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频主题:边界与融合

2023-04-29 00:44:03乔肖梅
关键词:边界融合文章

乔肖梅

主题阐释

“边界”是人们在不同情境、不同领域为自己划定的一系列规则和限制,用于维护自己的需求和权利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权利。而“融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使其变得更加完整、统一和互相依存的过程。

“边界”与“融合”是当下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话题,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都存在着边界和融合的问题。同时,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各国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日益紧密,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也与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看待边界问题,如何推动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对于高中生而言,掌握并思考这些话题,有助于提升思辨与论述能力,对于写好作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边界”与“融合”这个话题比较新颖且贴近社会现状,考生如果能够准确把握话题,深入分析,剖析相关的问题和现象,相信一定能够写出具有思想性、创新性和独立思考性的好文章。

素材·热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意蕴和重大价值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大势不可阻挡。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更多严峻的共同性挑战。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期待,为世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摘编自《人民日报》)

思维解读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不同层面的共同体建设,推动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深化利益融合,愈加相知相亲。

素材·经典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

译文

子游说:“对待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会反被疏远。”

思维解读

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发现对方有过错,加以劝导是应该的。如果朋友能听进去,自然可以好好劝诫,如果听不进去,那最好不要说太多。如果不考虑对方的承受力,一味地劝解,很容易会引起朋友的反感,时间长了还有可能会让友情变淡。因此,我们在交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边界。

子夏曰:“发乎情,止乎礼。”

译文

子夏说:“人的情感虽然经常在男女之间产生,但一定要受礼法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

思维解读

这里的止并不是停止感情,而是说到了礼法所允许的范围就要停下来,不能因为情爱就做出逾越礼法的事情。“礼”常用来劝诫“性情中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能被情绪驱使,而要驾驭住情绪。童言虽无忌,但作为成年人,特别是公众人物,说话不能不管不顾、“捧杀”和“棒杀”。人权的要义,就在于既要坚持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合法权利。

优选片段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紧密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必将携手,彼此“互容”,才可“互融”。

诚如海纳百川、川纳百湖一样,我们所追求的“包容型”社会,正是如今开放政策下的“互融型”社会。国家之间互融互通,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相互借鉴、吐故纳新,为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可见,彼此的“包容”“互融”必将助力其发展,行稳致远。

那么,如今时代,我们该何为?这个几世纪前就被荷尔德林提出的诘问跨越漫漫长河,于时光的洪流中仍有警醒世人的力量。或许在不绝回响的历史长河中可以找到答案。

写作借鉴

文章开篇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引出所论述的对象的特征,灵活引用热点素材为文章点缀,将论点的内涵从不同维度展现出来,使得文章“如虎添翼”。同时文中提到“历史长河中可以找到答案”,可见作者又会从“历史中”寻找论据。这样从今到古的论述,使得文章很有论证力度,更加深刻严谨,也能体现作者的文采。

无形的边界没有明确的限制条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大边界——“礼”之下。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是教人行事的人生准则,是一个不该被打破的边界,它是我们行事自由的最大限度,我们打破小边界的行为都在这个最大边界之下。从古代“发乎情,止乎礼”的行为到尊卑关系的严格划分;从早中晚“三省”请安的礼仪到《礼记》中对“礼”的详细记载,这都体现了“礼”这个大边界于古时的重要性。“礼”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体现对他人的尊重,然则今之众人对礼的诠释逐渐淡化,但我们仍应于日常生活中做到举止言行皆有礼有节,不冒犯他人,让这份边界感成为我们最好的修养。

在“礼”的大边界下有无数的小边界,一般情况下,这些小边界是我们的舒适圈,是我们不敢冲破的枷锁,唯有打破这些边界,才能寻见更耀眼的光亮。于过去,哥白尼勇敢质疑地心说激起人类对浩渺宇宙的探索;于现在,故宫博物院的精品文创让传统文化追赶上年轻人的热潮,河南卫视的“七夕奇妙游”使传统文化节日再焕生机。打破舒适圈,需要坚定的勇气与信念,需要创新思考的头脑。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时代中寻得合法、合适、合理的冲破小边界的方式,让人生更显意义价值。

写作借鉴

文章的切入角度很能引起读者共鸣,将无形的“边界”用中华民族之“礼”来进行具象的表达,借用古语经典引出论点,观点鲜明,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耐人寻味,又将“礼”的边界进行分隔,继而论述什么“边界”要守,什么“边界”要破,体现了作者辩证的思维,文章写得旁征博引又言简意赅。

模拟优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守好边界,健康成长;

2.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3.树立边界感,遵守规则;

4.行有所止,言有所界;

5. 多向融合,创造更大价值;

6.打破边界,融合发展;

7.融而后通,破而后立;

8.做人守住边界,做事要打破边界。

考场范本一

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

一考生

自“天地方圆”的认识时期起,人们已意识到,世间万物总伴随着相应的边界。四海为边,九州为界,纵使浩瀚无穷之宇宙,也会被盖以“世界”笼之。但无论于人于物,都没有绝对理想的无间,绝对清晰的边界。于外于内,唯有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才可充分领悟“界”的艺术。

身外之界,隔万千事物,守之,为秩序之道。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大到国与国之间的独立主权,客观存在的事物总是以界去区分,去维护,以保护其有条不紊地运作。这种必然而必要的界,容不得钻空漏风,需要每一个人的维护。即如20世纪以来美国的霸权对外之策,便是对边界荒唐的忽视。从挑起战争,私闯国境至贸然驻兵,这些无视边界的行为不仅造成他国损伤混乱,也落得自家人心惶惶,意志不一。可见,外在客观之界,是守护秩序的一份保障,只有筑好了这个边界,才能谈共处与共进。

内心之界,立自我隔阂,破之,为进步之道。纵然,外之界限是事物之边缘,但正是内心的隔绝,阻挡了通往自我的路径。失明的海伦·凯勒,看似世界为她落下了永久的帷幕,这也令幼年的她暴怒无常,但她通过突破内心的屏障,敢于去了解、接触陌生事物,让外界的温暖透过屏障,直达她敞开的内心,从而成就了自我。有时,外界之障诚然可畏,但阻挡我们迈出脚步的,却是自我的界限。外物虽不能随心所破,但通过扩大自己内心的边界,外物也会与之同步,变得豁然开朗。遥不可触与触手可及间,往往只有一道薄薄的自我。

破他不若破己之限,筑己不如筑他之界。成败的关键,往往就在于对自界与他界的处理上。一代帝皇拿破仑,流放后卷土重来,但复仇心切的他只注重了破敌之策,却未曾谋求自我战略的突破,终落得再败。作茧自缚的晚清王朝,只知内争权力,各划区界,却不懂得同心御敌,筑外界之障,终落得国破家亡。无数的事实都在警示着我们:只有筑好了外在秩序之界,才可谈自我发展;也只有突破了自我隔阂之界,才可扩外界之广。绝对的破立边界,只会适得其反。

守好了外在之界,才得有“大庇天下”之安稳;破得了内心隔阂,才可有“天涯若比邻”的广阔。边界的智慧,在外物与自我中,以微妙的平衡,决定着人生的起伏历程。

亮点借鉴

文章探讨了“界”的本质意义,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论述了界的重要性和避免界的破坏的必要性,有很强的说服力、实用性和启示性。

文章段落结构鲜明,借鉴古文写作形式,长句和短句相结合,参差错落,富有变化。开掘思辨深度,引领精神成长。开篇以对“天地方圆”的认知,引发读者对“界”的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的论述观点,“身外之界”“内心之界”,立意独特又有内涵,恰到好处地表达了“界”的艺术,文末用诗词“天涯若比邻”深化主题,文笔简洁、思路清晰,更易被读者记住和理解。

考场范本二

守边界以至精深,融边界以得发展

一考生

人们常说:“安分守己。”只有认清自己的边界,在自己专精领域中潜心研究才能有所作为;但学科交融需要融会贯通,我们又常被教诲需有敢于打破边界的精神。二者看似矛盾,但在我看来并行不悖,只有守住边界的同时勇于打破边界,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守边界才得以至精深。现代科学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每日都有着无数新学说的建立与旧学说的崩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其所能拥有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若将精力分散过广,只会造成所学皆为浅薄;唯有将精力集中于一点,才可能突破粗浅的困境,达到精深的境界。好比掘地,一篓能装之土是有限而固定的,若分散而挖,只能使地下降一毫,而集中于方寸之间,则足以至深,学术亦是如此,故只有认清自己的边界,集中于自己的方寸之地,才能得以突破至精深。

融边界才可获发展。现代文明的发展使社会分工越发明晰,学科之间相互分离,但我们需认识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只有整合好一位位各有所长之人,一个个各有所精的领域才可获得更大发展,一架飞机起飞的背后,是无数学科交叉的成果:飞机引擎的轰鸣,需经由燃料化学的研究;外壳的坚实,需得益于材料科学的相助;机翼的腾飞,需经由空气动力学的测算……粗看之下,断无联系的学科在此融合,一块小小芯片背后,亦是如此,晶体力学、材料科学、量子力学,缺一不可,因而现代科学技术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全然离不开学科间的交融。

文明与社会的发展,既不能有单一领域的粗浅,也不能有各个领域的武断分离,欲达二者的统一与和谐,于个人,需要秉持钻研精神,认清边界,努力在各自领域深耕;于集体,则需以包容态度,接纳不同个体的进展,搭好各领域间的桥梁,将彼此相融的边界融于宏观统一和谐的关联之中。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集体包容的环境和氛围。

故边界的“守”与“融”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既需要个体的守边界,亦需要集体的融边界,只有当二者相融合,微观、宏观达统一之时,才能获得更大突破。

亮点借鉴

文章结构清晰,文笔流畅,意义深刻具有启发性。在既强调边界的限制性和其体现的专业性的同时,又以“融合”为重点,体现出边界与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

作者通过“安分守己”与“学科交融”的两句话,引出文中的主题——“边界与融合”;运用矛盾与对立的手法,为读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边界与融合”的关系。指出“边界”对于个人来说是确定个人能力范围和分工的重要依据,在这个基础上,鼓励自我突破来实现自我提高,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融合”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融会贯通不同学科、领域,打破狭隘思维,打破边界阻碍之后,才能取得更大的进展。总结出“边界与融合”的矛盾统一,提出了“受控于边界,突破于融合”的思想,强调了边界和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发人深省。

猜你喜欢
边界融合文章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拓展阅读的边界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