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勇
在验光领域工作近60年,笔者发现,从海外或中国港澳台回来的人所配戴的眼镜有很多不合格,不是过矫就是散光轴位有偏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验光师没有采用检影验光的方法,更没有经过还原检影的科学流程,而是直接根据电脑验光度数给予配镜。
还原检影指的是一种在屈光度数检查出来后加上+2.00D或减去-2.00D的测量调节方法,一般采用50cm工作距离进行二次检影。在还原检影的过程中,直到各方向无影动即能得到正确的屈光度数,如果是顺动,说明度数过矫;如果是逆动,说明度数欠矫。在现代验光技术中,检影验光非常重要,而还原检影则对患者的视力矫正以及治疗尤为关键。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归纳了以下检影验光的原理、使用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视光从业者提供参考与启发,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根据瞳孔区影动情况找到被检者的远点,从而计算出其屈光度数。
a. 可以立刻诊断屈光性质;
b. 检影时无需询问患者就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屈光度数;
c. 节省试镜时间;
d. 所用的器械简单、方便、便宜;
e. 儿童、聋哑人、弱视、无晶状体、不认字的被检人群最适用于此种方法。
被检眼与检查者的工作距离一般为100cm或50cm,将中和度数与造成人工近视的屈光度相加所得到的代数和(工作距离为100cm,屈光度为-1.00D;工作距离为50cm,屈光度为-2.00D),即为被检眼相对准确的屈光度数。由于每位检查者的手臂长为55cm~65cm,因此采用100cm工作距离进行检影验光时,检查者必定要起身前后移动,在此过程中加减镜片等操作很不方便,所以采用50cm工作距离进行检影验光比较合适。
检影验光时,一定要准确检查出被检眼黄斑部的屈光度。对于散瞳患者,应让被检眼注视检影镜进行检查;而对于小瞳检影验光患者,为了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到黄斑部引起瞳孔缩小,妨碍验光顺利进行,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注视检查者的左眼(检查者用右眼检影),此时检查出的黄斑部度数才是被检眼真正的屈光度。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100cm还是50cm的工作距离,检查者都必须记住以下3个要点:视网膜映光运动方向、视网膜映光运动率、视网膜映光运动形式。
在50cm工作距离进行检影验光,正视眼、远视眼或低于-2.00D的近视眼。
a. 顺动,加+2.00D球镜即中和,中和度数加上-2.00D代数和等于0,为正视眼。
b. 顺动,加+3.00D球镜即中和,中和度数加上-2.00D代数和等于+1.00D,为远视眼。
c. 顺动,加+1.00D球镜即中和,中和度数加上-2.00D代数和等于-1.00D,为低于-2.00D的近视眼。
在50cm工作距离进行检影验光,高于-2.00D的近视眼。如逆动加-0.75D球镜即中和,中和度数加上+2.75D代数和,为高于-2.00D的近视眼。
在不加任何镜片的情况下,无顺动或逆动,保持中和,即为不动,也恰好是-2.00D的近视眼。如中和度数为0,加上-2.00D代数和,为-2.00D的近视眼。
视网膜映光运动越慢,屈光度越高;视网膜映光运动越快,屈光度越低。
a. 视网膜映光大而圆的多数是正视眼、远视眼,或者是单纯度数较低的近视眼。
b. 只要在两条互相垂直的子午线上映光运动率不一样,就说明有散光存在,如图1~2所示。
图1
图2
我国采用仪器验光配镜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内眼科专家和验光师在接受西方科学理论和新兴仪器的基础上,也摸索出了自身的一套客观验光方法,其中包括检影验光技术。
上世纪60年代初,笔者开始接触检影验光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当时采用的是一块中间带有小圆孔的平面反光镜,借助电灯的光线反射到被检眼,观察其影动状况,从而判断检查眼睛的性质和光度,如图3所示。虽然以前的验光设备落后、简陋,但检影验光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验光过程中一律采用1%浓度的阿托品散瞳,检影时影动非常清楚,极易找到中和点,对初学者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3
从业生涯中,笔者一直坚持使用检影验光,因其操作简易、结果可靠,只需根据影动性质就能得到相当准确的屈光度,几秒钟内即可完成整个检影验光过程,能为被检者带来舒适的验光体验。尽管验光仪器设备不断更新迭代,但视光学领域的检影验光仍是无法替代的传统技术。笔者认为,作为眼视光从业者,在接受先进验光方法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检影的操作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广西医大晶亮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