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波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仍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此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美文赏读
走进岳麓书院
钱声广
花开五月,孟夏草长。踏着清凉翠绿,我走进了心仪已久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去做一次历史和精神的朝圣。
岳麓书院位于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这座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宋真宗亲赐“岳麓书院”御匾的教书育人之地,比我想象的要小许多,庭院不深,占地面积只有2万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展现了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气势恢宏的壮丽景象。
我循着一级级台阶,步入书院,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气息扑面而来,顿感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空灵之中。院内每一座门庭,每一副楹联,都闪烁着中华文化的耀眼光彩。那一副副承载着许多历史和故事的楹联,让我吟诵再三,神思飞扬。讲堂大厅有联曰:“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这副长联出自于清乾隆年间的书院掌门人旷敏本之手。那种淡泊明志,家国天下的胸怀,正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体现。
书院,顾名思义,是授业、治学、修行、求真的地方。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在培养学人、传承文化上,都有过非凡手笔,并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正因如此,岳麓书院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湖湘文化积极进取、坚忍不拔、负重前行的入世精神,更多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进取心、报国志。如果说,东林书院的那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要求书生们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家国天下事,那么岳麓书院则不仅仅是限于关“心”,更是关“行”,是强调莘莘学子们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的责任感和担当。
在书院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书院影响最大的当数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他与张栻的理学,在岳麓书院一直被称为“朱张学”,影响着宋元明清各代,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即发源于此,一大批的学术“巨子”和抗金名将从岳麓书院走上历史舞台。岳麓书院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孕育并集纳了一代代文人的港湾,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殿堂。它至今都能让我们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璀璨而叹服不已。这里的学生,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当年的风云际会,激扬文字,于今想来,仍然让人心潮澎湃。我们从历史记录的一串串名单中,看到了岳麓书院是怎样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的,又怎样把书生们的凌云壮志变成为脚踏实地的惊世壮举:抗金名将张浚之后、著名理学家张栻,明末思想家、抗清义士王夫之,清代启蒙思想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魏源,叱咤历史的风云人物曾国藩、左宗棠……这些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从这里走向社会,足以可见岳麓书院英雄辈出的历史事实。
伫立于御书楼前,俯望着这清雅幽远的庭院,在感受书院古老的气息、文化底蕴的厚重和辉煌的同时,也给人诸多启迪。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朗朗读书声正穿越千年的时空在书院廊榭间回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摘编自《现代艺术》)
知识卡片
建筑格局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方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藏书建筑
藏书楼是体现中国古代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书功能的主要场所,岳麓书院创建伊始即在讲堂后建有藏书楼,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位置有所变动,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建御书楼于今址。清代中期,岳麓书院御书楼已发展成为中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14130卷。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
文物价值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节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征稿启事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展示自己个性和思想的舞台,长期征集学生佳作。同学们可在理想信念、责任担当、视野与胸怀、社会热点、个人成长等大主题下各抒己见,文章须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具有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见解新颖、构思精巧等特点,1000字以内为宜。投稿邮箱:751583057@qq.com。欢迎个人或文学社投稿!
注意事项:①来稿请在文末注明姓名、邮箱、电话、联系地址、指导老师等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②来稿必须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严禁一稿多投;③来稿一律不退,择优录用,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寄发样报、刊用证书,自发稿之日起两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请作者自行处理。
扫码关注,免费获取学习方法报专属提分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