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导语
雨果的小说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1793年的社会状况,选文歌颂了战争中人性的善良和人道主义思想;屠格涅夫的小说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选文表现了农奴制度对农人才华和美好心灵的无情扭曲。品读外国经典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不同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
歌手(节选)
[俄国]屠格涅夫
雅什卡往四下里看了看,深深地透了一口气,唱了起来。他唱出的第一个音微弱而不平稳,似乎不是从胸中发出,而是从一个遥远的地方传来。第二个音比较坚定而悠长,但仍明显地颤动着,就像一根琴弦在有力的手指突然拨动下发出响声之后迅速转弱的余音。第三个音后,一首凄凉的歌便渐渐强烈起来,舒展开来,不绝如缕地流将出来。我们大家都感到亲切而又惊心动魄。说实话,我很少听到这样的声音:它有点沙哑,又有些发颤,开头甚至有些病态;但其中蕴含着一种并非做作的深沉的激情,有青春,有力量,有甜蜜的感觉,还有一种令人沉醉的业已麻木的哀愁。歌声里鸣响着、表现着一颗俄罗斯人真实而炽热的心灵,它紧紧地抓住您的心,直接扣动那属于俄罗斯人的心弦。歌声渐渐扩展开来,不再发抖,它颤动着,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所产生的微微的颤动,它像一支箭刺进听众的心窝,不断地加强、坚定和扩展。我觉得泪水在我心中沸腾,并且涌向眼眶;掌柜的垂着头,“眨巴眼”转过身来;在“野老爷”那铁板似的脸上,从紧蹙的眉头下正慢慢地滚下大滴大滴的泪珠。要不是雅什卡在一个非常尖细的高音上仿佛突然中断似的结束了歌曲,我真不知道众人的沉醉将如何化解。没有人喊一声,大家仿佛在等待,他是不是还要唱下去;但是他睁开眼睛,似乎为我们的沉默感到惊奇,接着用探询的目光把所有的人扫视了一遍,于是他明白,胜利是属于他的。
我们从沉醉中惊醒:大家忽然快乐地、乱哄哄地说起话来。我又看了雅什卡一眼,便走出去了。我不想留下来——我怕破坏自己的印象。我走到一个干草棚里,在一堆青草上躺下,久久不能入睡,雅什卡那扣人心弦的歌声还在我耳边萦绕不去。醒来的时候,天已完全黑了,但从不远处灯火通明的酒店里仍传来一阵阵隐约可闻的喧闹声。我走到窗口,看到一派并不令人愉快的虽然是五光十色的景象:所有的人都酩酊大醉——首先是雅什卡,他敞怀坐在长凳上,用嘶哑的声音轻轻唱着一支粗俗的舞曲,懒洋洋地拨动着吉他的琴弦。汗湿的头发一绺绺挂在他那煞白的脸上。
(选自《猎人笔记》,有删改)
【点评】
文段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雅什卡歌唱的全过程。雅什卡歌唱的状态由紧张微弱到逐渐放松激昂,直至物我两忘,完全征服听众。歌唱的过程和听众情绪的反应结合得天衣无缝。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雅什卡的歌声暗含着俄罗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