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莲
人工呼吸的原理是克服患者肺、胸腔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从而使其肺部扩张。昏迷患者或心跳停止的患者在排除气道异物过程中,采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畅通后,如无法自主呼吸,应当立即给予人工呼吸,来保证不间断的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的不可逆性损伤。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救人的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它并不是从国外流传过来的,而是中国古老的医学手段。后来由于封建社会礼数制约,导致这项技术险些失传。
相传有一天,张仲景外出,路过一家诊所,看见许多人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人叹息,旁边是亲属在哭哭啼啼。他一打听,得知那人上吊自杀,被救下来时已经不能动弹了。张仲景看了看“死者”的情况,然后探了一下脉象,知道距离上吊时间不长,还有救治的可能。于是吩咐大家帮忙把病人抬到木板上,然后盖上棉被保暖。同时叫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蹲在那人的旁边,一面按摩胸部,一面拿起双臂,一起一落地进行活动。张仲景则自己用手撑着“死者”的胸腹部,有节奏的按压。随着手臂的起落,一按一压之下,那人竟然有了微弱的呼吸。张仲景吩咐大家不要停止动作,继续这样好几十次之后,病人终于清醒了过来。这就是最初的人工辅助呼吸法。
人工呼吸这一急救措施最早记录在两千年前东汉时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