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浩
我国体育日益凸显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重大价值。制定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策略,是行之有效的理论模式。有利于人们对协同发展目标的整体认识。虽然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具有各自目的,但又同属于体育之下的二种子类,在内涵和形式上具有共同性,在作用上能夠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这就为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交互,其实是一种物质、能量、信息的互动行为,都需要借助一定途径才能完成。
1 我国群众体育的概念和特点
1.1 概念
群众体育是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体育活动。由于经济的发展,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我国群众体育事业正在发展。我国群众体育的参与者人数正在呈波动式增长,能够满足群众进行体育活动、业余健身的场地面积与日俱增,群众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年龄结构也有一定的变化,不像之前一样单一的以老年人为主要参与者。
1.2 特点
1.2.1 参与主体广泛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参与体育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广泛,参与主体不在局限于学校,运动员等强制参与体育的人群。群众体育的参与者也有很多是每天忙于工作的年轻上班族。为了主球更好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多的人群参与到群众体育当中。群众体育的活动丰富多样,同样具有广泛性,所以群众体育的参与主体没有年龄的限制,没有职业的限制。无论是少、青年、中年还是老年,还是学生、老师、职工、老板还是退休人员,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到群众体育当中。
1.2.2 活动形式多样
群众体育的活动形式大多数都是群众体育的参与者根据自身需求,自发,自觉组织的适合自身的活动形式。参与群众体育的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年龄对体育活动的形式有着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群对体育活动的形式有着不同的需求,也因此群众体育的活动形式十分多样。
1.2.3 参与目的多样
群众体育的参与主体十分广泛,组织的相关体育活动形式十分丰富多样。也正是因为群众体育的参与主体广泛,所以不同的人群参与群同体育活动的目的也大不相同。有的参与者只是单纯为了锻炼身体,他们希望能够在参与群众体育的活动当中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2.4 组织管理分散
群众体育的组织者大多数都是群众自发或是众多群众中通过自我推荐或是群众选派的组织管理者,他们大多没有组织管理的经验,组织活动和管理组织的能力不足,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无法做到快速有效,所以经常出现因为群众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对交通、治安等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的事情。
2 我国竞技体育的概念和特点
2.1 概念
竞技体育的追求是运动成绩的最大化,是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体的能力,不断突破和创新优秀成绩;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运动竞赛,通过以个人或者团体竞争的方法分出胜负;其类型属于体育活动。
2.2 特点
2.2.1 激烈的竞争性
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即运动员进行竞赛的能力,即竞技能力。因此,竞技体育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比较竞技水平强弱的体育活动。激烈的竞争性将成为竞技体育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基本特征。
2.2.2 广泛的社会性
竞技体育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并具备丰富的社会特性,它的举办和运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大力支持。竞技体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充分投入的社会行为,广泛的社会性是竞技体育生存的必要条件。
2.2.3 高度的公平性
竞技运动中的竞争必须在公开的环境中进行。也就是说,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必须给所有参赛者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不能偏袒其他参赛者。缺乏公平竞争,竞技体育就不能顺利进行。
2.2.4 独特的观赏性
竞技体育本身是以娱乐为重要目的的游戏活动发展而来的,现代竞技体育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这大大提高了它的观赏性。不仅参赛者可以通过展示自己和对抗对手来获得胜利的快乐,观众也可以通过观看竞技体育比赛来摆脱平时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获得特殊的放松感和美感体验。
2.2.5 巨大的功利性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功利意义。高水平竞赛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可以获得数百万现场观众,以及数十亿媒体观众,这也为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2.2.6 无止境的追求
在以比赛为主要舞台的竞技体育项目中,不断提高竞技水平是所有运动员的追求。运动员们拼搏的成果,更集中地体现了比赛求胜精神和挑战纪录。
3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区别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是存在着性质差别的。竞技体育主要是制度化的,完整、系统的竞技体育活动,而群众体育则是具有自由性的全民健身的业余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有正式的历史记录和传说,并且要求对参加者做出明确的界定和正式规则,而群众体育是普通民众自愿参加的一种以娱乐为主社交为辅的形式多样性的体育活动,其不追求名次和运动成绩。
4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价值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以专业技术为载体的运动,其受众范围较小,同时其表现形式也较多地采用了竞赛的形式,显示出其较强的竞争性。而群众体育是一种以社区为主要参与对象的全民运动。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体育是完全不同的,竞技体育是一种有专业的训练和教学,让学员们学会一些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竞技能力;而群众体育,更是一种由下而上的运动,源于民间,是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形式。随着全民运动的兴起,群众体育迅速发展,群众体育的覆盖面也十分广泛。在实践中,积极、全面地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可以极大地丰富运动形式,拓宽运动内容,促进两者的结合和创新。对竞技体育来说,充分借鉴其内容和表现方式,既可以提高其娱乐性,又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应用。对群众体育来说,积极借鉴、学习其优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发展观念,而且可以极大地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和普及,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满足群众的各种需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全面地把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结合起来,协同发展,促进其长期、迅速的发展。
5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状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便有了主次之分,在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思想观念里,群众体育被安置在了次要地位上面,随之冷淡多年。在过分在意金牌的政治价值观上,群众体育现不能凸显出其的重要性。导致發展至今,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体育的观看者,而越来越少主动参与其中,从而使群众体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我国的竞技发展水平。
5.1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我国体育发展存在一定局限性
与西方国家体育竞技项目发展相比较,当前我国体育竞技发展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一些西方国家,会有一些专业的体育专家为体育发展所服务。例如,一些材料专家会为体育竞技比赛中的一些服装进行研制,发明一些适合体育人员穿戴的服装,以此来提升体育训练成效。但是,在我国体育发展中,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在忙自己的体育事业,一些已经退役的体育人员在退役后也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与体育相关的其他问题研究并不是很重视。这样就导致我国在相关训练方式、技巧以及仪器上创新一直落后与西方国家,也在无形中对我国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产生了影响。
5.1.2 存在体育人才分配不均问题
首先,在我国相关人员创新了一些具有良好训练效果的训练方式后,会先将这些方式运用在国家体育队员训练上,并且不会将这一训练方式进行推广,让各地方体育运动员进行使用,这不仅限制了国家体育人才培养,对各地区体育竞技项目发展也很不利。其次,虽然有一些训练方式与理念来自与国家队,但是由于这些理念传播比较慢,这就导致地方体育训练人员一直都追随国家队训练人员的脚步发展,在这传播过程中产生时间差的同时,国家队人员已经获得新的训练方式,或者是西方国家已经创新出更加有效的训练方式,这不仅使体育人才队伍培养难度增加,也使得体育人才分配不均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5.1.3 体育从业者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我国大部分体育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自身所从事的体育项目了解程度并不深。想要让自身体育技能得到提升,就需要对相关事宜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够将其发展方向、规律等进行掌握,才能够让训练成果变得更加显著。但是,由于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对体育项目了解不够深刻,在训练中也并未掌握良好训练技巧,这就导致体育从业者专业素质不高问题出现,影响了体育竞技发展。此外,虽然我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对各项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但是由于这一探索起步较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想要国家体育竞技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就需要将探索范围进行扩展,保证探索范围的全面,对一些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都需要进行探索。
5.2 群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发展不均衡
现阶段群众体育仍存在发展的均衡的主要问题。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城市拥有了更加成熟的体育设施,但在广大农村和很多乡镇,体育设施少、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制约群众体育的发展。
根据体育场馆普查统计数据,现阶段城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83平方米,而农村地区人均体育场地仅为0.97平方米,这种不均衡情况在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5.2.2 设施缺乏养护
虽然很多地区都设有完备的体育运动设施,但往往缺乏专业指导人员和完善的养护工作,很多设备饱经风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很多设备人们不知如何使用,不当使用该方法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不会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
5.2.3 体育意识仍需增强
现阶段坚持运动的人大部分为年龄偏大的人,而年轻人群普遍存在健康意识淡薄,运动观念不强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平台上娱乐内容日益增多,“低头族”和“网瘾少年”也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用大量闲暇时间玩网络游戏或短视频平台,导致严重缺乏体育运动。大部分年轻人体育观念有误,认为自身身体素质较好,体育锻炼都是中老年人保持健康的方式因此忽视体育运动。
6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途径
6.1 充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大人才交流与合作
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分配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起点,要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更好的促进人才的交流和合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竞技性体育的优势,以吸引更多的健身群体。竞技体育具有许多特点,如技术性和艺术性,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竞技体育,可以有效地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进而让更多的健身者参与体育运动。而群众体育的覆盖面相对较广,特别是以社区为单位的开展更是大大提高了其覆盖范围。因此,应大力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增强人才队伍,培养兴趣浓厚、素质高的青年后备人才,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体育教练、运动员等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社区群众体育的建设和推广活动中去。
6.2 完善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社会宣传推广力度
要使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结合,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训练基地。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全面、全面的建设多层次的培训系统,要积极营造多种形式的培训载体,要主动依托专业化的培训场所和社会化的培训措施,真正提高培训的效果。通过建立基地,可以使各方面的人才相互交流。同时,要在协调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全面地创新宣传工作方法,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广泛的网络媒体和网络平台,更好的提高宣传推广的整体效益,全方位增强人民的参与意识和投入积极性。
6.3 优化体育协作机制、完善协作法理、法律制度
有效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让体育市场获得良性发展,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重相关规定的制定,优化完善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机制,促进体育事业发展。首先,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尊重体育市场发展规律,在体育市场合理调配下,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其次,在相关部门推动体育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市场环境变化,要将对市场发展不利因素进行清除。例如,一些在发展过程中采用非正常手段获得发展的企业,一些在市场宣传中进行不真实宣传行为、影响市场良性发展等,都要进行严格监管。这样才可以让体育事业在良好环境下得到健康发展。再者,工作人员必须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要对市场规则进行确定,明确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根据相关制度的制定对市场发展中协同理念进行确定,让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才可以让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市场形成合作发展与特色发展。
7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变化,我们的健康理念也在不断的产生着变化“健康在于锻炼,锻炼在于坚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建设中,进行体育性的运动和培养体育精神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都广泛传播,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人们需要均衡发展,让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速度成正比,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运动空间。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同发展,可以巩固强大的体育事业,给其保驾护航使之更加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