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伟胜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体育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学中,体育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特殊性。它体现在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将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也能了解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极为必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实施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帅可以设置一些集体活动。以足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足球训练,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八个人为一组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抗训练,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趣味性,并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与他人进行配合。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时,应详细了解小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和运动优势,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在促进学生体育素质提升的同时实现对其心理健康成长的引导。以“队列训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按不同队列进行划分,并要求队列整齐排列,让学生相互之间协作起来保持步伐统一,从而让学生了解自身在团队中的作用,之后在教师的指令下学生开始行进间齐步走,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需要观察学生,及时进行点拨,从而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最后由体育教师来评价学生的整体练习的表现情况,并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
(二)情境感染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和音乐进行情境创设。一些情绪化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情绪可以很快被调动起来,并且集体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开展新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激励性的话语或者表扬引出新课。以跳绳活动教学为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对之前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鼓励他这节课要更加努力,在活动中通过鼓励使学生树立不断学习的信心。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际教学中,我校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缺乏锻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时刻关注学生们的身体健康与运动能力,做好体育教师的本质工作。