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锦官城

2023-04-29 00:44:03赵一凡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一 2023年14期
关键词:蜀锦芳华成都

赵一凡

锦官城者,今成都也。锦销四海,绣冠九州,蜀之灵秀,今盖罕见矣。

——题 记

成都的众多别名,我唯爱“锦官”。这个名字漫不经心地染开了成都最典雅的底色,咀嚼得出月华流霞般的风姿,也咀嚼得出悠然流淌的千年文明。

锦官者,一曰留彩。

色彩是蜀锦的灵气与魂魄,或是成都人久居“天府之土”的富足与悠然,让他们将自由的色泽用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形成一套自成特色的染织工艺体系。采青城之草木翠,古寺之藻荇碧,濯锦名“方方”;揽浣花之溪波,锦江之漾纹,故曰“浣花锦”;集芙蓉之芳华,朱砂之艳色,才有了“绯红天下重”的“蜀红锦”。

蜀人将流水落花、草木云霞留在一方锦中,亦留在他们的心底,经年不褪的色泽里是经年不改的对美的向往。

相传古人临江濯锦,色泽鲜丽,沿江不绝,以至于江水五光十色,艳丽似锦,故称锦城。想来那江水一路悠悠,带着自然、美、艺术与生活,流淌过这土地和这土地上每个人的心。

锦官者,二曰藏梦。

蜀锦丰富多样的图案,无论在工艺史还是美术史上,都影响深远。神话故事,历史人物,山水鸟兽,更多的却是蜀人奇丽的幻想。从青城山发源的道家文明,人们信仰阴阳乾坤、五行八卦,崇尚自然因果,追求长生不老。蜀人将云气、瑞兽、铭文一一织上锦来,锦面风云流动,浩气长留。先人们对自然、对自身的好奇,对未知的追求与幻想,对宗教、对神话仙境的不息想象,都被化于一个个图案,藏入锦中。

蜀人藏梦。那梦可以是飞扬不羁的想象,日月洪荒,天地玄黄,道教仙家,桃源仙境——天地之大,尽入只掌;那梦亦可以是细腻婉转的情思,从花间派的妩媚到白头吟的决绝,锦绣华年醉明月,红尘之中,蜀锦暗藏。

锦官者,三曰铸史。

四川称蜀地,因盛产桑而有蚕,因有蚕而产丝。从第一位王“蚕丛”开始,蜀锦便诞生。因历史最为悠久,被誉为“天下母锦”。

秦时始设“锦官”以管理织锦,汉时蜀锦便扬名天下,销往四海。山谦之《丹阳记》中说:“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从北宋“成都锦官”到元《蜀锦谱》,再到明末的衰落和清时再兴,千年来一方蜀锦就是一本史书。国家命运起伏跌宕,兴或衰,存与亡;百姓生活流转变幻,平安或动荡,国衰则蜀锦衰,民穷则蜀锦少。它上面绝不只是一地富贵的映照,不仅是堆叠出的繁荣,它也见证过分离与丧失,经历过战乱与痛苦,也曾“锦坊尽毁,花样无存”。

蜀锦铸史。正因经历过文明之痛苦,你才知历史的厚重与深沉,你才知这一方锦绣的艰难与可贵,你才能看到文明的幸福,看到成都人文明与精神的生生不息。

留彩。藏梦。铸史。愿这蜀锦在现代工业的洪流下生存,芳华不老——作为工艺,作为历史,作为美。

点评

本篇家乡风物志,从色彩、图案与历史沿革等角度,记述蜀锦的特点,揭示“锦官城”的文化发展历程。文章达成了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既客观记录了蜀锦的风貌,又以生动形象、真挚感人的语言抒发了对锦官城的热爱与眷恋。 (指导教师:黄 静)

[拓展][延伸]

某杂志社发起“非凡十年——看见·家乡变化”主题征文,广大青少年可通过调查报告、人物志、建议书、音频、视频等作品,展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写作提示

学生可以通过采访调查,发现家乡的变化;可以通过身边的故事,来反映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书写家乡的人文美、风物美;还可以根据调查结果,给家乡的建设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内容要以亲身体验、客观理性分析为主,把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如实地记录下来。文章要求观点鲜明、主题突出、内容健康向上,作品须具有家国情怀,站在一定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以及较强的可读性和实操性。

猜你喜欢
蜀锦芳华成都
非遗蜀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包装工程(2023年20期)2023-10-28 03:21:16
浅析蜀锦的创新运用
民间工艺介绍(六十)
——贺斌和他的蜀锦织造技艺
绝代芳华
读者欣赏(2022年6期)2022-07-11 07:14:40
百年芳华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0
木芙蓉
河南电力(2020年10期)2020-10-20 07:28:12
穿过成都去看你
青年歌声(2019年2期)2019-02-21 01:17:20
马伊琍的芳华
电影(2018年9期)2018-10-10 07:18:20
数看成都
先锋(2018年2期)2018-05-14 01:16:16
成都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