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辨铸华章

2023-04-29 00:44沈泾渭姜有荣
关键词:问问理性事物

沈泾渭 姜有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了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精神。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高考作文沾上思辨味道,染上思辨色彩呢?操作路径可以有如下六条:

一、一分为二,对立统一

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统一又对立,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辨时全面而辩证地看待人或事物,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既要看到对立与排斥,又要看到联系与统一;既要看到彼此的消解,又要看到相互的转化。如:

①远者仅仅满足于“闭门造车”,不知百科说得再诱人也不如出门以品味鲜花的馨香;近者如“井底之蛙”,确是“知其美”,却难“知其所以美”。真正可取的态度应是“远近”兼具,近以亲其景,远以晓其理,如此一来,方可享受到最美的自然。(广东考生《近以亲其景,远以晓其理》)

②我们心中存在的坚硬的东西是那些很难为外物所动摇的,如精神意志、理性思考等,而柔软的东西则承载了人们所知的大多数美好情感,如善良、悲悯等,它们分居理性、感性两端,看似不可调和,实则相辅相成。

坚硬的东西帮助人们抵御外来的侵略,使人变得强大坚定;柔软的东西则让人葆有人性。唯有正确处理其间关系,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谐。(上海考生《存天理,明人欲》)

二、透视现象,揭示本质

事理是在“思”中深入、在“辨”中明晰的,所以对纷繁世事、人间万象不能走马看花,而应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古人云:“涉浅水者见鱼鳖,入深海中擒蛟龙。”因此,只有让思辨的倚天剑向思想更“深”处劈去,你才能屠得“蛟龙”。如:

③什么是“词气”?我无法给它下一个定义,但我想它一定不同于“词采”。“词采”是外在的,是可以学习模仿的,是可以复制的。而“词气”则不同,它是内在的,是灵魂层面上的,是无法模仿的,是需要像孟子那样“养浩然之气”方能获得的。所以,格调高的文章是由内而外的,是作者有了高洁人品之后的自然流露。(浙江考生《通过词气辨格调》)

三、追根溯源,探明前因

我们对事物呈现性状的“缘”“故”探得越明,对事理的逻辑链才能理得越清,对解决的方案才能定得越准。如:

④我们推崇“有意义”,却倾向于“有意思”,因为做有意义的事需要强大的信仰与信念支持,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却不一定会得到个人利益,而有意思的事就不同了。因其有意思,我们总是轻易地被其吸引;因其有意思,我们总是愿意投放精力去玩弄它;因其有意思,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并且乐此不疲,投注了兴趣与情趣,我们不会觉得它烦躁与沉闷。(山东考生《有意思与有意义》)

⑤黎巴嫩著名作家纪伯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里醒着,一个在白昼里睡着。”我想,这样两个“我”,一个代表着人心的坚硬,一个代表着人心的柔软。现在有太多的人抱怨:为什么这个世界变得如此冷漠?但我想,这大抵是有一些人在用他们的“坚硬”伤害着另外一些人的“柔软”,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像仙人掌那样,用坚硬的刺包裹柔软的内心。(上海考生《仙人掌般的心》)

四、放出眼光,预见发展

真正的博弈高手决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走一步”,“看两步”,“看三步”,甚至“看N步”。我们也只有“见人之所未见”,才能“发人之所未发”。我们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性越强,我们的思辨给人的启发性就越大。如:

⑥人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生活也是如此。人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愈发强大。当下你可能默默无闻,在别人眼里,也许就是一个平庸的人,但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清楚,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和点点滴滴的积累,不正是在为日后的成功和辉煌做准备吗?厚积薄发,才能卓越不凡!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你会有所成就,待时机成熟的时候,抓住机会,你将成为万众瞩目的闪亮明星。(湖北考生《平凡之路》)

⑦时间创造价值,等待创造奇迹。等待是漫长的、痛苦的,在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唯有一次次说服自己不放弃,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夏天”和属于自己的“花期”。只有当你真正经历了地狱般的痛苦后,你才知道雪莱说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真理并不是欺骗。当你每次纠结要不要放弃时,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我配得上我想要的生活吗?你要坚持下去,将来的自己一定会感激现在拼搏的你。(湖南考生《等风来》)

五、转换视角,另辟新径

“角度改变观念”,为了使自己的思辨不“随大流”,最好调整一下思维的方向,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如:

⑧每个人都有他想走的路想看的天,外人以为的“你应该”,从来不应该成为个体追求的枷锁和阻拦。当其他的鸟儿在蓝天中感受自由,孔雀也在它永远无法脱离的大地上做一个孤独的王者。每个人的追求都值得尊重,我爱它脚踩大地的坚实,更敬畏它为此做出的牺牲,为了与众不同的美,放弃翱翔蓝天的自在。成全梦想的人们,总是不得不割舍掉生命中的某些快乐,事事难圆满。(北京考生《深入灵魂的热爱》)

⑨有人说:“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那么,这种“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观念真的拥有确凿完美的论证吗?果真世上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能说,这种观念鼓吹的是超凡志向与勇气,却显然缺乏理性。孔子欲以木车的激情穿越沙漠,而“仁”与“礼”的人文关怀却被春秋争霸的纷飞战火所湮灭;苏格拉底高唱民主的赞歌,最终亦饮下民主的鸩酒而亡……历史长河中的一幕幕告诉我们:世上的确有走不通的路。

然而,走不通的路就没有意义吗?……人们常常是走得太快,而把灵魂落在了后面,抑或是太过于关注道路通往哪里以及旅程的终点,而忽略了道路本身的意义。事实上,出走的意义即在于行走本身,生命的跋涉才是生命的原象。(福建考生《出走乃生命之原象》)

六、拓宽思路,多维发散

影响一个事物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辨时拓宽思路,多维发散,在此基础上加以统筹、整合。如果我们思维的宽度不够,发散的力度不够,就会顾此失彼,甚至挂一漏万,从而留下说理的漏洞。在寻因时,不妨多问问“还有什么因素”;在析果时,不妨多问问“还有什么可能”;在破解时,不妨多问问“还有什么办法”。如:

⑩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世相百态,真假难辨,万事万物,错综复杂,而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要真正认识一个事物,认清一个人,就不能过于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只有把耳闻、目睹、心想结合起来,再加以调查研究、理性判断,方能不受蒙蔽,洞悉真相。(安徽考生《由蝴蝶翅膀无色所想到的》)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但这棵苇草不是一天就能“长”成的。理性思辨能力的养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窄则需要语文学科的专项指导与训练,宽则需要各学科、各种活动的有机渗透与协同配合。我们坚信:你内外兼修、目无全牛之日,就是理性思辨苇花飘飞之时。

猜你喜欢
问问理性事物
问问大咖
问问大咖
问问大咖
写写问问 问问写写
美好的事物
奇妙事物用心看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