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锐将军

2023-04-29 16:28卜金宝
雷锋·强军号 2023年12期

卜金宝

2011年6月16日,我有幸拜访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高锐将军,他曾被誉为中国的“潘菲诺夫”(苏联小说《恐惧与无畏》里一位红军师长的名字)。开国上将许世友曾评价他“没有知识分子的毛病,打起仗来和工农干部一样不要命”。战争年代,他长期在一线带兵作战,和平年代,他致力于军事科学研究的领导工作,为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颇具传奇色彩。

五同学相约去延安,

均成栋梁之材

1937年,高锐在山东莱阳乡村师范上学。卢沟桥事变后的一天,同班同学鲁奇的亲戚(共产党员)对鲁奇说,红军在西安有一个红军大学,你们应该去考红军大学。

11月的一天,高锐与同学鲁奇约了张凯、姜林东、曲常川同学共五人,在地下共产党员的指点下,骑脚踏车奔西安。路上虽遭国民党军队的拦截和日本侵略者飞机的扫射,但最终到达西安。在这里,他们听从莱阳乡师转到西安女子师范教书的宗又新老师说:“红军大学在延安,并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莱阳乡师的唐般若老师已经投奔延安。我给你们写封介绍信,你们去找他。”

五位同学直奔到延安,唐老师果然凭着这封介绍信介绍他们进了陕北公学。

这是高锐等五位同学迈向革命征程的关键一步,他们后来都成为党和军队建设的骨干:姜林东,曾任广州军区副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张凯,曾任总参通信部政委;曲常川,曾任中共伊春市委第一书记;鲁奇,曾给朱德、杨尚昆等同志当过秘书,后任中国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党委书记。

听毛主席作动员,牢牢记住三个要求

高锐将军回忆说,临近毕业前夕,他们有幸聆听毛泽东同志作动员报告。

那天,毛主席穿着一套灰军衣,站在席地而坐的学员前面,以生动、通俗、有趣的语言,鼓励大家上前线。他首先说每个人在初上战场打仗时,会感到有点惧怕,子弹横飞没有眼睛,是会吓人的!主席循循善诱地说,这是因为你对打仗情况不了解。当人们对一种客观环境和事物不了解时,就会感到受压迫,感到不自由,感到有点怕。当你了解了它的情况后,就不会惧怕了。打仗也是这样,当你参加过几次战斗后,了解了打仗的实际情况,摸到了打仗规律后,就不会怕了。他还举了在他住的窑洞警卫员抓蛇的例子鼓励大家说,到敌人后方去,抓住日本侵略者这个野牛的尾巴,拉着它倒退,不让它向内地入侵。要学孙悟空钻到牛魔王的肚子里,撕碎它的五脏,让他昏死过去。最后他说,我们要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配合正面战场,打败日本侵略者。要建立根据地,占据山区,依托山地开展敌后游击战,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坚持持久战,直到把日寇赶回老家去。他向大家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当学生;二是当先生;三是当指挥员。他说,你们抗大毕业了,但学的知识还很有限,还必须继续学习,到实际工作中学习,不仅要向八路军学习,向友军学习,还要向敌人学习,向日军学习。既要学习带兵打仗,又要学习做群众工作,学会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带领群众去和敌人作战。要把学到的抗日战争的道理向人民群众宣传,发动群众拿起枪来打日本。除了当学生当先生之外,还要当指挥员。用你们学的本领,去指挥部队打仗,运用灵活的战术不断地打胜仗,大量歼灭敌人,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

那天采访,我看到高锐的日记。1938年的“八一”,他聆听毛泽东、林彪、林伯渠、许光达、萧克等开国元勋的演讲,就是一个主题:抗战。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掌声雷鼓中,毛主席开始他那通俗诙谐的讲演:今天我们打日本,要本着大革命的精神,继续努力。打日本的武器是统一战线……”

当师长身先士卒,

麾下涌现功勋团队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第37师师长高锐奉命率部攻打济南,那年,他29岁。

经一番激战,部队一举攻下外城,到达趵突泉。为了不给镇守济南的国民党将领王耀武喘息之机,司令员许世友下达了当晚突破内城的命令。

济南内城有14米高的城墙,国民党军队在城墙上构筑3层射击设施,王耀武自诩“固若金汤”。师长高锐、政委徐海珊身先士卒,奋力杀敌,全师接连突破三道坚固城防阵地,经过反复争夺终于攻破内城,师指挥所正要转移到内城,一颗炸弹把指挥所的小楼掀翻,高锐负伤,师政委徐海珊牺牲。此役,37师伤亡过半,109团的很多士兵都牺牲在城墙上。战后,中央军委授予该团“济南第二团”荣誉称号。

被叶帅点将到军科,

痴迷科研成果斐然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高锐就被叶剑英元帅点将调入军事科学院工作,参与组织并主笔编写了我军第一部战斗条令和三部共同条令。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军事科学研究陷于瘫痪状态,高锐到兰州军区任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中共宁夏区委第二书记。1975年,他回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很快就投入到《战役学》的审定工作。1979年,他带着研究人员奔赴一线参加作战经验的调研和总结工作。在弥漫着炮火硝烟的前线,他和同事们边总结边研究,将第一手宝贵资料与《战役学》的修改完善结合起来,使得这部学术著作有了更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1988年,在解放军第二次授衔时,高锐同志退居二线。本该是安度晚年的时光,而他却“闲不住”,满脑子都装着科研课题。为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历史,他“猫”在历史书籍里,最终写成50万字的《中国上古军事史》。接着,高锐结合在部队的工作经历和战斗经验,以及当时军事变革的需求,撰写了《战火冶炼》一书,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献了一份“大礼”。

(责任编辑:陈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