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赛楠 范永强
摘要:文章利用2015年-2021年济南市逐小时大气污染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济南市不同等级、不同时长对大气污染的湿清除影响。发现午后容易发生强降水,其次是凌晨、清晨和傍晚;PM10浓度与降水相关性最好,O3浓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所有降水等级降水对SO2的有效清除时长最长,对CO的有效清除时长最短;小雨对PM2.5、PM10的清除效率较低,但中雨以上等级的降水对PM2.5、PM10的清除效果明显;对PM2.5、PM10、NO2、CO而言,1h-3h降水的清除效能优于4h-6h降水的清除效能,SO2的清除效率受不同降水时长影响不大,但在四个季节持续时间最长,CO的有效清除时长较短。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湿清除变化特征;大气污染;污染物浓度;同期降水量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志码:A
前言
济南是山东省会、副省级城市,作为北方老牌工业城市,能源和工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济南城区呈浅盆地地形,易出现高湿、低风速、强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积累导致重污染天气频发。利用2015年-2021年逐小时大气污染物和降水数据,研究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居家、企业停工停产特殊情况,横向纵向对比疫情期间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等级、不同时长对大气污染的湿清除影响。
1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同期降水量变化特征
1.1降水变化特征
对2015年-2021年逐月降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年降水量在700 mm~1000 mm之间,降水年均相对变化率约20%,约70%的降水发生在夏季且强度大,常出现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