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军 王玉平
(1.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新一中;2.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北辰中学)
2023 年山东省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全卷紧扣育人导向,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为依托,题目设计灵活新颖,善于调动学生高阶思维,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学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起到强有力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了学科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主要方面: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来看,2023 年山东高考思想政治试卷呈现出如下特点。
1.彰显价值引领,突出育人功能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要求。山东高考思想政治试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学科政治导向、价值引领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第1 题,以优秀共产党人时刻践行以人民利益为重,为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为情境材料,增强了青少年对我们党的政治认同,坚定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豪与自信。第20 题,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一百多年来的奋斗成就为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坚信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从而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强化思辨能力,关注思维品质
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就要求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例如第10 题,以2023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经济建设实践中具体问题的正确判断力与理性选择的能力,明确我们做事一定要深入调研,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而不能犯“拍脑袋”决策的错误。第17 题,以当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情境材料,结合我国北斗发展这一新业态,来评析“国家应超前开展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这一观点。通过这一评析类的题目,引导学生能够用开放而敏锐的眼光,提升辨识和分析不同信息的能力,达成对学生运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实现对世界的科学认知。
3.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知道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用切实行动来共建法治国家。例如第14 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合同纠纷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灵活调动运用能力。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来解决类似的纠纷,对学生法治观念的进一步树立,如何更好地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第16 题,把政府政务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放到一起,设置具体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法治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如何处理好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这一问题,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关注,增强了其自觉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
4.有序公共参与,担当社会责任
广泛的政治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有助于公民更好地表达民意、集中民智,有助于鼓舞人民热心公益活动,激发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增强了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同时有利于提升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例如第5 题,通过创设村级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引导学生体味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一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这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参与,进一步增强了其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第19 题,通过邻里纠纷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身份代入,思考如何参与处理相关的纠纷矛盾,从而做到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试想,学生以一名调解员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的身份互换进入情境,这必将极大程度地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与信心,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与水平,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与2022 年考卷相比,2023 年山东省思想政治高考卷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创新调整,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特点:
1.更加突出不同模块间的相互融合。其表现有二:一是从选择题所涉模块呈现的先后顺序来看,2022 年是按照模块顺序先后出现,2023 年在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模块选择题后,紧跟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模块选择题,命题考查视角从国内转向国际。二是从非选择题来看,第19 题只用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的知识作答,第18 题是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拼盘”呈现形式分开进行哲学部分与文化部分作答,其余的三个问答题都实现了不同模块知识间的深度融合即用两个模块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一个设问。这与2022 年高考卷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变化,2022 年只有一个问答题采用的是两个模块知识结合的方式来设问作答,2023 年变为三个问答题,由此对比来看,不同模块之间的融合考查可以说已成为一种趋势。
2023 年多模块试题设置
2.题型多样且有所创新,考题材料契合时代生活。整卷来看,选择题题型灵活多样,涵盖面广,有体现类、意义类、图表类、传导类等;非选择题涉及观点阐述类、观点评析类、措施类、认识类、撰写短评类,甚至出现了创新题型19 题即填空题,虽然这只是形式上的改变,但创新意味十足。无论从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来看,都凸显了思想政治这一学科特色,即命题材料多数以当下的时政新闻为背景,很好地遵循了无情境不命题的命题原则。关于时政材料的来源,一方面从大的方面来看,涉及国际社会的发展,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比如第8 题;更涉及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政治法治建设的完善,文化发展与民族自信的增强等;另一方面,从小的方面来看,切实关注学生身边熟知的事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比如全民健身热潮,个人信息保护,学雷锋活动的开展,邻里关系的处理等。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关注社会变革和实践中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国家社会生活,培养世界眼光,做与时俱进、有责任担当的社会建设者。
整卷来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在突出育人导向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深挖学科思维品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以非选择题16 题为例,作以下相关分析:
1.本题命题情境以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为依托,结合学生收集到的两则资料:一则是某地保障房主管部门拟公示信息,一则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展开。这是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思政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体现。
2.从设问来看,注意提取以下关键信息:①明确设问的方向是什么?用哪个模块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作答。本题是用两个模块,即《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的内容来进行作答,实现了两个模块知识的有机融合。②从答题思路来看,针对设问中“如何处理好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说明你的观点”,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对这一问题“观点”是什么。即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两者之间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同时结合材料与所学“阐明理由”,这就要求我们重在分析自己做出上述观点的原因意义,最后建议落脚到协调处理好两者关系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有重大积极意义。
3.从具体答案的组织来看,我们要做到材料关键信息与设问信息的有机结合,活学活用所学内容,展现我们逻辑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答案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在我国,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政府需要对涉及公众利益、需要公众知晓与参与决策的信息主动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建设公开公正的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这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但政府公示个人相关信息,也容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篡改、丢失,不利于个人信息保护,从而造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2)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可以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体系内协调统一起来。政府在处理个人信息时,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并采取相应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并不会对个人信息保护造成损害,而这恰恰是政府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一种体现,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处理好两者关系,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水平,促进政府和公民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有利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人权,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