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优化对策探讨

2023-04-29 06:42:34冯庆俊
种子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农村改革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

冯庆俊

摘 要: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也随之变化。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应结合当地的发展需求,对相关的政策条件进行优化。现阶段,陈旧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及优化,并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文章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重要性,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及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关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农村改革

农村发展是国民经济得以提高的基础,伴随着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国家给予了农村发展高度的重视,也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尤其是三农事业方面。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同样设置了惠农政策,加大了监管力度,但是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限制性的因素,相较于乡镇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科研水平较低,未实现资源分配,导致其脱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因此,如何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合理分配资源,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其背景是我国农村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过去几十年间,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传统农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业产能过剩、农村空心化等。因此,新农村建设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地区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改善,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2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2.1概念

农业经济管理,是对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和计划,如生产、分配、交换等。同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实现预期目标。农业经济管理的任务是: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组织农业生产部门的生产力,正确处理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便于更好地运用自然资源、人物财,处理国家、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关系,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进而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

2.2重要性

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是妨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系统、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可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5575万人,2016年为4335万人,2017年为3046万人,2018年为1600万人,2019年为551万人。数据显示,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脱贫人数持续7年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

当前,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发挥的作用重大,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业经济管理对策进行优化,可以保障农业的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发展。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有效分配生产要素。比如,可以将财政支农资金向农村资产股权改革转变,对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打破农村经济管理的局限性。对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可以突出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作用,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止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助力新农村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相关措施的实施应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以市场动态为方向,对资源进行整合,并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计划,促使农业经济高水平的发展。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

3.1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经济管理的加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组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品牌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农产品增值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同时,引入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企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至关重要。通过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和农村新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机会的增加。同时,加强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农民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难题,推动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此外,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提供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和福利待遇。

3.3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和产业升级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壮大农村经济增长点。例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旅游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民从农业生产者转变为农产品加工者和服务提供者。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强农业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3.4 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确保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通过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建设,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与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这包括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推广节水灌溉和精细施肥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3.5推动农村农业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集群和农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通过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和信息网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促进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和销售。

4 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4.1农民未正确认识农业经济管理

对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而言,农业经济管理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分析当前发展,很多农民并不了解农业经济管理,限制了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一现象的成因是:由农村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大多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极少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而剩余的农民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无法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开展提供帮助。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村目前正处于输出劳动力的阶段,劳作模式、农耕思想陈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村产生了农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模式,而且经营方法也比较成熟,接近现代经济的发展模式。但是,他们并不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不在农村进行宣传,更很少执行,导致实际工作出现诸多问题。

4.2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庞大,想要有效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就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支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往陈旧的管理体制已无法满足需求,未结合市场动态宏观调控,导致经济管理体制缺乏实效性,既不利于农业经济、生产经济,又增加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难度。当前,很多地区的农村干部在做本职工作,对于农业的发展情况视而不见。国家关注农业,提供了各种补贴,但其中的一部分资金到了基层干部的手中,再加上土地流转方面的问题,到农民手中的资金少之又少,农民农业缺乏资金支持,削弱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3管理队伍实力薄弱

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实施中,管理人员本身就工作意识淡薄,综合能力不高。再加上乡镇机构未制定完善的改革措施,导致专业人才越来越少。实践证实,只有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具备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如今,多数农村采用投票选举的方式,对经济管理人员进行选择,由于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低,缺乏先进的思想,容易在选举时跟随他人,即便选出来的人不务正事,也没有任何的想法。这种情况下,不仅会降低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4.4财务制度和产销联动机制建设效率低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财政体系不健全,财务制度、产销联动机制不完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生产类型开始转变,即从小农经济转为技术和资本类经济,此过程对财务制度、产销联动机制提供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其结构的调整。近几年,我国提出了很多惠农政策,然而由于缺乏完善、成熟的财政体系,惠农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也没有落实相关政策,联动销售得不到推广,妨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5.1提高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知

有效、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水平。针对农民未正确了解农业经济管理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明确责任主体,引导农民对自身思想和观念进行转变,促使他们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在相关知识的宣传中,市场可谓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可以构建现代化的市场氛围,由专人指导农民的生产。同时,加大对农民的培养力度,加深他们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知,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5.2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专人指导,科学安排生产流程,有助于农业经济管理有序进行。因此,应结合当地的相关情况,探讨与之相匹配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设置农产品指标,明确行为标准,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对经营渠道进行拓展。制定生产、采购、销售一体化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监管流利度,建立奖罚机制,促使基层干部明确岗位职责,积极投身到农业经济发展工作中。

5.3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共同建设人和物的新农村。因此,农业经济管理者应响应该号召,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除了要对经济业务进行拓展外,还要加大培训力度,比如组织管理人员参加论坛交流、培训活动,更新知识体系,学习和总结他人的经验。作为管理人员,还要提高工作意识,明确工作责任,积极探索科学、正确的农业经济管理方法,如此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加大和技术人员的配合,通过技术人员反馈的农业现状,对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继而发挥出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势。

5.4健全财务制度和产销联动机制

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种类繁多,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联动机制和农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应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产销联动机制。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政府部门基于农产品的种类和资源,指导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切实保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效益。其次,保证农产品无公害,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最后,加大对农副产品的发展力度,结合市场情况调整价格,逐步提升农副产品的包装、保存技术,在丰富农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农业发展。

5.5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新农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提升农业生产力。通过研发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技术,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以及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例如,基因改良技术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生物控制技术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农田的精确施肥和灌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其次,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装备,可以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附加值的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可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产品向深加工、精细加工方向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能够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农村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最后,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通过研发和应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农业科技创新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农药和化肥的精确施用,避免过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有序性。

6 结束语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意义重大。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会发现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不利于农业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对此,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优化对策,如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提高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知,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等,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稳步开展。

参考文献:

[1]易桂林,徐毓敏,张尚美,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途径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4):3-4.

[2]武绍丽.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新农业,2021(2):66.

[3]李永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2):38-39.

[4]许孝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途径探析[J].农村百事通,2021(18):88-89.

[5]刘泽丹.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2):109-111.

猜你喜欢
农村改革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
深化农业改革,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
人民论坛(2017年3期)2017-02-20 18:38:13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经贸(2016年22期)2017-01-16 18:13:45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6:03:46
农村改革视野下土地产权制度的构建
桂海论丛(2016年4期)2016-12-09 11:30:47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8:53:02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强化农机监理所经济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
如何促进农民群众收入增长推动新农村建设探究
浅析做好测绘保障服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