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拥有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因历史久远,不少古建民居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了抢救这些古建筑,当地对西关片区启动抢救性保护,使得29座文保院落得以“复活”。天水市从2015年至2021年拨付西关古城保护资金就超过8.88亿元,但意想不到的是,不到两年,花大成本修缮的文保院落就遭遇“改头换面”。很多商业进驻改造院落,成了游客的消费场所。10、12号文保院落,曾精心修缮过的柱子上钉着指纹打卡机,后院还加盖了彩钢厨房;多个文保院落违规装修、添建变为餐厅,防火风险也随之增大;酒馆变火锅,茶社成餐厅……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天水古城存在的问题触目惊心,令人叹息。
(摘编自“人民网”)
【素材解读】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是今人的责任。如果文保院落横遭伤害,也就无法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水文物资源丰富,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正当时。如果本末倒置,在古城内乱改乱建,即便商业一时发展起来了,但文物被破坏,也是得不偿失,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当然,两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能够和谐共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平衡,如何在守法守规的前提下实现利益最大化。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不能有丝毫的迷糊和含糊。保护文物,任何时候都不能当甩手掌柜!
【适用话题】
警示、责任、文物保护、伤害、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