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盈
1.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舜是通过哪一制度“践帝位”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2. 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A. 发展农业生产 B. 提高军队实力
C. 巩固国家统治 D. 加强封建专制
3. 四川巴中在春秋时期属巴子国,秦汉时期属巴郡,从“巴子国”到“巴郡”的名称变化源于秦朝哪一地方行政制度()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世袭制 D. 行省制
4. 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他们”是指()
A. 商汤、周武王 B. 陈胜、吴广
C. 卫青、霍去病 D. 刘邦、项羽
5. 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等措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 光武中兴 B. 贞观之治 C. 文景之治 D. 开元盛世
6. 班固认为,它彻底地削弱了汉室子孙的势力,导致在汉朝出现变故的时候,没有哪一个王有能力和势力起来反抗。班固评价的是()
A. 分封制 B. “推恩令” C. 郡县制 D. 北击匈奴
7. 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他独揽朝政,先后立了三个皇帝,毒杀了一个皇帝。这一现象体现了东汉政治的特点之一是()
A. 分裂割据 B. 宦官乱政 C. 起义不断 D. 外戚专权
8.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这些成语出于()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9.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等
材料二 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铸造币以赡用。
——摘编自《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文化的认同和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的民族交融、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了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补充完整。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对西汉王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转型期。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先进代表人物,商鞅虽然不能从理论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但在直观上他是懂得这种趋势的。所以,他坚决主张“反古”“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改革上采取了一往无前的姿态。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高速起飞,迅速地推进了政治上的封建化进程。
——摘编自彭安玉《商鞅变法得失新析》
材料二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
材料三 秦国历史简表(前659年—前221年)
——摘编自马东峰、张景忠《用年表读懂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强兵”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史明智同学认为,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是因为实行了有效的改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