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语言的流畅性及其他

2023-04-29 17:22:05陈九
天津文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生动性逻辑性文字

写小说离不开讲故事。从最早的文学形式——诗歌开始,那时诗歌是对游吟传唱的文字记录,无论《荷马史诗》《玛纳斯》,还是《诗经》,都与讲故事相关,就已具备了小说的两大要素:情节与叙述性。随着文明发展,出现了戏剧与话本,小说渐渐脱颖而出,成为表达情节和叙述的主要形式。作家不再靠说唱讲故事,而是通过文字的重新组合,把讲故事变成写小说。如果说诗歌是文字对口头传唱的第一次文学抽象,小说可以看作是文字对口头传唱的第二次文学抽象,故事因此更加纯粹精炼,更加完整精彩。

首先,既然是“二次抽象”,那么小说创作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知道,文学创作是基于人类的表达欲,是生存需求的精神延伸,它起码包括两方面,作者创作的需求和读者受“事”的需求,也就是听故事、读小说的需求。这两方面构成小说写作的统一体,即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依存关系,缺一不可。作者的创作需求容易理解,源于作者的表达欲,表达是生存的基本方式之一,顺理成章。那读者的受事需求呢?其实同样基于表达欲,当自身无法直接表达时,就只能借助听故事、读小说来满足自己,否则无法解释古老传说和神话为何流传千年,正是这两种需求相结合的结果。

然而,作者的创作需求与读者的受事需求往往是不相等的,既然是个人行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命运里,他们的表达欲基于自身经验,千差万别,这是很自然的。也就是说,作者的创作需求与读者的期待之间存在着距离,是不等式,你创作的作品不等于是读者期待的,恰恰这个距离赋予了作者创作的空间和形式的多样性。正如英国美学家爱德华·布洛所说,距离产生美,美是在差距中产生的。没有这个差距,创作便失去动力,不追求缩小这个差距,读者不读你的作品,写作就失去意义。写和读永远分不开,永远不能忽视读者,也不要忽视自己的阅读,作者也是读者,两者永远是一个整体。

因此对作者而言,一定要把读者的阅读参与到创作中来。既然写与读的差距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和无限可能,说明读者也是创作的参与者,怎能忽视呢?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是小说创作的理论依据之一。

其次,小说之所以脱离诗歌和散文独成一体,起码有一个刚需,就是对故事的叙述更接近生活本身。这体现在两方面,即叙述的生动性和逻辑关系。小说必须生动,胜过其他文学形式,否则就失去存在的价值。生动二字如何解释?生就是生活,动就是动态的生活。很多道理要往下想,别老往上想,越往上越没出路。应该说明的是,小说的生动性并非强加给写作的,而是客观要求。道理很简单,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过日子,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着的。既然生活本身是生动的,小说就必须是生动的,小说的“说”字很重要,要“写”得像“说”的一样生动,别忘了来自何处,初心是什么,这正是对生动性的最好概括,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特征。

但光生动是不够的,小说创作还有叙述的逻辑性问题。生动性体现了创作必须扎根生活的客观要求,然而简单地折射生活不是艺术,人类的精神需求具有戏剧性和理想化倾向,叙述的逻辑性正是通过逻辑抽象,使小说成为高于生活的艺术品。

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谈到短篇之王契诃夫时说,他善于利用开头和结尾写故事。这何尝不是许多作者的共同体会,当开头和结尾,特别是结尾,被确定后,写作才有底气。而将头尾相连的故事情节,一方面要通情达理,先在情理之中,才能做到在意料之外。另一方面要条理严谨,情节发展和结构安排应有逻辑关系,每个细节都不能浪费,都是下次转折的铺垫,这就是叙述的逻辑性。逻辑是作者对“生动性”重新创作的手段,作品的跨度和容量,风格和张力,除取决于作者的思想深度外,叙述的逻辑性是无法回避的工具,只有通过对纷纭生活的逻辑抽象,即提炼、省略和重新组合,小说才有可读性。

不过说易做难,基本原则是,游离于逻辑框架之外的一切文字几乎都是赘笔,都具有伤害性,既伤害作品又伤害阅读,作者对此必须敏感。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笔误的不胜枚举,比如“注水式写作”,在逻辑框架上极力填充、过度铺垫,以加大作品篇幅,最终导致阅读疲劳;或“劈叉式写作”,在重大逻辑支点上有缺失,行为突兀连不上硬连,令读者厌恶;还有“催眠式写作”,模仿好莱坞剧本的套路,背几个版本生拉硬拽,将叙述的逻辑性与生动性脱节,使作品越来越模块化,失去个性和活力。叙述的生动性和逻辑性是小说写作的基本功,是对创作行为的重要考验,绕不过的。

还有,语言的流畅性问题。谈语言这个题目很大,对小说创作而言,语言的流畅性是最为迫切的焦点。如前所述,把语音变成文字是一种抽象。而阅读的过程恰恰相反,是对抽象的反向解码,将阅读文字回归于听觉习惯。也就是说,听觉是人类接收信号的主要生物功能,文明的进化虽然产生了文字,但作为基本功能来说,这种机制并未改变。读者在阅读时,表面是在读书,潜意识却在默念,在心中把文字转换成听觉信号,因此小说的文字是有声音有节奏的,不是躺平的而是立体的。正是文字与听觉之间的落差,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同时也提出了语言流畅性的客观要求。

那语言怎样才算流畅呢?基于上述原理,流畅的标准已水落石出,就是让文字的节奏与阅读的气口对上,既然读者在心中默念,他读这句话的声音会从脑海闪过,阅读的流畅就是语言的流畅。小说语言的适用规律,除语言本身的内涵与张力外,还须关注语言的韵律、节奏等近似诗歌写作的因素。如句式的长短、文字的多寡、句子间韵脚和节奏关系等,均应考虑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写完后自己朗读,读出声来,发现剐蹭及时调整,直到丝滑如水。小说的出身是戏剧和话本,离不开一个“说”字,说就是声音,这是小说的胎记与宿命。

与此密切相关的还有标点符号的使用,这涉及相约成俗的制统,很难挑战,在此仅凭创作经验提出两点思考。一是标点符号不宜成为“沙皇”,不应凌驾于语言的流畅性之上;二是叙述本身具有情景特征,叙述能说清的人物层次,递次关系,尽量不用复杂的标点符号,以保阅读流畅。比如对话中的引号使用,当对话关系清晰,语句层次分明,是否非要用引号呢,此处能否给语言的流畅性多一分权衡呢?这是写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语言的流畅性可遇不可求。都说李白的诗好,好在哪?就在天人合一的流畅,语言的流畅,情感的流畅。这是中国文字之独美,不能丢掉。

陈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经系,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系及纽约石溪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学位。出版有小说选《挫指柔》《卡达菲魔箱》《纽约有个田翠莲》,散文集《纽约第三只眼》《野草疯长》,诗集《漂泊有时很美》《窗外是海》等二十余种。曾获第十四届百花文学奖,第四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第四届中山文学奖及第四届三毛散文奖。曾任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长等职。

责任编辑:崔健

猜你喜欢
生动性逻辑性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二次作文,提升初中作文语言生动性的新路径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10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9:44
逻辑性
故事会(2018年22期)2018-11-20 06:01:54
鲁迅杂文、书信提供的事实与其经验知识的生动性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4:50
使学生作文语言生动起来之我见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3:53:48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未来英才(2016年13期)2017-01-13 18:17:51
例说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