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发展,人事管理工作逐步引起重视。为了提高人事管理效果,需要创新人事管理模式及方法,把握新时代发展趋势,应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全面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基于此,本文结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开展研究,进一步分析激励机制的运用现状,并提出一些有效激励策略,旨在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改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激励机制;人事管理;策略;方法
职工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有效的人事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活力。在合理应用激励机制背景下,真正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性。然而,传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激励机制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事业单位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更有效的激励方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意识到激励机制对提高人员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需要采用多种措施提升职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实践意义
(一)为事业单位吸引和发展人才提供便捷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按劳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吸引和发展。首先,通过薪酬和福利激励,可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激励机制提供了一种通过物质回报吸引人才。适当的薪酬水平和丰厚的福利待遇可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事业单位,为其提供一个稳定和有竞争力的工作环境。其次,实施激励机制可以促使事业单位内部各岗位职工的发展。通过激励机制,职工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自身的真正价值和贡献,进而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和积极地投入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个人和职业的成长。最后,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还可以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事业单位,发挥其才华和潜力,带来新的思路、创新和活力,以此推动单位更好的发展。
(二)提升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热情
通过在内部推行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首先,通过激励机制让职工更好地感受来自单位的关怀和认同。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体现单位对职工的重视和关注,让职工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使更热情地从事工作。其次,帮助职工获得更可观的工资和福利。适当的薪酬水平和丰厚的福利待遇能满足职工的物质需求,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实际的回报和奖励,增加职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提升职工的积极性。当职工感受到来自单位的激励时,会更加专注地从事工作,得到认可和回报后,更会激发出工作热情和动力。
二、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实践现状
(一)激励氛围有待营造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普遍缺乏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对内部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知不足。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往往只注重发展成果,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者往往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业绩目标的完成上,而忽略了职工的基本权益和切身利益,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容易导致职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降低,影响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此外,在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实施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方面,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他们对激励机制的创新和实践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思考;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特殊的行政性质和规范性要求,给激励机制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因此,和谐的激励氛围有待重建,还要充分能发挥员工的潜力和优势。
(二)物质激励及精神激励失衡
物质激励通常通过提高薪酬和福利待遇实现,以满足职工的需求。然而,当前,职工渴望获得更多的认同。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重视精神激励的重要性。精神激励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实现,例如,为职工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工作任务,让他们发挥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同时,注重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建立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让职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缺乏全面的绩效评价机制
在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中,绩效评价是一种关键的方法和工具。绩效评价的质量和有效性会直接影响人事政策的制定和人事管理的效能。绩效评价的目的是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通过评估职工的工作表现,对其进行奖励或惩罚,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和能力。然而,当前的绩效评价机制在事业单位中还有待完善。第一,有些事业单位过于依赖单一的奖励方式,例如,仅仅物质奖励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奖励,例如,表彰和荣誉等,导致奖励机制存在单一性和局限性,无法全面激励职工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第二,在绩效评价中过于注重过去的工作表现,而缺乏对职工未来潜力和发展方向的评估,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培养职工的潜力,影响绩效评价的实际效果。第三,仅以工作成果和完成任务的数量为评价依据,忽视了职工的工作质量和创新能力,可能导致职工注重完成任务,忽视了工作的质量和长远发展。因此,当前的奖惩机制还有待完善,需要增加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
在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应用过程中,必须更多地重视创新活动的实施。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需要计划创新的时间以及方式。同时,分析现行激励机制的运行现状,找出运行中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事业单位治理激励机制的创新需要历经漫长的过程,管理层既要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创新提供足够资金,又要建立一套基于激励机制的创新方案。
(二)完善绩效评价与激励措施
传统绩效评价和激励方式在事业单位中长期存在,会影响激励机制的效果。当前,信息化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内部经营活动和员工激励方面,使职工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有更多的选择。绩效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绩效指标优化同步发展,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会影响业绩考评工作的开展。另外,在激励机制和方式上,也要同时调整激励内容和比例,提高激励机制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对业绩考评和激励制度创新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优化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建立健全业绩评价制度,全面考评职工,并通过量化的考评结果,建立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对薪酬激励进行精细管理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优化与调整。根据职工具体表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果,不断充实考核内容,创新考评方式,确保考核公正性和精确性。事业单位在评估职工时,要确保全面、完整,不能片面界定工作业绩,确保评估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只有事业单位注重完善内部考核制度,并搭配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更好地激发人力资源潜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奉献力量。
(四)完善职工工资结构
1.整顿职工的工作级别
在生产经营中,为不同岗位职工提供有效支撑,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经营目标。内部的层级顺序主要按照职位高低划分对应职工,从而在推动其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注重规范岗位,在实施管理政策时,应根据岗位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各岗位的规范性。基于此,要明确认识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并开展全面的分析与调查,确保职工与岗位的高度契合,不断提高单位运营效率以及整体管理能力。
第二,合理衡量岗位,全面调研各岗位责任要求和职工实际情况,并作出规范性评价,在衡量岗位薪酬时作出合理决策。
第三,调整职工薪酬标准与测量岗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岗位等级,并在综合评价时,适当调整薪酬,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2.薪酬结构
从根本上解决工资结构与分配问题,消除当前工资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并积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工资结构。在薪酬结构的制定中,要重视不同岗位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风险评估情况以及岗位职责,从岗位定位、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研究,通过岗位绩效激励职工,旨在促使工薪分配制度的科学,激励职工积极工作,促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绩效激励形式
首先,事业单位要不断转变及改进管理方法,优化人才激励模式,掌握时代潮流,采用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采用全新的奖惩措施,挖掘职工潜能,激发职工的兴趣和工作热情。
其次,充分保障职工积极参与评价、监督和管理工作,提高内部协调统一发展的能力,提高事业单位自主配置能力,确保生产和劳动要素能够及时、高效地流通。
再次,尽可能利用管理上的灵活性,重新设计薪资分配机制,打破传统岗位和工作年限作为直接决定因素,将职工工作表现与业绩相结合,制定薪酬制度,实现更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动态管理目标。
最后,政府要发挥监管作用,确保事业单位运营效率有效提升。
(六)建设特色文化
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自身的文化息息相关,要注重建构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对职工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要坚持逐步发展的理念,加强人性化管理,实现事业单位和职工共赢的目标。
首先,应将先进理念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职工工作效率,促使事业单位文化发展。
其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增强职工责任心,严格履行自身职责,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再次,加强对职工的文化情感教育,充分理解和学习事业单位的文化,以专题培训、会议、文化讲座等形式,让职工对事业单位文化体系有更深入的认知,并从根本上认同。
最后,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消除员工工作中产生的抗拒心理,缓解心理压力,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七)选聘和引进优秀人才
从源头上加强人事激励工作,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外部人员。人才储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培养一批符合需求的员工。从外部引入,确定激励体系的框架,选择合适的人才进行培训,确保未来发展中实现人才储备。另外,在选择和培训优秀人才过程中,可以借鉴同行优秀经验,提升职工工作能力。在激励机制运用上,必须不断创新与优化,使之建立适合单位的激励和绩效评价制度,并发挥促进作用。
(八)建立健全奖励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激励体系,把职工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在心理学上,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满足需求。在事业单位中,职工在工作岗位、知识、兴趣、年龄、性别和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管理人员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确保激励制度的实施效果,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其次,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适应单位的运作情况。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在运用激励手段激励职工时,制定适合实际情况的奖励制度。在建立激励机制时,要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不能只注重物质奖励,忽略精神激励。在确定自身责任的基础上,树立敬业精神,宣传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职工。
(九)优化事业单位分配机制
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自中央、 地方两级政府的扶持。当前,市场经济在迅速发展,要始终保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效率为优先,兼顾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另外,需要有效监管和监督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功能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动机来自个人发展需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满足职工需求,创新文化引导工作,增强激励效果,以此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缑波.事业单位人事激励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22(20):72-73.
[2]鲁士海.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迈上新台阶[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2(10):29-30.
[3]陈小丽.薪酬待遇角度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人事激励[J].人才资源开发,2020(14):16-17.
[4]江文中.薪酬待遇角度下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事激励研究[J].管理观察,2019(27):89-90.
[5]曾秋媚.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8(25):91+94.
作者简介:潘英波(1976),男,山东省济南市人,本科学历,中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