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实践,科学课堂教学的延续

2023-04-29 00:44:03刘福浩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蚯蚓动手课外

刘福浩

一、课外实践,科学课堂的生命延续

科学课堂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性合作探究,在观察、实验等操作活动中验证猜想、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但是,有些探究活动由于材料、时间、空间等限制,在课堂上无法进行,这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实践探究。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我看到了什么》《校园的草木》时,由于空间地理位置的限制,我们无法将一些观察实验材料搬进教室,因此我们带领学生走到室外,走进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在校园里观察花草树木,组织学生捡树叶,将其带进课堂仔细研究它们的结构、生长习性等。

再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动物》一单元时,许多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在课外进行,如组织学生课前捕捉蜗牛、蚂蚁、蚯蚓等小动物用于课堂中的观察、实验等研究活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我还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精心饲养小动物,细心观察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科学教学中有许多探究活动的开展需在课堂外进行,如植物的种植、小动物的饲养、月相的观察、水域的考察等等,这些都得依赖课外活动,因此,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延续。

二、课外实践,锻炼动手能力的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实践是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接触、亲身体验,增加感性认识,做到知行统一的有效途径。

课外实践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学生可以在亲历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丰富体验。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天气》一单元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锻炼动手实践能力。为了保持学生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培养长期开展科学探究的意志力,我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支温度计和一张记录单,要求坚持测量记录一个月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的气温,为了激励他们长期坚持,我让各个小组开展竞赛。孩子们在比拼中全部坚持下来,既锻炼了他们测温度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在《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的测量》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动手制作风向标和雨量器,并引导鼓励他们开展实践活动,用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用雨量器测量记录降水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使双手更加灵巧,在测量实践过程中使眼睛更敏锐,让大脑更灵活,精神更愉悦。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动手能力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提高科学创新能力的基石。

三、课外实践,孕育创新精神的沃土

课外实践活动的多样性给学生锻炼能力、发展个性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催生创新意识,在动中求思,思中求新,在动手操作中发展创新精神。

譬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时,我开展了一些课外探究活动,如种子发芽的过程较长,需要学生长时间观察种子发芽全过程,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条件以及绿豆芽生长条件都需要较长时间。

为了研究蚯蚓的生活条件,使学生懂得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我让学生在透明的玻璃器皿中饲养蚯蚓,在课外坚持观察、比较。在实践过程中,有一个学生在挖蚯蚓时发现了两截断蚯蚓他把蚯蚓放入容器中饲养,一段时间后发现两条断蚯蚓都成活了,而且长出了新的头或尾。受到启发后,他又继续深入研究还有哪些动物也具有这种本领,并将研究发现写成科技小论文。还有一个学生在饲养蚯蚓过程中发现土壤中突然产生了一些菜籽粒大小的乳白色的东西,他通过咨询家长、网上查阅资料,知道原来是自己饲养的蚯蚓产卵了,他开心极了,两个多星期后孵出了小蚯蚓。他把饲养盒带到班里,将实践成果和大家分享,并表示将继续观察,争取更多收获。

科学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科学素养的培养道路是漫长的,教师要课内外结合,开发课外实践活动,使其成为科学教学的第二课堂,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蚯蚓动手课外
我也来动手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童话世界(2019年17期)2019-07-04 15:15:42
“害羞”的小蚯蚓
动手演示找错因
挖蚯蚓
挖蚯蚓
快乐语文(2017年9期)2017-06-15 20:28:36
转动小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