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断句

2023-04-29 00:44:03
关键词:句读张良断句

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

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前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常在一句末尾用“。”断开叫“句 ”,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可见,古人在孩提时,学习的两样最重要的学问,一是书,一是句读。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近几年来,断句成为高考试卷上的常客。关注文言文断句已成为高考复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从复习备考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提高断句的准确性,除了大量文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题目的训练,掌握一些常见的规律也会大有裨益。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规律一]

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都有主、谓、宾,而主语和宾语则通常是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或代词经常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句了。

(1)名词

通读所断句文段,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2)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在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3)疑问代词

问人的有谁、孰、何;问事的有奚、胡、曷、恶、安、焉等。何也,问事。

(4)指示代词

此、是、斯、兹、夫等,另外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例1.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此题主要利用名词(或代词)帮助上面文段断句。译文: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规律二] [借固定句式定句读。]

記住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另外,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例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题主要是利用固定句式:“不亦……乎”帮助断句。

[规律三] [借助文言虚词定句读。]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后面一般要断开。

表疑问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等词与“如之何、若之何”等固定结构,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上下文意贯通,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前后一般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的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例3.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此题主要利用虚词方便快捷地为文段断句。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规律四] [借助修辞定句读。]

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依据修辞也可为断句提供方便。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再例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例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题主要利用间隔反复的手法断句。译文: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规律五]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道”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例5.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此题可利用对话,引文中的标志性词语“曰”帮助断句。译文: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对你来说又怎样呢?”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你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着?”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

猜你喜欢
句读张良断句
张良书法作品选登
张良受书
短句(主语+谓语)
娃娃画报(2019年2期)2019-04-03 02:48:34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中华诗词(2017年3期)2017-11-27 03:44:18
“咬文嚼字”三篇
张良拾鞋
妙用标点巧断句
张良拜师
《〈曹刿论战〉句读解惑》商榷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