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的“千里眼顺风耳”

2023-04-29 00:44朱广联
雷锋·强军号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军委烽火工程学院

朱广联

全军部队正在开展相关主题教育,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邀我去讲一课。该大学所属通信学院的卢继荣副院长邀我去他们那儿看看。

到了通院的办公大楼。政治工作处李军副主任在门口迎候。

步入大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居中的一尊雕像。随着大三学员小焦的解说,我了解到,眼前这位老前辈叫王诤,江苏武进人。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主修无线电通信专业,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他是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任命的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队长。一腔热血,屡建奇功,先后担任军委三局(通信联络局)局长兼政治委员、军委通信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等职。建国后,曾任军委通信部部长、通信兵部主任等职。他是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建者,军事通信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曾被毛泽东誉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与发展多个重要时期,为国家和军队通信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官至副总长兼总参四部部长,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卢院长告知,王诤还是江苏唯一的开国中将。其家乡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专门设立王诤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供游人参观。我边听边问,充满了对老将军的敬意。

大厅两侧墙壁上的装裱框格外引人注目。一边是《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校歌》,一边是1941年毛泽东为王诤等人的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给人一种时光穿越、历史回响和心灵震撼。

当我们来到一组展柜前时,但见一部老式电台,旁边注记为1930年12月30日缴获的战利品。原来它是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全歼国民党第18师张辉瓒部,从敌师指挥所缴获的一部15瓦无线电台。电台的发报机已坏,仅有收报机、充电机可用。卢副院长告知,就是这半部电台,却是红军最早的电台。它见证了我军通信事业的发展壮大,非常难得。原件被存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听到这里,我感慨道:“古人当年烽火传讯,红军半部电台起家。老一辈打江山守江山真是不易。”

当我提到烽火二字,卢副院长、李副主任即刻想到通信大楼右前侧为纪念通院建院90周年而专门设立的“烽火”主题文化雕塑,他们邀我去看看。从介绍和观赏中了解到,雕塑设计元素取自古长城烽火台上的狼烟以及向上生长的麦穗,象征着具有厚重历史的红军通校,始终为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源源不断输送军事通信人才。外侧烽火台四面表述为“忠诚无悔、传令无阻、英勇无畏、创新无限”的烽火文化内核,象征学院聚力造就一流兵种专业人才的集体精神意志和价值追求。底部中柱上的四个年份分别代表学院1931年在宁都小布村创办,1973年迁址南京复建,1999年合并组建为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2017年调整为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等四个重大发展改革时间节点。雕塑呈正红色,整体造型呈方形火焰,蒸腾向上,瑰丽壮观,大气提神,非常养眼。

小雨在下着,我们沉浸在雕塑折射出的红色基因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之中。我和卢副院长、李副主任以“烽火”雕塑为背景一起合影留念。

回到室内,跟随解说员小焦,我们穿行在大楼一层的文化长廊之中。在这里看到了1931年1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签发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命令(调学生学无线电的命令)》,看到了无线电训练班学员班长李白生前用过的发报机、耳机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根据他的事迹拍摄),看到了军委无线电学校旧址等珍贵照片资料。

在邓小平早年的一幅照片前,我驻足凝神,认真看,仔细听。那是1933年初,时任江西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亲自选定坪山岗为红军通校新校址。明确指出,那里村庄大,树木多,可以在树下学习,且不易被敌机发现,便于隐蔽;村里老表觉悟高,群众基础好。小平同志为通校的选址可谓想得周到又细致。

看到1934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组织编制表,让我很感慨。当时的红军通校下辖的有线科、无线科仅有一个电话队和一个无线电队,主力却是司号科所属的五个司号队。可见当时我军通信手段既单一又落后。在经费紧缺,装备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校长刘光甫、政委曾三带领学员们刻苦训练,斗智斗勇,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张张图表,一帧帧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往事,诉说着通院的历史和荣光,令人难忘。

曾多年从事作战训练和侦察情报工作、转业后在无线电管理部门工作多年的我,对通信之于军事、国防和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比常人有更多一点了解和感悟。深知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通信保障与之相伴而行。今天司号已成古董,光纤通信、卫星通信、量子通信、5G通信等竞相发展,不仅种类齐全、性能优越,而且军民融合,进入千家万户和每个战斗单元,更是为我军现代化、体系化作战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这是值得每位中国军人、中国百姓自豪和骄傲的。

当来到毕德显的相片前,我仔细端详。卢副院长仿佛看出我的心思,特地介绍道:毕德显是我们通院的老首长、老领导,早年留美归来。就通信领域而言,他既是位优秀的电子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还是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这时我插话道:听说毕教授的工作去向和周总理还有点关系?卢院长接过话:是的。1952年2月,时任大连工学院电机系兼电讯系主任的毕德显,率全系师生211人调往张家口军委工校的这个决定,是周总理亲自批准的。在那里,毕德显领导创建了中国最早的雷达专业。从卢院长等的介绍中得知,毕教授60年代初曾任重庆雷达工程学院副院长,1978年至1988年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国防通信教学和科研领导工作,培养出大批高级电子技术人才,为军队通信现代化和指挥自动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学院正在为毕德显院士设立纪念厅,让其精神和风范代代相传。

不知不觉一小时过去了。临别时,卢院长赠我以通院建院90周年纪念章一枚和纪念册一本。我在欣然接受的同时,不无感慨地说道:作为一名退役老兵,今天来到通院,听了看了,学到很多。这是一次不期而遇的战友情,更是一次无缝对接的课中课,干货满满。对我来说深刻而难忘,真是不虚此行。

(责任编辑:卜金宝)

猜你喜欢
军委烽火工程学院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福建工程学院
烽火瞬息
福建工程学院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重庆谈判期间的军委通讯工作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烽火戏诸侯
难忘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