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勾连巧衔接,自然过渡酿佳篇

2023-04-29 00:44:03王学华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二 2023年12期
关键词:理论材料

王学华

引言

文章中的过渡衔接是保证文章条理和逻辑性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过渡和衔接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透彻、易懂。过渡常常用在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由总到分、由分到合的衔接处,由议入叙、由叙入议的变换处,等等。它的任务是把文章前后的段落、层次连接起来,使文气流畅,转折自然,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我们在安排文章的结构时必须考虑“过渡”。有人把写文章时“过渡”技巧的运用比作“过河架桥”,这个比喻极其通俗而形象地说明了“过渡”的作用。在文章内容进展幅度较大的地方,为使上下文在内容同形式上保持密切的联系,就需要“架桥”,这儿的“架桥”是指在层次或段落的转换处,用表示过渡的词、句、段,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方法指津

一、引述作文材料与提出观点之间的过渡衔接

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采用“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引”往往用来引出作文题中的材料,引出材料之后,提出自己的鲜明观点。由材料过渡到观点,常常用到以下一些文字,如“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形象地说明了……”“由此观之”“为什么会这样呢”“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等。

如2022年高考佳作《“化用”诚可贵,“独创”价更高》: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中,众人给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照搬《醉翁亭记》中的“翼然”,有人附和贾政,借用“泻”字题名为“泻玉”,而贾宝玉则独创“沁芳”二字。无论是直接移用,抑或是借鉴化用,还是根据情境独创,都能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但高下有别。在此我想说:“化用”诚可贵,然而“独创”价更高。

上述文段中,开头是对作文材料的精要概括引述,在引述材料之后,作者通过“在此我想说”过渡,随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化用”诚可贵,然而“独创”价更高。这样,就显得自然而紧凑,衔接十分严密。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衔接

部分同学写议论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考生可以使用“现实生活中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之类的句子进行过渡,使观点与论述之间转换自然,文气贯通。常用的过渡语句有“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物犹如此,人亦然”等等。

如2022年高考佳作《颂青春之歌,谱时代华章》:

记得在B站发布的短片《后浪》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时代最美的样子便是青年的样子。”旨哉斯言!青春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热烈而耀眼;青春是一轮喷薄而出的太阳,充满活力;青春是一片葱碧嫩绿的原野,生机勃勃。青春的力量,是人才的力量,是创新的力量,是推动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的力量。

由此,我联想到在浙江的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这股汹涌着的势不可当的青春的力量。“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以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他们用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唱响了青春之歌,谱写了时代华章。

在上述文段中,前面提出论点“青春的力量,是人才的力量,是创新的力量,是推动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的力量”,接着以“由此,我联想到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过渡,结合浙江发展实际,列举浙江青年在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衔接非常自然、严密,使上下文浑然一体。

三、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衔接

议论文写作常常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法,在正面论述与反面论述之间需要必要的过渡。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反观……”等句式过渡。

如2022年高考佳作《承旧创新,知我做我》:

《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众人各抒己见,有人引入欧阳修的“翼然”二字,也有人附题“泻玉”,虽是引经据典,有了历史文化底蕴,却不甚应景;最后宝玉用“沁芳”二字,完美贴合了花木映水的佳境,思虑周全。这一契合情境的名字,离不开刚开始的引经据典,从经典中找出可取之处,新旧思维碰撞,故而得此佳名。

反观现今生活,世界繁华喧闹,互联网通达各处,信息流爆炸式地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让有些青年出现了认知偏差,年轻的心变得躁动,随波逐流、唯物质是趋,不能沉下心来学习或者生活,进而忘了初心,一味地去模仿借鉴,没有主观意识,当然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先正面论证,“从经典中找出可取之处,新旧思维碰撞,故而得此佳名”,然后以“反观现今生活”过渡,转入反面论证,举出当今许多人忘记初心,一味地去模仿借鉴,没有主观意识的现象,在对比中阐明观点。

四、事实论证与理论论证之间的过渡衔接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中惯用的方法。理论论证纵横驰骋,使论述变得更加深刻;事实论证则使论述显得更加具体。论证时要确保理论与事实水乳交融,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否则就会油水分离,造成逻辑上的断层,影响论证力度。

(一)从事实到理论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常用的过渡语句有“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秘诀在于……”“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事实证明……”等。

如2022年高考佳作《本手强根基,妙手揽青云》:

中国航天人几十年默默坚守,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圆“星辰大海梦”;全红婵每天进行高强度训练,才有了东京奥运会上惊艳世界的“水花消失术”;黄旭华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才极大地开拓了中国潜艇的研究领域。坚守初心,辅之恒心,最终有成。

事实证明,只有用本手强根基,做好日积月累的沉淀,才能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李大钊曾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事不能凭空想,要靠切实的行动。《老子》中也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做事就像在筑造高台,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的汗水打下牢固的基础,以此迎接最精彩的创造。

先列举中国航天人、全红婵、黄旭华等人的事实材料,再用“事实证明”过渡,转入理论论证,引用李大钊和《老子》中的名言,阐明日积月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从理论到事实

若先理论论证再事实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理论的迁移、延伸和深化。常用的过渡语句有:“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的确如此……”等。

如2022年高考佳作《强基以臻妙,固本免落俗》:

《老子》中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夯实基础是高楼屹立不倒的关键,是成就宏图伟业的根本。的确如此,厚积才可有创造,强基自臻出妙手。小将苏翊鸣在北京冬奥运上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摘得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创造了新历史,而在他绝佳的表现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繁重训练……

先引用《老子》中的名言,这是理论论证,然后以“的确如此”过渡到小将苏翊鸣在北京冬奥运上一鸣惊人的事例,这是事实论证。这样,从理论到事实,自然而贴切。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青年人中流行“躺平”“内卷”。与之相比,当代杰出的史学家、教育家洪业年轻时就定下了“三有三不”原则,所谓“三有”:第一是有为,第二是有守,第三是有趣。“三有”原则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请任选其一,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请结合材料,确定立意,写一个议论片段。(运用一种过渡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有为,尽我个人之心构筑强国之力。(主旨句点明观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是陶渊明劝诫后人的话。历史上的有为之人,无不在困境中努力拼搏。(从道理论证到事实论证的过渡)汉朝时,匡衡因家贫,买不起蜡烛,于是在墙壁上凿小孔,借邻家的光亮来学习,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经过艰苦奋斗,成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事实论证)古往今来,无数的成功者都经过了不懈的努力,而我们青年如今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怎能“躺平”而不尽力去做“有为”之人呢?(从事实到理论论证的过渡)所以,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唯有奋斗,才能不负青春。(得出结论)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列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施氏有两个儿子,一个学文,一个学武。后来,学文的到了行仁政的齐国,学武的到了以武图强的楚国,两人均获重用而享尽了荣华。施氏的邻居也有两个儿子,他们见施家发迹了,也出去谋职。可是学文的到了秦国,秦王一听就火了:“如今天下争霸,需要的是练兵囤粮,凭你这一套仁义之说治国,是想让我灭亡吗?”于是,将其处以严刑而逐之。学武的到了卫国,卫侯也不高兴地说:“我们这等弱国,生存之道是睦邻求安,若玩弄兵术,岂不自取其败?”于是,对他处以酷刑,并把他驱逐出境。

以上材料给人更广泛的思考与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猜你喜欢
理论材料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焊接材料
建筑与预算(2022年2期)2022-03-08 08:40:42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少儿美术(2019年10期)2019-12-14 08:08:34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