅显,到了中高年级,很多题都有思辨性,答案不唯一,如果还等你去给他标准答案,那么他的能力就不能得到锻炼。”“以后我试着让他自己写,写完后我再看,有不妥的地方再让他修改,纠正他依赖性强的问题。”
佳佳妈妈对她说:“张老师,我能力有限,有时真是力不从心,辅导不了。”“有问题告诉她做记号,来学校勤问老师。”“那就只能讓您多费心了,我保证每天监督她完成作业,有时间陪她一起读读书。”“嗯,这样我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她的实际情况。”
类似这样的沟通交流在张玉凤的微信中屡见不鲜。由于她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去她的班级。“把孩子交给张老师,我们放心。”这质朴的语言就是家长对她教育工作的最大肯定。事实上,近年来几所县城的学校已经向张玉凤抛出了橄榄枝,但是每当临近学期末家长便向她提出诚恳的请求,一定要把他们的孩子带到毕业,甚至有家长给县教科局打去电话,请求把她留在下韩学校。所以张玉凤留了下来,她说:“作为教师,能得到这样的认可,我三生有幸。农村学校条件再苦、工作再难也值得。”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示范性。作为一名班主任,张玉凤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按时上班、按时上课,从不请假旷班,打扫卫生冲在前边,植树亲自挖坑,给孩子们处处起表率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格。
在张玉凤看来,她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但是多次被评为浑源县优秀班主任、大同市德育标兵、大同市优秀教师,这些荣誉让她备受鼓舞。2022年,她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爱无价,情永恒。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张玉凤始终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情,在教育路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
责任编辑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