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化

2023-04-30 12:28张国通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国家

张国通

热点背景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準,针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则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

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据东方财富网报道,美国的债务危机再添危险信号。当地时间2023年2月8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最新估计显示,本财年的前4个月(2022年10月-2023年1月),美国联邦政府预算赤字总额达45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000亿元),同比增加约2000亿美元。其警告称,美国联邦预算赤字正在迅速扩大,财政部的资金可能提前被耗尽。对此,美国总统拜登在演讲中承诺,绝对不会让美国债务出现违约。

热点分析

当前美国经济问题如何破局?汲取历史智慧,90年前的罗斯福能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在新政以前,美国是一个以自由放任经济为主的工业社会,新政实施之后,美国成为了政府全面监管下的工业社会,结束了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无序状态,走上了一条管理有序的道路。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节法》《国家产业复兴法》《社会安全法》等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基本结束,但罗斯福新政时期产生的一些制度或机构如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住宅局 、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等仍产生着影响。

核心知识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 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 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

3. 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

4. 影响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2)国际关系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5. 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

(1)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2)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具体可划分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3年到1935年,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医治创伤,结束混乱状态。第二阶段是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第一阶段着重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于改革,而救济贯穿两个阶段的始终。

1. 经济新政

(1)措施:以《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和《工业复兴法》为核心的经济措施是“新政”的主体。

(2)作用:罗斯福新政的根本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经济的模式,使其从自由放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为国家干预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从新政开始,联邦政府承担起确保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不仅要宏观调控,还要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等途径积极介入分配,经济运行的好坏可以说成了判断政府成败的关键,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放任自由主义宣告结束。

2. 社会救济与保障新政

3. 环境保护新政

4. 政治体制新政

措施: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

综上所述,多维的罗斯福新政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它是经济新政、社会保障新政、环境保护新政和政治体制新政等的综合体。

三、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 时代潮流: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 经济实力: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 民主传统: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 理论依据: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5. 个人因素:罗斯福的个人努力。

考情预测

1. 罗斯福新政对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史的考查中依然会有一定比重。主要通过依托历史材料,设置情境,考查同学们对新政的把握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2. 除了考查基本线索外,还有可能拓展考查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正常调整,以及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探索的借鉴。

3. 把握罗斯福新政的本质特征,分析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模拟练习

例3. 1933年6月,美国成立“国家复兴署”,由它召集工商界、劳工组织和消费者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在整个工业界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合作运动,以达到广泛的再就业,缩短工作周,实行合理工资,防止不公平的竞争和灾难性的超产”。美国成立该署的直接意图是()

A.解决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问题

B.保障工人阶级的基本生活

C.防止企业破产从而稳定就业

D.鼓励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

例4. 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称美国正在进行的新政“不仅是一场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更是一场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美国“在为挽救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民主)而战”。这一言论()

A. 旨在强调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冲击

B. 阐明了新政带来的经济效益

C. 肯定了新政在维护宪政方面的价值

D. 借鉴了苏联国家治理的经验

猜你喜欢
罗斯福新政国家
“新政”爆款第一车?
新政不是“半夜鸡叫”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新政
关于新政的思考
把国家“租”出去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