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策略探析

2023-04-29 00:44:03付伶利
种子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产高效栽培

付伶利

摘 要:玉米、大豆是贵州黔西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既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又能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开展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对推动贵州黔西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现实价值。本文首先分析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优势,分析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中的现存问题,提出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策略,旨在优化创新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产业模式,切实提高贵州黔西南地区农作物生产种植效益。

关键词: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

在当前条件下,玉米套种大豆为主的农艺措施是比较科学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在进行套种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两种具有很大差别的作物,其中玉米植株体积大,种植间距也大,而大豆植株体积小,种植间距小,两种作物的光照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符合了套种模式种植的需要。

1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优势

1.1优化利用光照条件

就农作物的种植而言,光能的综合利用率不仅与种植作物的叶片面积大小、叶片中的叶绿素综合含量有关,还与种植作物的植株总数、叶片的倾斜角度、叶片面积指数、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密切相关。玉米套种大豆可以提高阳光的辐射综合利用比例,相比于单纯种玉米和单纯种大豆,阳光辐射的综合利用率可提高15%~20%[1]。在相同的土地范围中,利用玉米和大豆的高度差异,可以制造出一条通风性能好、透气性能好的“走廊”,既能提高二氧化碳供应,也能让阳光直射到玉米底部。同时大豆植株高度较低,有助于强化植株间的漫反射光。另外,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通常需要进行长波光照,对比分析早晨、中午、晚间,早晨、晚间的光比中午的长光波要多,进行玉米套种大豆栽培种植,在提高光密度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光品质,为提高产量和收入水平,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更多的外在优势。

1.2农田微环境条件优势突出

进行玉米套种大豆栽培种植,能够使常规的大范围单一种植玉米与单一种植大豆变为地头边垄种植,通风透光性更好,各方面提高二氧化碳供给,提高光照的利用比重,从而提高大豆与玉米的产量。此外,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玉米增产的潜能,提高农田的单位面积生产效益。进行玉米套种大豆栽培种植,玉米植株苗高于大豆植株苗,所以可以将玉米植株苗变成在大豆农田中的一个挡风地带,可以很好地减少土壤中水分的挥发,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湿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光照辐射[2]。

1.3产量提高

通过对玉米套种大豆栽培种植生产收益的研究,玉米套种大豆可以提高玉米、大豆的产量,玉米种植产量每公顷可提高75000千克,大豆种植产量每公顷可提高1500千克。所以,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增产增效作用十分显著,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2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中的现存问题

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成功应用,促进贵州黔西南地区玉米套种大豆栽培种植模式全面发展,在我国大豆种植范围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贵州黔西南地区的大豆种植范围呈现出强劲的增产势头。然而,当前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弊端,对产量、效益与发展前景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其缺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适宜于玉米与大豆套种种植的耐阴、高效、优质良种比较缺乏,过去使用的品种已有了混杂的现象,此外,由于成熟期比较久,病害比较严重,对玉米套种大豆生产产量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生产的进程也比较不顺畅。第二个方面是栽培方式缺乏规范性、科学性,以窄行带宽为主的常规栽培方式造成大豆种植产量偏少。第三个方面是玉米套种大豆所造成的遮荫问题较为突出。选育的玉米植株偏高,且成熟期偏晚,当玉米与大豆套种时,大豆被遮荫的时间也比较长,在共作中,大豆比较容易出现倒伏问题,造成大豆产量和综合生长效益不佳。第四个方面是根腐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问题比较突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质量,以及为我国粮食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资料,必须且有必要持续加强对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创新研究和成果应用。

3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策略

3.1合理选择种植田地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对土质、土层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通常选择肥沃的土壤,土壤肥力以中等偏上为主,同时选择土壤结构疏松、土层厚度大的区域,这样的土壤具有很好的保肥和保水能力[3]。其次,选择光照条件好、水源条件好的区域,注意远离污染源区域,避免破坏农业环境。

3.2播种前

3.2.1选种

在确保高产高效栽培方面,选用优良品种是非常关键的。为了确保玉米套种大豆种植产量和效率,通常所选择的作物种子具有较强的特性。在玉米品种选择方面,选择结穗大、籽粒紧密饱满、种子发芽率大于15%、有较高抗倒伏性能、其他方面有较好抗病性能的玉米种子。在大豆品种选择方面,通常应选用分支较少、不会出现炸荚现象的大豆种子,并且大豆种子的出苗率应在90%以上。

3.2.2种子晾晒

挑选优质的玉米和大豆种子之后,在种植之前,挑选晴朗天气进行种子晾晒。晾晒天数控制在一到两天之内,每天晾晒时长控制在三到四个小时之内,但是要注意避免被太阳暴晒。

3.2.3拌种

对于玉米种子,拌种时可使用包衣拌种方法。对于大豆种子,在种植之前可用烯效唑进行拌种处理,以每千克种子为单位,使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6~20mg,将其放入塑料袋子里反复摇晃[4]。

3.2.4土地整理

在正式播种之前,必须进行土地整理。土地整理的基本办法包含以下四种。第一种是翻、耢、耙,将整地深度控制在20cm左右,翻完之后需要耙耢2~3次,以保证土地平整。在进行整地时,可采用机械化连片翻耕方法,这可以大幅度提升整地效果。实践证明,每隔三到五年进行一次深度翻耕,最佳翻耕时期为秋季翻、耢、耙,之后再进行起垄,这样可以改善土地除草和灭茬的整体品质,对微生物的成长和大气的流通有利,从而使土地的理化性质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二种是旋耕灭茬整地,利用旋耕机将上茬作物留下的余茬进行破碎,之后将这些被碾碎的余茬混合到泥土中,在小型旋耕机和四轮挖掘机的共同配合中,能够提高旋耕灭茬机动性能。该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农田。第三种是春整、秋整,春整一般是在前茬庄稼收获后进行灭茬,然后再进行基肥施肥、深度翻耕。如果土壤为黏土地,还需要在封冻之前进行一次灌溉。秋整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还可以对土体结构进行改善,为玉米套种大豆栽培生产提供良好土壤条件。第四种是轮作倒茬。种植玉米时,进行连作种植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不适合大豆种植。因此应采取合理的轮作倒茬整地方式,保证两种作物的高产、优质。进行轮作,有助于充分使用残肥,并保证土地中的养分平衡。但是要注意的是,需要以种植地区的自然环境、玉米套种大豆规则为基础,进行科学轮作,以消除田间杂草,缩减病虫害病原菌数量,调控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3.3播种

3.3.1合理选择播种时间

玉米在春季时节播种,可视地区天气情况,适时提前播种,大豆在夏季时节播种。在贵州黔西南地区,播种时间可选择在四月底到六月底之间。或者结合地区天气情况,在降雨之前或降雨之后,适时进行抢墒种植。

3.3.2播种方法

在玉米种植方式选择方面,可选用人工点播、机械直播、肥团育苗移栽等方法,每个穴行进行单株、双株播种。在大豆种植方式选择方面,可选用免耕橇窝点播、免耕机械直播等方法。在进行免耕橇窝点播时,每个穴播种四到五粒种子;在进行免耕机械直播时,每个穴播种三到四粒种子。

3.3.3合理把控播种密度

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要按不同的光照、温度进行合理种植。在玉米播种密度控制方面,每667m2种植3000~3500株。每个穴留苗双株,采用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种植方式,其比例为155∶45时,地块穴距应控制在38~44cm之间;其比例为120∶40时,地块穴距应控制在47~55cm之间[5]。如果每个穴留苗单株,地块穴距要缩减到二分之一。在大豆播种密度控制方面,每667m2种植9000~12000株。采用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种植方式,其比例为155∶45时,地块在宽行内种植3行,地块穴距应控制在25~33cm之间;其比例为120∶40时,地块在宽行内种植2行,其地块穴距应控制在20~28cm之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种植区域的土壤肥力条件较好,地块种植密度应当适当扩大,反之则缩小种植密度。

3.3.4秸秆覆盖

玉米收割后,在窄行内原位覆盖玉米秸秆。大豆收割后,在宽行内原位覆盖大豆叶,从而达到还田保肥的目的。

3.4做好田间管理

3.4.1补苗

要将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以达到提高产量和优产的目的,并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的技术优势,种植户要对田地出苗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就要采取相应对策,让幼苗尽快得到补充,还可在缺苗的部位留双株。在补苗之前,要注意种子的浸泡和催芽,以增强补栽效果。一般是在幼苗长出两片到三片叶后进行补苗,直接栽种已经完成培育的幼苗,也可以把一些在密度大的地区种植的幼苗移植到缺苗处,在补栽后的五天之内,对幼苗成长情况进行观测,如果幼苗成长速度太慢,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保证所补植的幼苗可以和先前种植的幼苗成长速度趋同。

3.4.2定苗

在玉米和大豆长出三片到四片叶片的时候,以幼苗的长势为基础,需要进行定苗工作,保证对幼苗进行及时的定苗和间苗[6]。如果幼苗苗情比较好,需要适当进行早定苗和早间苗,如果幼苗苗情不太好,则需要适当进行晚定苗和晚间苗。在幼苗生长二十天后,必须将地穴中的弱苗全部清除,以确保每个地穴中有一株健苗。一般情况下,每个穴种植大豆三株,种植玉米一到两株。

3.4.3清除杂草

在播种前,可以利用整地进行高效除草,在播种后苗前,可以使用150mL乙草胺乳油对玉米、大豆行间进行喷洒,可以对农田杂草进行高效控制。在作物生长期间可以进行人工除草,也可以使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等。

3.4.4施用肥料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每667m2施用1kg农家肥料,在种植前,要在窄行内挖一条沟,以667m2为单位,撒施50kg有机肥料,再搭配施用50kg复合肥料。在玉米大喇叭口生长期间,需要及时补充尿素,以667m2为单位,施用16~18kg尿素。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以667m2为单位,施用20kg复合肥料,其中氯化钾施用量控制在4~5kg,磷酸钙施用量控制在30~35kg千克。要以玉米和大豆作物的生长状况为基础,适当地进行追肥,对于一些长势不好的植株苗,可以在开花后进行追肥。

3.4.5病虫害防治

玉米常见病虫害包括玉米螟、蚜虫、叶斑病、叶锈病等。

玉米螟在玉米拔节期以后出现,其危害严重,一般药剂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防治此类虫害期间,应选用有效氟氯氰菊酯、甲维·噻虫嗪等胃毒性药剂,按照药剂使用说明指示,将其兑水稀释后喷施于玉米植株,达到较好的防病目的。蚜虫多出现在玉米抽穗期,多集中在玉米植株幼叶部位,蚜虫防治时可用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为防止造成减产,在玉米扬花期,禁用杀虫剂。叶斑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对玉米叶造成严重伤害,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整个叶子枯萎。防治叶斑病时,可应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物。在多云和多雨的天气中,叶锈病是蔓延最迅速的一种病害,可以利用粉锈宁防治叶锈病。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病虫害有食心虫、灰霉病、黑痘病等。食心虫主要危害豆荚部位。一般情况下,大豆食心虫会钻进豆荚内,吃掉豆粒,防治大豆食心虫时,可使用胃毒剂控制,根据玉米螟病药剂防治方法,用同样的胃毒剂控制。灰霉病主要侵染的是大豆的叶片和豆荚,在患病的地方会出现带着灰色菌丝层的灰褐色病斑,而且会迅速蔓延。在防病期间,可选用多菌灵、腐霉利、嘧霉胺等杀虫剂。当黑痘病发病时,主要危害的部位是大豆茎秆,导致大豆茎秆产生圆形的凹陷病斑,同时伴有腐败,严重者可导致植株死亡。如果出现黑痘病害,可用甲基硫菌灵或代森锰锌进行药物控制。

3.5收获

应该根据种植户的种植需要来选择玉米的收获时间。面向想要吃到新鲜玉米的消费群体,收获时间应该要提早,以免到后期影响玉米籽粒食用口感。如果需要制作玉米加工制品,制作饲料玉米,当玉米茎秆变得黄而不焦,玉米穗须干枯后进行收获。收获时使用机械设备,通过机器的秸秆粉碎作用,将玉米秸秆还地,增加土地的肥力。在大豆的收获方面,种植户可以在籽粒还没有变色之前将其采摘,作为新鲜大豆食用。也可以在豆粒充分成熟以后、颜色已经变成黄色的时候进行采摘,但是采摘的时间不能太晚,防止出现大豆豆荚破裂问题,使得豆粒难以采集。收获后通常会先进行晾晒,然后进行脱粒。

4 结束语

合理应用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田优势,实现玉米大豆的高产、增收,同时还能帮助农民提高收入。为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需要农户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进行科学选种,保证玉米和大豆种子具有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等特性,在播种前要做好整地工作,为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技术创造有利环境条件,适时播种,并加强田间管理,并进行病虫害的有效防控,从而充分发挥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技术优势,达到玉米大豆优产丰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云善良.玉米和大豆密植套种栽培模式及配套机械化探究[J].种子科技,2022,40(19):3.

[2]钱家中.玉米套种大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广东蚕业,2022(007):056.

[3]钱光宪,兰云.玉米、大豆、大蒜苗间套作高产高效模式种植技术初探[J].种子科技,2022(004):28-30.

[4]蒋锦雷.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技术研究进展[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8):87-89.

[5]马艳玮,蒲甜,陈国鹏,等.玉米-大豆带状套作高产玉米叶片的生理特征研究[J].2022(5):611-616.

[6]孙玲,单维民,李丙军.玉米大豆套种轮作的优势及机械化增产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11):3.

猜你喜欢
高产高效栽培
苹果树栽培及冻害预防技术
河北果树(2022年1期)2022-02-16 00:41:10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 11:50:54
自然栽培的味道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8
浅谈煤矿高产高效型生产区队建设
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
吉林农业(2016年12期)2017-01-06 18:53:44
试述水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不同兼业化农户粮食生产效益和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蓝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姚县桂花镇苦荞产业发展思考
夏季苦瓜栽培
湖南农业(2015年5期)2015-03-18 23: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