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高速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为应对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快速变化,纷纷进行数字化建设,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动力与发展氛围。由于资源投入是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重点关注资源投入、资源整合、综合视角下的劳动力素质以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绿色技术创新角度,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分析企业如何将数字化能力转化为可响应不确定性的新型能力,并以新型能力赋能技术创新,构建产品数字化服务新体系,形成数字化发展新生态,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创新;资源整合
一、概述
(一)企业数字化能力
现阶段,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建立在原有的数字化应用基础上,涉及企业的核心业务,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数字化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新型能力,是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也是企业不断创造新价值的综合素养。企业数字化能力包括产品的智能化能力、产品数字化定义的能力、产品研制过程数字化的能力以及管理和网络协同能力,因此不仅是企业能力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运用数字技术对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产品组装及研制过程的数字化,对企业能力进行改造、提升乃至重构形成的新型能力。当前,数字化已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各项活动、各个流程、业务模式以及员工管理需要重新定义,数字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不能回避的必经之路,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获得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活动的中心和目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可持续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首先从工艺开始,应积极鼓励内部人员,包括基层人员大胆想象,主动思考,奖励重大贡献人员;激发创新活力,并在内部形成完整的创新建设体系。从资源整合视角看,技术创新能力涉及科学、技术、组织、金融投资和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活动或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四方面。从发展的角度看,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包括系统性、阶段性、周期性、开放性、市场性和更迭性。技术创新最终的成功标志是产品获得市场成功,因此,企业参与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技术创新的程度既取决于外部环境,更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建设。同时,政府应搭建数字资源协同领导机制,基于数字化需求进行顶层设计,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有效转移技术开发成果,并促使企业充分利用,助力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数字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当前,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的机会,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准确地提出应对措施,减少投资浪费,使有限的资金流向技术创新,促使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企业利用基于CAD/CAE/CAPP/CAM/PDM等模块集成技术,实现产品无图纸设计和全数字化制造,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设计开发的成功率以及生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自2016年以来,应用“互联网+”经营理念业已成为现代企业的追求目标,将互联网思维注入到管理制度、生产技术、售后管理和物流仓储中,促使企业的更好发展。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物流整合平台菜鸟裹裹利用自身的互联网优势,与大部分快递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期为快递行业的传统运输方式提供技术创新,从揽收到运输再到配送利用互联网赋能,建立驿站寄取机制,不仅提高了快递运输和配送效率,还使用户寄取快递更加灵活,全程可视化,也将C2C快递行业带上了数字化快车道。
三、数字化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资源整合与协同
企业数字化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源浪费,降低创新成本,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摆脱物理实体与时空束缚,减少资源浪费
企业数字化的显著特征即虚拟化,也是企业数字化的第一阶段。在技术创新项目实施前,企业凭借自身数字化能力,利用AI大数据作出分析与判断,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技术研发与实验过程中,通过数字技术流程可以使操作更加简洁,错误数据快速溯源,节省时间,提高创新效率,降低研发试错成本,缩短研发创新周期。另外,在技术投入使用后,企业可以通过AI平台实时监测应用情况,精准查找故障,进而优化系统,减少不必要的投入。
2.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快信息流通
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因此企业不乏做出诸如融资的举动。企业为降低信息披露成本,获得更多资金投入,往往忽略了经营状况及潜在风险,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活动透明度。另外,投资者为降低时间成本及信息甄选成本,更倾向选择低风险的、熟悉的传统项目,会阻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3.确保生产设备运行更可靠
提高设备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成本。通过在线状态检测、数字孪生技术,促使设备运行更可靠。
4.使安全生产更加可控
通过现场智能传感装置、智能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系统、电子围栏、人员定位、机器换人、智能两票、3D数字化展示等功能和手段,实现对系统、设备运行状况的可靠感知和智能作业,提高装备运行监控能力,提升管理效率和安全防范水平网源协同、指标最佳、成本最优、供应灵活的数智化生产,确保安全可控。某企业数字化建设前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如表1所示。
通过数字化建设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缓解了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的弊病,更好地实现了资源配置,使得企业能更迅速地响应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化,提高企业面临不确定风险的能力。数字化实现了数据反馈实时化,提高企业活动的透明度,具有监督和审计优势,董事会对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了更有力的监督,可以对内平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减少信息茧房或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进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坚持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减人增效、深度挖潜、生产管理协同上为导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企业运行规范化运营。在原材料智能验收阶段,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系统,协调管理、融合业务、高效运营,通过项目实施,验证新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的可行性,为建设安全可控、网源协同、指标最佳、成本最优以及供应灵活的数字化企业奠定基础。
(二)资源投入
研发经费投入是资源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保障,其中,外部融资与政府补贴是研发经费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政府为企业提供担保,拓宽融资渠道,为融资创造便利条件,减费、降税,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以及转型发展,数字化使得融资企业可以在平台一站式申请融资服务并提供申请资料,同时与金融机构、风控平台系统进行对接,实时调取融资企业在各行业业务平台及配套系统中沉淀的经营数据、历史征信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企业提升风控精准率,降低风控成本,从而解决各类融资贵、融资难、融资繁等问题。根据数字化融资服务,扩大企业融资规模,是增加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途径,可以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数字化改革是企业经营中的重大选择与挑战,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为确保数字化转型顺利完成,应提前做好充足的预案和资金准备,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综合能力
总体目标围绕企业环保、本质安全、经营以及科学决策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建设安全可控、网源协同、指标最佳、成本最优、供应灵活的数智化企业,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员工幸福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劳动力的数字化能力是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企业创新离不开人力,技术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促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潜在创新效率。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能解决员工培训实践中的培训成本高、资源有限且不均衡的问题,提升企业与外部资源的融合度,并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内部需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促使研究成果的共享和转化,并完成培训目标。企业数字化还能通过直播授课、远程教学等方式解决员工工作和学习的时空冲突,扩大培训规模,高素质劳动力与数字技术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现在数字经济已渗透融合到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各方面,企业也开始加速建设数字化管理模式。
(四)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处于主体地位,通过数字化完成国家绿色低碳科技项目。首先,企业内部包括不同组织机构、不同部门,企业数字化能够加速信息在组织结构中的送达和回馈,并整合组织部门的信息,促进信息共享。其次,帮助企业与外部市场参与者更好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内外部环境和资源信息的共享,进而提升交流共享的及时性,增加内部的技术创新资源,技术人员也能在短时间内获取相关信息,促使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再次,促进研发“资源集成共享”“全数据智能项目管控”“全媒体党建云平台”“全信息数智化赋能平台”等为一体的新型企业,为企业生产运营层、管理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促使企业生产数字化发展,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最后,统一数据源,减少管理浪费;通过智能决策、智能项目管控、智能党建及智能内控,结合企业人力、物力资源进行集约管理。
四、结语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已成为各界的广泛共识。国际上多个国家出台或更新AI战略,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当前,全球AI专业研发机构不断涌现。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全力打造数字科技产业生态,加快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区块链和物联网等重点工程建设。对此,首先,企业应将数字化建设进程列为长远发展目标,百舸争流,跨界融通,数据激活,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撑,协助缓解数字化建设进程中的融资困难,重视并以实际行动为数字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撑。同时,企业要将潜在的数据资源转化为企业的实际经济收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其次,进一步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的理解和认知,特别是管理者要有建设数字化管理的使命感,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从而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进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德麟,蔡家玮,欧阳桃花.数字化转型研究:整合框架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1,43(05):63-76.
[2]张晓明.北京某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孟韬,赵非非,张冰超.企业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调适[J].经济与管理,2021,35(04):24-31.
[4]Lateef A,Omotayo F O.Information Audit as an Important Tool in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A Review of Literature[J].Business Information Review,2019,36(01):15-22.
[5]陈红,张玉,刘东霞.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9,22(03):187-200.
[6]刘春林,田玲.人才政策背书能否促进企业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21(03):156-173.
作者简介:郭兴宇(2002),男,山东省邹城市人,大学本科,就读于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习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