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 要:作为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生产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备受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由于优质的东北大米大多产自北纬42°以北的中高纬度地区,因此,在水稻生产中低温冷害问题时有发生,无法保证水稻的稳定生产。对此,应分析低温冷害天气的基本特征,科学引入综合防控技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切实提升水稻产量与质量水平。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水稻冷害的原因,指出了具体的防控策略,以期为此后水稻种植工作提供更多借鉴。
关键词:东北地区;水稻;冷害;综合防控
水稻属于感温植物,生长期间若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则会导致水稻出现生理损伤,延迟发育时间,发生生理障碍,降低产量与质量水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很容易导致水稻产生冷害问题,较常见返青分蘖期寒潮、灌浆成熟期寒潮等,种植人员应综合不同的症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最大程度的提升水稻种植产量水平,保证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
1东北冷害概念与类型
冷害指的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连续处于低于生长适宜温度的环境,产生的生育延迟问题,导致减产,无法保证质量。外表层面,冷害并没有明显表现,人们很难注意。冷害类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三种。一是延迟型冷害,主要指的是农作物生长期间连续出现低温天气,无法为生长发育积存更多温度,延缓了正常的代谢,推迟发育时间,不能在初霜前成熟,导致减产,造成经济损失。幼穗分化前至营养生长期和灌浆中后期很容易发生延迟型冷害问题,导致作物延迟抽穗,若仔粒成熟期发生冷害,则会降低光合作用。二是障碍型冷害,主要指的是农作物在生殖生长期间遭受短时间的地温,损害了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开花后无法结果,出现空仔粒问题,最终减产。水稻减数分裂期间极易发生障碍型冷害,气温较低会直接影响水稻孕穗。水稻花粉细胞需要在17℃以上时才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当气温连续3d低于17℃时,花粉细胞无法正常发育,导致空粒。抽穗开花期间,若外界环境温度连续3d低于20℃,则会影响水稻抽穗,影响授精,无法张开颖壳,出现空粒。
2水稻冷害诊断技术
作为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严重灾害问题,冷害严重影响水稻种植产量,为了科学诊断,应及时采用必要的管理措施,做到科学预防与补救,具体而言,水稻冷害诊断应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发芽期的冷害诊断,一般水稻正常发芽温度指标需达到10℃以上,此时水稻遭遇低温,会导致叶鞘无法伸展,向回勾曲,真叶变形,叶顶出现圆圈,叶鞘内包裹着叶尖,无法抽出。二是苗期与分蘖期的冷害诊断,主要为延迟性的灾害,会延长水稻的生育期,苗期临界温度为13℃,分蘖期的临界温度为16-18℃,若无法满足水稻营养需求时,便会发生冷害。三是营养生长期的冷害,特指播种至幼穗分化时期,此时低温将会导致抽穗期延长,气温平均降低10℃,抽穗期便会延迟1-2d。四是孕穗期的冷害诊断,此时属于障碍性冷害,直接影响花粉母细胞的形成与分裂,导致无法形成花粉粒,造成减产。此时临界温度为18℃,主要因为抽穗前9-11d遭遇低温环境,气温每降低10℃,结实率便会下降6%左右。五是抽穗开花期的冷害诊断,当抽穗时期遭遇低温,则会导致水稻不抽穗,产生延迟性冷害,直接影响水稻的成熟度。六是灌浆成熟期的冷害诊断,当8月份出现低温时,则会导致水稻延迟抽穗,无法完整成熟,瘪粒增多,影响水稻产量与质量水平[1]。
3育秧期的寒潮烂秧
育秧季节遭遇低温冷害时,会发生烂种、烂芽、死苗等问题,影响水稻产量水平。
3.1症状
一是烂种,未破胸或已破胸未发芽的稻种腐烂,主要因为种子质量较差,缺乏发芽力;或者在浸种时破坏种子;播种时深度较大等,种子泥土覆盖较厚等原因,一旦此时遭遇低温,种子活力下降,会直接冻伤种子,导致烂种。二是烂芽,指的是播种至返青前水稻幼芽死亡,比如倒针烂芽,地面裸露种子,根尖被折断,无法扎进泥土,但芽鞘过长,倒扎进泥土中,一旦遇到低温环境,土壤缺氧,则会导致芽腐烂问题。黑根烂芽指的是,水稻幼芽根系便黑或腐烂,无法长出新根,幼芽枯黄。黑根烂芽主要因为种植人员错误施肥,施加没有腐熟的有机肥,当长期缺氧时,便会产生硫化氢等毒害物质,严重侵害幼芽。绵腐病烂芽主要因为谷种侵入真菌绵腐病菌,种芽基部产生较多的棉毛状菌粉,侵染整个谷种。三是死苗,由扎根扶正引起。当生长期长期遭遇低温,或者侵染细菌时,则会发生黄枯死苗问题,秧苗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养分,叶片开始变黄,基部腐烂且容易折断,最终枯死。或者当突然来临寒潮,降温幅度较大时,会引发青枯死苗问题,比如白天天气晴朗,夜晚突然降温,秧苗无法适应,吸收的水分减少,导致死苗。此时会卷尖心叶,之后遍及整株,幼苗根系较小变黑,叶片依然为暗绿色[2]。
3.2发生原因
当遭遇低温环境时,水稻幼苗的呼吸作用减弱,释放出的能量无法为水稻生长提供足量的营养物质,反而会消耗植株营养,散失热能,导致水稻根系无法正常发育,吸水、吸肥能力减弱,导致水稻缺乏水分、营养而死。同时,芽期缺氧或低温淹水,也会积累较多的有毒物质,导致病菌侵染,引起烂秧。
3.3防治措施
一是做到合理播种,优化育秧方式。种植人员应分析掌握当地气候的变化情况,做到适时播种。育秧期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选择在4月上旬冷尾暖头的天气播种。同时,还应优化育秧方法,尽量采用地膜育秧、薄膜育秧等方式,条件满足时也可以温室育秧。二是合理灌溉,合理调节水温,保证芽期湿润。三是抗寒育秧,引入低氮适磷的方法,在秧田耕层中施加适量的氮肥,保证土壤表层的氮素含量低于集中施加量,并在土表集中施加磷钾肥。通过此种育秧技术培育水稻,可以增强秧苗的抗寒能力,确保秧苗壮实。施肥时应合理控制用量,当秧苗长势较差时,应施加氮肥,当秧苗长势较好时,则无需过量施肥。四是应施加适量的土壤杀菌剂,当秧苗1叶1心时,应在土壤表层喷洒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有效防治病虫害问题。当卷叶秧期时,应混合2%硫酸铵与500倍敌克松溶液,及时喷洒,杜绝死苗。
4返青分蘖期冷害僵苗
水稻返青分蘖期较常发生冷害僵苗问题,主要因为5月上旬天气寒冷,早期水稻插秧后,若经常遇到低温降雨天气,会导致不分蘖问题。或者低温天气时灌溉,会延迟水稻返青期,发生僵苗问题。
4.1症状
水稻冷害导致僵苗时会导致叶片带有淡绿色,叶片出现褐色不规则斑点,尤其大多分布于叶尖,严重时还会侵染叶基,边缘枯焦,新长出的根系细小,整个稻株呈现丛状。当气温低于15℃时,昼夜较大的温差会导致叶片出现“节节黄”问题。当寒冷加重时,水稻根系会处于低温环境,无法正常发育,活性降低,不能充分吸收水分与肥料,以致发生冷害僵苗问题,并出现缺磷、缺氮等问题,交替发生缺素型僵苗与冷害僵苗症状。
4.2发生原因
寒潮侵袭会导致水稻出现冷害僵苗问题,当白天气温低于17℃时,会阻碍分蘖,尤其采用人工插秧方式时,禾苗更易受到低温影响,插深时发生僵苗。
4.3防治措施
一是培育壮苗,增强水稻秧苗对环境的抵抗能力,减少低温灾害的影响。5月中下旬,水稻插秧时应插足基本苗,尤其根据秧苗的质量科学施加起身肥。二是提升栽插质量,做好水肥管理工作,适应浅插,利用土表温度加快返青分蘖。期间还应强化水肥管理力度,尤其在深插秧后应进行水肥管理,提升泥温。并注重施加磷肥、钾肥等,增加速效肥料。三是及时关注气象预报,低温来临前及时灌溉,低温过后及时排水,露田插秧,加快根系生长速度。四是实行补救措施,对于已经发生冷害僵苗的水稻,应及时灌溉升温,施加速效氮肥,尤其在低温期间应施加草木灰等,达到增温保温的效果。期间还应施加钾元素、磷元素含量较高的灰肥。
5孕穗期寒潮
7月中下旬发生寒潮,此时水稻正处于孕穗期,低温会导致水稻退化颖花,无法正常发育花粉,出穗便会变为空壳。
5.1症状
低温寒潮影响水稻的危害很难及时发现,主要侵害正在分化发育的生殖器官,导致颖花退化,抽穗变短,减少水稻粒数。且寒潮还会阻碍花粉母细胞分裂,无法形成生殖细胞,产生大量空壳。
5.2发生原因
低温会影响水稻生殖器官的发育,出现小花小实,或者花而不实。稻穗最佳发育温度为18-20℃,此时阻碍幼穗发育,尤其抽穗前10d导致花粉母细胞无法正常分裂,无法发育花粉,颖花退化,产生空壳。
5.3防治措施
一是采用日排夜灌方法,通过灌溉深水增加温度,尤其在凌晨前后开始灌溉,并留出排水口,持续4小时,通过提升水温增加水稻温度,但采用日排夜灌方法时不得使用井水,以提升水温。同时,还应在稻田中开沟,保证沟沟相通,加快排灌速度。灌溉时面积不得过大,低温时可以灌满即可,早晨8时左右开始排水,增加浅水水温。二是做好根外追肥工作,及时喷洒磷肥、钾肥、氮肥,提升水稻对冷害的抵抗能力,一般喷洒0.2%磷酸二氢钾、8%过磷酸钙溶液等。三是叶面施肥法,混合少量的热水与保温剂,缓慢加入冷水,在水稻叶茎表面喷洒,当保温剂干燥后会在水稻叶茎形成薄膜,避免热量与水分的散失,增加水稻的整体温度,尤其晴冷低温侵袭时,保温效果更佳。但湿冷低温侵袭时会冲坏薄膜,无法达到预期保温效果。四是合理种植高产、耐低温的水稻品种,加快幼穗分化,降低低温危害[3]。
6灌浆期低温
6.1症状
灌浆期低温会导致水稻灌浆延迟,甚至无法完全成熟,瘪粒增加,容重降低,垩白率增加,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
6.2发生原因
低温会影响正常发育,导致生理机能减退。水稻灌浆期最佳温度为25℃左右,此时温度过低,会造成水稻光合能力下降,合成营养物质减少,从而降低灌浆速度,延长成熟时间,如果后期持续低温,会导致水稻无法完熟。同时,会造成籽粒容重降低,瘪粒增加,从而影响产量。灌浆速度的变化还会导致淀粉粒排列出现混乱,造成垩白率增加,从而影响米质[4]。
6.3防治措施
首先,采用灌水增温方法,当寒潮到来时,应及时灌溉,调节田间气候,降低低温的危害。比如灌溉深度为5-10cm的河水或塘水,可以达到升温0.6-1.8℃的效果。当条件允许时,也可以采用日排夜灌方法。其次是采用根外追肥方法,低温时水稻根系活性降低,为了提升根系水肥吸收能力,应喷洒适量的叶面肥,加快抽穗开花速度,增加结实率。一般浸泡0.5kg过磷酸钙,24h后去除渣子,加入1kg尿素,在水稻叶面喷施,当寒潮过去2d后再次喷施。再次是喷洒海藻酸等保温剂,在叶面喷洒,在叶片表面形成薄膜,减少热量损耗,达到保温效果。最后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调控,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与无机营养元素。比如使用脱落酸ABA,增强水稻幼苗耐冷性,提升结实率。或者也可以使用水杨酸增强水稻幼苗的耐冷性,最佳浓度为1.5mol/L。又或者使用香豆素提升水稻耐冷性,提升水稻秧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使得水稻叶片中达蛋白质与叶绿素含量上升,增加游离脯氨酸。或者利用丙酮抑制低温对水稻的侵害,提升水稻茎秆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减少膜脂过氧化物的含量,减轻低温对叶绿素的破坏,保证幼苗的耐寒性。
7东北地区水稻冷害防御措施
首先,应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更多人认识到冷害对水稻的危害,并制定科学的防灾措施,通过微信、网站、报纸、电视等新媒体技术宣传气象防灾知识,通过科普使更多民众掌握水稻冷害的预防方法,降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其次应为水稻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农业生产与气候环境具备密切联系,为了降低水稻冷害的危害,应及时为农民提供天气预报信息,使其及时做好冷害预防工作。尤其气象部门应引入卫星遥感技术与先进的科学措施,实时监测水稻的生长情况,为农民及时提供信息,密切关注低温天气的变化,采取预防措施。且相关部门应深入田间地头,定期指导农民,使其了解冻害的影响,学会采用规避措施。再次,应科学管理稻田。气象部门应加强与农业发展部门的合作力度,科学完成品种选择、合理整地、科学施肥等工作,提升水稻对冷害的抵抗能力。期间还应结合气象灾害情况,分析冷害的季节特点,合理规划水稻生产布局,降低冷害影响。另外还应在水稻田周围植树造林,科学保护稻田,改善冷害影响。最后,应采用多种措施防御冷害,及时修建蓄水池与水库,定期完成水稻灌溉工作,通过灌水方法增加地温。或者采用温室育苗或地膜育苗方法,增强水稻的抗灾能力。期间还应构建科学的气象预警系统,实现精准预报气象,及时做好预防措施[5]。
8结束语
水稻属于喜温植物,对温度的敏感度较强。当水稻生长期间持续遇到低温气候时,则易发生冷害问题,导致灌浆速度减慢,仔粒发育不良,甚至遇到极端的低温天气会导致无法开花,出现空壳,严重降低水稻产量,为种植人员带来经济损失。对此,应重视冷害的综合防控工作,针对气象灾害实行干预措施,关键期做到以水护苗,提升田块的地温与水温,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与成熟。另外,还应加大冷害的宣传力度,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到达科学规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龙,刘丹丹,马明哲,等.东北水稻低温冷害指标持续适用性检验与比较[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6):28-30.
[2]杜艳红,郑军虎,刘洋,等.低温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2(4):133-135.
[3]于省元,李鹏伟.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技术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2(4):52-54.
[4]张雯,韩海英,张萍.低温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1(11):7-8.
[5]裔传祥,周宏伟,黄维,等.江苏水稻关键生育期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21(6):16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