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保福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济南三模)2023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如何让阅读抵达更广阔人群?深圳依托总分馆体系搭建,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共建共享;浙江以邻里图书馆建设为契机,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激活公共阅读服务微循环;北京通过改造老旧厂房,利用腾退空间、交通枢纽等场地融合赋能,建成众多新型公共文化设施……各地构建阅读便捷服务网络的举措体现了()
①辩证分合,使用功能综合法,建设公共阅读空间;②质量互变,坚持适度原则,实现阅读资源全覆盖;③思维抽象,排除干扰因素,创造文化管理新方式;④矛盾观点,因地制宜,推动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湖北模拟)“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生产经营模式,是把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条,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桑基鱼塘”这种生态农业模式()
①坚持聚合思维,找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②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着事物发展;③运用类比推理,帮助人们更好认识事物规律;④运用逆向思维,对事物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改编)生物胺是一类低分子量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和毒理效应。少量的生物胶对机体是有益的,可以促进生长和代谢,增强肠道系统免疫活性;但当人体摄入过量的生物胺时,就会引起一些不良生理反应,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这启示我们()
①事物都存在优缺点,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②量变达到临界点会引起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③矛盾具有同一性,要积极促进矛盾双方相互转化;④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作用不同,要把握有利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改编)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打破了黑格尔的体系,简单地把它抛在一旁。但是简单地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它,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这揭示了()
①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②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③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④辩证法的实质是扬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淮北一模)梅花被奉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古人对其咏赞颇多。如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等。我们不仅可从中领略音韵、意境之美,还可品味诗人的思维方法。这些咏梅诗词()
①以抽象思维替代感性直观创造新意境;②运用感性具体在思维中再现活生生的梅花;③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情感性;④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创造对“梅花”新的认知形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改编)科学家受企鹅滑行的启发,设计发明了一种能在冰上飞驰的新型汽车——雪地车。这种汽车没有轮子,它的底部安装了类似企鹅两只脚的“轮勺”。雪地车在行驶时,底部贴在雪面上,“轮勺”不停地转动,像船桨一样,扒着雪向前行进。雪地车的发明()
①运用了类比推理,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②运用了演绎推理,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③运用了联想思维,将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事物认识进行可能的联结;④运用了逆向思维,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湖北模拟)传统理论认为,喜马拉雅大面积淡色花岗岩的成因为沉积岩重熔、原地侵位,因此40多年来从未被作为找矿目标。我国地质地球所吴福元院士团队经过10多年的考察研究,创立了淡色花岗岩高分异成因理论,认为该区域淡色花岗岩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基于这一新理论,科考团队最终发现超大锂矿。这一发现过程()
①表明迁移与想象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②坚持了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的方法;③坚持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突破了适度原则;④坚持了正逆互补,正向思维无效时采用逆向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龙岩期末)《“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立足当下我国城市信息化水平尚不能满足现代化治理的需求等现状,提出到2025年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研发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凸显等一系列目标。该专项规划的编制说明()
①事物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人的思维能反映和改造规律;②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和预测性,能够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③超前思维能通过合理推理和想象,决定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④超前思维的不确定性要求人们立足实践活动以促使事物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9.(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借鉴苏联经验,先后提出铁路化、电气化和工业化,1954年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对于现代化的认识主要聚焦于外在的器物层面。随着现代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党将“四个现代化”正式确定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十八大以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不断拓展与深化,提出现代化的新命题——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全面深刻地指向现代化的内在性,是思想认识走向成熟的标志。
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发展过程。
10.(2023·长沙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通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宁波市某社区近500米长、10米至30米宽的铁路沿线地块,数年内曾是无人认领的城市“边角料”,每年都需花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后来,社区邀请居民代表一连开了几次议事会,专题商讨治理问题,大到筹款、立项、规划,小到选绿植、铺管道。如今,这里已成为居民的“幸福园”。
青岛李沧区提出将口袋公园建设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建设集绿化、美化、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理念,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将城区的屋前房后、废弃地、边角地等进行改造绿化,变成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让居民转角即可遇见“美”。
结合材料,从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角度,说明上述城市在城市建设中是如何将“边角料”变为“幸福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