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尧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当下的备考普遍存在“散、碎、杂”的低层次问题,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育与核心素养的生成。《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高考命题聚焦“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是“学科素养”落实的本质与抓手,也是深度学习的内在要求。所以,在一轮复习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是我们一线教师无法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教学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对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与归纳,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多维地掌握知识,克服严格按教材顺序知识学习“浅、碎、杂”的问题。大概念构建要三步走:第一,确定学科核心大概念。可以根据高考试题、时政热点、学生疑惑点等确立;第二,要有大格局。突破目、框、课、单元,甚至模块去建构;第三,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围绕学科大概念梳理出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建构思维导图,实现知识结构化。例如,围绕“劳动”概念: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里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等;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有“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哲学与文化》有“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等;《法律与生活》有“保护财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等。
第一步由教师确立,第二、三步可以交给学生完成,做好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会看书、会思考、会整合。
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慢和弱,主要是因为灌输式的教育没有给学生“经历”和“体验”的机会。而项目式学习是通过做项目来开展教和学的活动,是学生参与一系列复杂任务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在解决和经历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方式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可以简化运用:第一,入项:呈现核心驱动问题;第二,展开: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充分进行任务探索;第三,结项:做好汇报、总结与评价。例如,在讲解《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时,设置驱动问题:宪法主题公园的精彩呈“宪”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有何作用?学生通过游览、参观宪法主题公园(也可云游览),对宪法主题公园有了初步的认知,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主动了解法治国家相关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将知识与真实情境相结合,学生小组合作生成答案后,向师生交流展示,此时再通过师生、生生评价进行完善与复盘。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做中学、做中悟、做中得的动态生成样态。
高考命题遵循“无情境不命题,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成题”的原则,核心价值(观)成为了高考的必考点。价值观培育不仅是高考的需要,更是做人的根本。“价值(观)”属于意识范畴,是学生在学、练、评中最难发现问题的一环,而语言是思想(意识)的外化,所以,我们的一轮复习课堂要有“价值”外显,即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表达一定不是漫无边际地谈,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具有开放性、可议性的议题、主题或辩题,在驱动式问题的牵动下,让学生稍作准备后当堂展示,展示后大家可以分享观点,深度对话。例如,可设置:有人说:“广泛使用服务机器人,会引发失业潮,不利于就业稳定。请谈谈你的看法。”或者“请你谈谈什么是爱国”等。学生分享、交流、对话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明理导行的价值观引领,引领学生一颗红心跟党走,坚定信念不动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四新”时代的高考备考必须更新理念、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教学行为都要围绕“让学习真正发生”进行,让课堂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生成地,更是素养的生根地,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